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内容与特色

2013-04-29成振鹏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4期
关键词:卞之琳诗歌

摘 要:卞之琳在1930年至1932年所创作的诗歌,多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国民,重在对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体察与描摹,可以看到时代风暴裹挟下的卞之琳在反映现实和改变现实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关键词:卞之琳 诗歌 底层民众

卞之琳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一位较为独特的诗人,袁可嘉认为他在1933年至1937年的创作有“上承‘新月,中出‘现代,下启‘九叶”的特殊地位,“他和其他诗人一起推动新诗从早期的浪漫主义经过象征主义,到达中国式的现代主义。”{1}

“在各种文体中,诗歌是最适宜于表达情感的一种,它与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的感情状态,关系当是最为密切的。20世纪30年代,受时局动荡所形成的那个时代的普遍情绪,对此时的诗歌创作便有着深刻的影响。”{2}卞之琳的诗歌创作,正是渗透着这个时代的“普遍情绪”。30年代初期,同当时许多的青年学子一样,卞之琳的生活也为大革命失败之后阴沉的政治氛围所笼罩,虽不安于现实,但一时又出路难觅,故而感到“彷徨”与“苦闷”,并“悄悄发而为诗”。

在《〈雕虫纪历〉自序》里,卞之琳将他1937年以前的诗歌创作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是1930年至1932年,这是他在“大学毕业以前的一些日子”。在这个阶段写诗,卞之琳“较多表现当时社会现实的皮毛,较多寄情于同归没落的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3}。在“《死水》以后的师辈闻一多本人的熏陶”{4}之下,其诗歌的特点是运用口语与格律体来体现深入其感触的街头郊外与室内院角,流露出“惘若失、无可奈何的情绪”{5}。

1930年至1932年,正是卞之琳就读于北京大学之时。对于为何会选择北平与北京大学作为求学之所,他本人做了如下描述:“我对北行的兴趣,好像是矛盾的,一方面因为那里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一方面又因为那里是破旧的故都;实际上也是统一的,对二者像是一种凭吊,一种寄怀。”{6}也就是说一方面是由于1927年的革命风暴引起了卞之琳这些青年的心灵波动,所以产生了对北平这个新文化运动发祥地与革命思想策源地的向往。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包括他在内的这些深处时代苦闷之中的青年,出于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参加实际的革命或反革命行动,所以只能暂时地逃避,纷纷选择了学术、文学与艺术作为消磨精力的场所。“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北平的大学,却是荒凉而宁静的——相对于政治中心的南京与商业中心、不甘寂寞的文化人聚集上海而言,它已经远离了政治中心,远离了商业喧嚣,也远离了文化意识形态争斗的热地。”{7}这里有利于回避社会政治的纷扰,在学问的探究与艺术的追求中安顿身心、寻找出路。基于以上两个原因,卞之琳这个倾向于新文学的青年放弃了投考南方的高校而毅然选择了北平的北京大学。

然而前往北平开始求学生涯之后,“经过一年呼吸荒凉空气、一年地埋头读书”,卞之琳“终于又安定不下了”,因为探究学问并不能帮助其找到合适的人生出路,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因所处时代而生发的苦闷始终难以排遣,寻求内心思绪的抒发最终促成了他的诗歌创作。

身处北平,且与京派文人过从甚密,再加上受到了西方现代派诗歌的影响,卞之琳此阶段的诗歌创作多以北平为中心,随意拈取北平的街市景象与室内生活作为素材,重在对社会底层民众生存状态的体察与描摹,呈现出浓郁的北方地域色彩与些许京派文学的特色。

卞之琳此阶段的诗歌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勾勒出北平市民的众生相。这些人物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谋食者:《几个人》《苦雨》《酸梅汤》中描摹了社会底层人物的人生实态,如卖冰糖葫芦的,卖萝卜的,开茶馆的,卖烧饼的,拉洋车的,卖酸梅汤的,卖小玩意的,还有乞丐等。这些小人物在北平的街头巷尾辛苦地谋生活,靠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卑微的生命,在他们的言行和精神状态中,透露出没落人生的辛酸、无奈与麻木,可以说,卞之琳的这些诗作“真切感人地触到了底层痛苦生活的本质”{8}。《一个和尚》通过一个和尚的观察记录了善男信女的虔诚,他们将人生消逝在无休止、无意义的祈祷声中的行为,凸显出民众精神上的愚昧与人生的可悲。

一类是有闲者:他们之中有懂得生活情趣的,如《几个人》中提鸟笼的与《一个闲人》中的闲人,他们或赏玩着笼中的鸟儿,或磨着手里的核桃,悠闲自在地穿行于身处社会底层的人群之中。也有什么爱好也没有的人物,如《墙头草》里的人与《寒夜》中的老张、老陈。他们或是终日做做梦、看看墙,或是在寒夜中无聊呆坐的。这些人不用耽于衣食之忧,终日无所事事、百无聊赖,对于底层民众的疾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是一群精神空虚、思想萎缩的有闲国民。

