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教师学情分析能力探析

2013-04-29拉毛加

考试周刊 2013年64期
关键词:学情分析存在问题意义

拉毛加

摘 要: 学情分析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专业技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文从学情分析的基本内涵分析出发,阐述学情分析的意义与价值,对当前学情分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关键词: 学情分析 意义 存在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教育正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转变。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已经成为教师应重视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陶行知曾说:“有时候,我们为学生做得越多,越是害学生。因为为人,随便怎样精细周到,总不如人之自为。我们与学生经验不同、环境不同,所以合乎我们意的,未必合乎学生的意。勉强定下来,那适应学生需要的,或者遗漏掉;那不适应学生需要的,反而包括进去。”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就应该修炼好学情分析这项基本功,全面了解学生,正确分析学生学情。对学生的情况、特点,教师要努力认识,细心研究,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

一、学情分析的意义

学情分析不仅决定课堂教学能否实现由教向学的转换,而且决定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否实现多元化、个性化。

1.学情分析是重建课堂教学的需要。当前,在课程改革逐渐深入开展之际,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观还是停留在传递知识上,虽然有些教师已关注到学生技能,甚至关注到学生能力和智力的发展,但大多仅为点缀。课堂教学之所以难有根本性的转变,主要原因就是教师从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审视课堂教学,或者说,教师还缺少“学情视角”。

教师要从自己的“教”出发转变为从学生的“学”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实际;考虑他们想学什么,怎么学,在学的过程中会碰上哪些障碍;考虑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有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目前,从学情视角重构课堂,以学生的学习获得评价课堂研究的实效,已成为各国课堂研究的共同趋势。这就意味着原来以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评价课堂的教学已经转变为以学生学习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这种转变对于课堂教学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它真正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特别是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是否表现出主动向、积极性,即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情。

2.学情分析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需要。课堂教学由教向学的转变,最终体现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新课程提倡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没有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的改革就不算真正成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怎么学就怎样教,这是实现学生学习方法向多元化和个性化转变的根本要求。课堂教学活动需要围绕学生展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合学生的学习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了解,也离不开教师对学情的关注与分析。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了解学生的阶段学情。常用的有问卷法、观察法、谈话法、前侧法、作业分析法等。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涉及问卷进行调查,也可以通过布置预习思考题或让学生质疑等,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对教学内容的了解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交谈提问等方式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在课后分析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反思、课后作业,以及与学生的交流进一步了解学情。

3.学情分析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在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不断完善的过程。美国学者费朗斯富勒等人将教师的发展划分为任前关注阶段、早起求生阶段、关注教学情境阶段和关注学生四个阶段。只有当教师发展到关注学生阶段,把学生作为关注的中心,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情感等因素,思考如何通过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实现成长时,教师的专业水平才算是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这也正是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区别。专家型教师不仅能够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还能够透过学生行为的表面现象快速地洞察学生做出这些反应的真正意图。

二、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

学情分析是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对学情分析的重要意义和内涵有着怎样的认识,决定了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的方式。从实际看,目前学情分析还远没有成为教师教学的内在需要,没有转化为教师日常教学的自觉行为。

1.注重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导致学情分析意识的缺失。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然而,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仍然以知识灌输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而学生的学则被忽视。这种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是: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知识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目的,学生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可以说,从课堂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施,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没有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忽视,必然导致学情分析的缺失,因为学生的学得不到重视,学情分析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2.注重课前学情分析,忽视课中和课后的学情分析。有数据显示,目前开展学情分析的教师所占比例仍不够高,但近十年来呈上升趋势。学情分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关注,不少教师从单一的对教学内容的分析,逐步改变为将对学生现状、学习基础的分析等作为活动设计的重要一环。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学情分析,因此学情分析仅仅停留在教学设计中,作为备课的一个独立环节来处理,割裂了课前学情分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联系,使学情分析不能为教学服务。其实课堂教学三个阶段中的学情分析侧重点各不相同。课前的学情分析侧重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知识结构、个人兴趣与经验等方面,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行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式,反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学情分析的三个阶段有机结合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学情分析体系,使学情分析从经验型分析转向研究型分析,由静态型分析转向动态型分析。

3.注重学生共性与共情的学情分析,忽视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学情分析。学情分析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只有对每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课堂教学才具有针对性。但是,一些教师在学情分析时只注重对学生共性的分析,而缺少对教学语境与学生学习状态的详细分析,难以促进教学的有效实施,难以落实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理念。

美国后现代课程专家多尔说:“教师关上教室的门,并不能把学生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现实拒之门外。”同时,不同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教师无法将这些差距拒之门外。同时,学生的这些差异也决定了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因此,学情分析不仅要关注班级学生在基本素质上的共同点,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共同需求,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参考文献:

[1]杨春雷.自主管理:促进班主任成长的有效途径阴.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8(8).

[2]殷苏钎.中学班主任专业化校本实践研究阴.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11).

猜你喜欢

学情分析存在问题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学情分析不准对教学质量影响的例析
学情分析: 有效教学的核心和关键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