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仍需重视

2013-04-29刘大勇

关键词:淡化报刊母语

刘大勇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十余年,每每面对学生对语法问题时的迷茫的眼神,面对不少学生对语法一无所知,甚至连最基本的什么是名词,什么是动词都区别不清的时候,我常常自问: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

认真分析其原因,归结为以下四点

1. 不识庐山真面目。《语文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面对此句,不少人更加重视“不宜刻意”四字,导致某些语文教师尤其是一些初中语文教师回避乃至排斥语法知识,认为传授语法知识,考察语法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现在讲语法是抱着旧的瓶瓶罐罐不放手,他们完全忽略了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目标,忽略了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的事实。何况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法知识本身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讲语法完全符合新课改中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要求。他们甚至忘了他们本身就是传统的语文知识体系下培育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哪个人没在字、词、句、篇、语、修、逻、文中沉浸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呢?哪个人没在生活中运用语法呢?而今,一看到“不宜刻意”,一想到不追求完整,就毫不吝惜地该丢的丢,该扔的仍呢。走进“庐山”吧,实在不该把语法知识说淡化就淡化,说忽略就忽略了。

2. 淡化语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这一主张对某些语文基础较好,敏感性较强的学生可能是很适合的,但不见得适合所有学生,尤其是那些普通高中语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强化尚且不会,淡化又如何能明白?把语法放于课文中,时不时的点两句的那种做法,极容易使他们顾此失彼,捡了葫芦忘了瓢,弄得手忙脚乱。

3.“天下三分”,缺少传承。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学习应是一个有机整体。小学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感知语言,给初中打基础;初中的学习又是为了让高中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但现在我觉得每一个学段好像都在各自为政,“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初中教师在中考指挥棒的导引下,都在为有一个好成绩而拼搏,至于到了高中,学生会如何发展,他在初中需要为高中做哪些知识上的储备,老师们无暇顾及,毫无疑问,语法自然在无暇顾及之列了。而高中老师,高考涉及语法知识,只能对学生大补特补,苦不堪言。同一知识,初中和高中割裂开来,抛去传承,各成一家,实为语文教育的悲哀。

4. “机心”作怪,“退一步海阔天空。初中老师中存在以下“机心”:“我们不教语法,是因为中考不考语法。而高中涉及到语法考试,所以高中老师就要教,和我们没多大关系”。

语法为何要重视,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

1. 语法与语文学习密不可分。语法范围广泛,包括字组成词,词组成短语,词或短语构成句子,单句构成复句,散句变整句,长句变短句的方法;分析句子的各種语病;古汉语中的词类怎么活用;句式倒装如何辨别;甚至对联如何去写等等。可以说,学高中语文离开语法寸步难行。

2. 语法与学生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只就报刊来说,报刊是学生常接触的读物,学生要阅读报刊,而报刊为了节省篇幅,往往以简要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多见于新闻的导语),不懂语法,难于理解。

可见,学生阅读、理解复杂的单句和语段,绝不能跟着感觉走,要通过语法知识去正确理解。语法在生活中绝非可有可无。

3. 学习语法有助于学习外国语言。各国语言的语法规律都有相通之处,明白了汉语的语法规律,学习其它语言就容易多了。这一点我很有体会,当我给学生们讲一节语法后,不少同学都喊:英语语法我也瞬间明白了不少了。这无疑反映了一个现状: 许多学生对母语内涵的理解不够,母语语法知识非常差,不清楚句子的内涵及语法成分,这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外语语法体系的理解与翻译的准确性,从而使外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好。因此,很多学者提出有必要制定新的汉语教育方针,加强母语能力及母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从而使母语及其语法知识在外语教学与外语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综上可见,在日常生活中,尤其在语文教学中,不会语法是绝对不行的。掌握语法是学生增强语文素质中的重要一环,少了它,如人少一臂、缺一腿。

猜你喜欢

淡化报刊母语
本刊推荐2024年优秀教育报刊
母语
百强报刊
母语
提升下垂的嘴角 淡化法令纹
在“门”字内加字可以组成新的字,试着填填下面的空吧!
我有祖国,我有母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海水淡化前途无量
美高官试图淡化军售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