一类是游荡者:《记录》里的“我”白天在街道上游荡,犹如梦游,夜幕低垂时却又恍然惊醒。这种应该清醒的时候迷蒙,该迷蒙的时候反而清醒的状态,喻示着一种人生的倒置。《奈何》中通过两个人的对话,展现了他们内心的苦闷与焦虑。这两个人始终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也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他们不甘心将有限的生命虚耗于无足轻重的事情或者是四处游荡,内心充满了苦闷。在黄昏到来之时,他们不知所往,不知所为,故而焦虑万分。这两首诗里都蕴含着诗人对韶华不再、人生虚度的焦虑以及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考。

一类是沉思者:《几个人》中除了社会底层的人物形象之外,还出现了一个沉思者,他走在“荒街”之上,陷于“沉思”之中。相对于“荒街”上那些萎靡不振的麻木灵魂而言,他要清醒得多,他不动声色地凝视着众生百态,并在时刻思索与内省,在“沉思”中探寻世事人生的真谛,表达着对社会现实与悲苦众生的观照。他的人生因此异于“荒街”上浑浑噩噩的众生,他的精神世界也因此超越了众生的愚昧与空虚,变得丰富了很多,但同时也痛苦得多。

从以上列举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卞之琳此阶段的诗歌多从精神、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国民,特别重视对国民民族精神的挖掘,与京派文学一样热衷于在作品中表现浓郁的人文精神与情怀。

在卞之琳此段时期的创作中,可以看到他在诗歌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虽然受到了新月派的影响,但仍表现出与该派不甚相同的美学特质,为现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卞之琳最初的这些诗歌都是“抒情短诗”,因为他说:“没有真情实感,我始终是不会写诗的。”{9}不过他很少写真人真事,在诗歌中,“总喜欢表达我国旧说的‘意境或者西方所说的‘戏剧性处境,也可以说是倾向于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甚至偶尔用出了戏拟。”{10}这种创作倾向帮助其能“跳出小我,开拓视野,由内向到外向,由片面到全面”{11},并为其后期的诗歌创作做好了铺垫与准备。

在后期象征主义的影响下,卞之琳在诗歌中“常对情感做客观化的冷处理”,{12}较少鲜明地表露自己的爱憎情感,而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人抒情,借事抒情”,将自身真实的情感隐藏在冷隽文字的深处。《苦雨》中描绘了茶馆老王、小周、卖烧饼的老人三个人物,对于他们的命运遭际,诗人并未有直接进行主导性的评价,而是通过苦雨中的景象与人物的对话,透露出底层民众对现实的无奈并予以深切的同情。《酸梅汤》中写的是一个拉洋车的车夫对一个卖酸梅汤老人的一番独白,略显俏皮的话语将几个小人物的生活态度一一展现出来,或乐天知命,或愁眉不展,或放任自流,生动地展示了北平底层民众的悲苦与辛酸。

卞之琳在诗歌“小说化”方面所做的尝试,可以在《记录》《几个人》《一个闲人》《叫卖》等诗作中看到。这些作品都围绕着具体的事情、具体的人物或具体的场景来展开叙事与想象,通过对人物戏剧性处境的揭示来表达诗人对底层民众的同情、怜悯与对现实的不满。虽说在诗歌中进行叙事古已有之,但多倾向于写实,在现代诗学意识的影响之下,卞之琳诗歌中的叙事已经具有了更多的现代元素,因其“在诗歌想象力和诗歌经验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多新鲜的变化”{13},茅盾认为这种变化是“新诗的再解放和再革命”。卞之琳诗歌的“小说化”表现在用叙述性的语言将戏剧性的场景予以呈现,以此来揭示人物戏剧性的处境。在为营造戏剧性的处境而对环境与氛围进行的强化中,他更为注意采纳现代小说的叙事技巧,从而使抒情诗的表现广度和深度得以增加。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现实当中,文学反映现实,不管反映深刻还是肤浅,也总要改变现实,只是有的要改过来,有的要改过去,有所理想或有所幻想等不同罢了。”{14}虽然卞之琳说自己20世纪30年代由于方向不明而“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但在其1930年至1932年的诗歌创作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时代风暴裹挟下的卞之琳在反映现实和改变现实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

{1} 朱栋霖等:《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页。

{2} 黄修己:《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年版,第305页。

{3}{4} 卞之琳:《雕虫纪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5} 张曼仪:《卞之琳著译研究》,香港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

{6} 卞之琳:《雕虫纪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2页。

{7} 刘祥安:《卞之琳:在混乱中寻求秩序》,文津出版社2007年版,第37页。

{8} 陈丙莹:《卞之琳的诗歌》,《新文学史料》2001年第3期,第72页。

{9}{10} 卞之琳:《雕虫纪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11} 卞之琳:《雕虫纪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11页。

{12} 罗振亚:《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艺术新质》,《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第1期,第57页。

{13} 朱滨丹:《谈卞之琳诗歌中的小说化》,《学习与探索》2004年第5期,第115页。

{14} 卞之琳:《雕虫纪历》,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作 者:成振鹏,硕士,江苏省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中外文学关系。

编 辑:郭子君 E?鄄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卞之琳诗歌
护你一生周全
《卞之琳》
诗歌不除外
卞之琳《断章》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卞之琳的苦恋
诗歌岛·八面来风
卞之琳苦恋张充和:爱情,是你窗外的风景
用新批评解读卞之琳的《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