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拓展式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
2013-04-29吴莉赟
吴莉赟
摘 要: 当前,课堂拓展式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对“拓展”的曲解误读,归纳起来有几种情况:偏离语文特性的拓展、偏离教材重心的拓展、偏离学生实际的拓展、偏重考试利益的拓展。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拓展的设计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必须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开展教学,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拓展式阅读 存在误区
近年来,语文教师对拓展教学非常重视,似乎逢课必拓展,不拓展似乎就不时髦、没个性。但是教师对拓展没有系统有效的方法,对文本的解读产生不良影响。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偏离语文特性的拓展
新课准中提出:“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大胆地进行拓展,甚至走向极端,失去语文味。程少堂教授提出:“所谓‘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一种共生互学的关系中,主要是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语文教学首先要针对语文的特点,上出语文味,关注学生在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方面的能力。有些老师天马行空,课件精美绝伦,合作讨论热闹非凡。但是静下来想想,学生对文本的钻研却如蜻蜓点水,学生的语文素养根本得不到提高。
应用多媒体教学往往呈现出许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图片等影像资料,学生看得高兴,教师乐得清闲,一堂课很快就结束,但对文本的阅读却如走马观花。还有表演课,如《皇帝的新装》等,在欢声笑语中完成了教学,但对文本主题、人物个性、语言等,学生是否掌握了呢?我们不得而知。
语文课首先姓语,拓展教学基于语文也应回归语文,背离这一点,拓展就变得毫无意义,充其量只是表面的“作秀”,根本说不上是真正的拓展教学。
于漪认为:“文本的内涵还未掌握,就延伸,就拓展,远离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浮光掠影、舍本求末的拓展导致课堂低效、无效。在拓展时,我们应善待文本,从对文本的更好理解、把握、感悟出发,否则,一切都没有意义。
二、偏离教材重心的拓展
课文的拓展点首先要找准。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心设计、合理拓展,把握切入的时机和切入口,从而达到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效果。然而不恰当的拓展反而起到反作用,在无需拓展处节外生枝,有的拓展牵强附会,造成对文本的伤害,分散学生钻研文本重要内容的注意力。
如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教师用近20分钟比较苏州园林、北京园林的不同,呈现了很多图片。面对亮丽的图片,学生兴致勃勃,讨论激烈,课堂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似乎拓展进行得很成功。可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没有突出,重难点没有解决,学生除了对园林特点、园林的图画美有清晰的了解之外,对于说明文如何抓住特征进行说明,掌握说明方法,体会语言的多样性等内容都没有涉及,这样的拓展减少了生本接触对话的时间,非但起不到反哺文本、夯实课堂的功效,反而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
一堂有意义的课,是建立在文本的重难点上的,任何教学活动都不能冲淡这个主题。课堂上不论采取哪种形式,进行何种拓展,都必须立足于此,这样才有意义。
三、偏离学生实际的拓展
初中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学生的人文视野较狭窄。有些教师忽视学生的情况,过于拔高,致使拓展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拓展并非为了卖弄自己,而是为了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激发阅读兴趣,优化知识结构,训练思维品质,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拓展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基础等因素。
在《乡愁》一课中,我设置了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乡愁。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因没有经历根本谈不上乡愁。就算是外地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面对离乡背井的求学也没有深刻的感受。不管我如何启发,都没有学生举手回答,出现大冷场,教师尴尬,学生无奈。
拓展教学要以学生的需求为真正的出发点,内容要触动学生的心灵,符合学生的实际,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动性。学生的知识浅薄,阅历简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拓展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偏重考试利益的拓展
当下精讲多练非常盛行,精讲无可厚非,多练完全是为了考试。一切从考试出发,教师拼命钻研试卷,将试卷上的题型作为拓展的重要内容,并对文本进行肢解的机械的训练。也许,多练能巩固知识,但舍弃对文本的阅读探究,舍弃学生广泛阅读与积累,把阅读课上成了训练学生答题技术的课,完全剥夺了学生阅读的乐趣。
我曾听过《记承天寺夜游》一课,导入新课后,花了30分钟分析字词(课前已经充分预习过,做过学案),做各种训练题,设计了相应的拓展训练,可谓煞费苦心,对意思的掌握信手拈来,但对课文的品析只用了10分钟。作为一篇古文,除了释义、整体把握文意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如写作背景、朗读、语言等,这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可是教师为何这样做呢?从为考试服务的角度就可见一斑,现在我市的试题,对古文的字词句是逢试处必考,且分数的比例不小,而对古文语言、内容主题的考查比较简单。所以,教师非常注重字词句的教学,不是否定对古文字词句的关注,只是不能为考试而教,要恰当合理地安排。
在教学中,教师有意无意地安排同类型的题目训练,目的明确,就是提高答题能力。可是这样的拓展,肢解了课文的理解,牵强附会,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使充满语文情味的课堂变得枯燥乏味,违背了语文学习规律。
课堂拓展阅读为语文阅读教学打开了一片广阔而美丽的新天地,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得到了重视。然而,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拓展阅读设计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每一处拓展阅读的设计、实施都必须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不能盲目追求数量而放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