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金瓶梅》中潘金莲的悲剧人生

2013-04-29吴敏燕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3年10期
关键词:时代意义潘金莲金瓶梅

摘 要: 潘金莲是小说《金瓶梅》中仅次于西门庆的重要人物,其形象的复杂性可见一斑,岂可笼统地视其为“淫妇”。要想全面了解这一人物,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进行分析及透视。统观潘金莲的整个生命历程,她作为一个文学形象,其悲剧源于她出生在小门小户的穷裁缝家,还源于其自身性格的弱点以及受到封建势力的重重包围。

关键词: 潘金莲 悲剧人生 时代意义

《金瓶梅》全书的背景被安置在北宋末年,从《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武松杀嫂”出发,看似写宋朝,实则是描写明代中晚期的社会现实生活和风俗人情。这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赤裸裸地毫无忌惮地表现着中国社会的病态,表现着“世纪末”的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景象。而这个充满了罪恶的畸形社会,虽经过了好多次的血潮洗荡,至今还是像陈年的肺病患者似的,在奄奄一息地挣扎着生存在那里呢。小说不仅塑造了西门庆这一形象,还着力塑造了在错综复杂关系中的各种女性形象。

说到女性形象,不得不提的是小说第一女主角潘金莲。从她的身世、处境、种种人生遭际去分析,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封闭的社会和家庭结构、单调和卑微的生活,把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女性的全部活力挤压到人生最低层次的追求,这便是潘金莲人生悲剧的底蕴。这一人物,在我国古典小说的女性形象中具有独特的时代意义和历史地位。

《金瓶梅》中的潘金莲已成了“坏女人”的代名词,她就像一朵摇曳不定、风情绰约的罂粟花。它是最迷人的植物,又是最危险的毒品,同时也是最顽强的植物,就像长在湿润沼泽地下的一株野草。然而,这样一个一直在被丑化中沉浮的女性的背后却蕴藏着浓重的悲剧色彩。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她的悲剧人生呢?美学悲剧理论认为悲剧性就是指人对死亡、苦难和外界压力的抗争本性;悲剧美就是指主体遭遇到苦难、毁灭时所表现出来的求生欲望、旺盛的生命力的最后迸发以及自我保护能力的最大发挥,也就是说所显示出的超常的抗争意识和坚毅的行动意志。她真的是罪不可赦的恶人吗?黑格尔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真正恶人,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为恶而恶,即希求纯否定物本身,而总是希求某种肯定的东西,从这种观点说,就是某种善的东西。在这种抽象的善中,善和恶的区别以及一切现实义务都消失了。”

一、透过潘金莲的出身究其悲剧原因

潘金莲的身世其实是很可怜的。作者在第二十四回中,用概括性的写法描写了潘金莲的身世、容貌及婚姻状况。她是南门外潘裁缝的女儿,在家排行第六,自小聪明伶俐,天生一副好姿色,又缠得一双好小脚。因生活所迫,九岁就被卖到王昭宣府中;主人死后仍无法摆脱束缚,出了虎口又进了狼窝;到十五岁时,她又被卖到张大户家当使女,她依然是不自由的,可以说更加悲惨。在张大户家,她不仅成了泄欲的工具,还要忍受张大户老婆的打骂欺凌。后来,由于张大户害怕老婆,迫于无奈,他只能把金莲嫁给了一个“每日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丑陋无比的武大郎。此时,一组矛盾摆在眼前,貌美如花的潘金莲和三寸谷树皮的武大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此不匹配的婚姻,对潘金莲无疑是一个打击。武大郎不仅丑陋无比,更让潘金莲无法容忍的是他的懦弱行为和不解风情。彭志刚也说过:“妻子对丈夫的失望,往往比对他的愤恨更促使她投入情人的怀抱。”

因此,潘金莲之所以会成为一束罂粟花,她的家庭、她所受的教育以及成长的环境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性格酿造的苦果

潘金莲的悲惨人生与其说是命运的偶然,还不如说是人性的必然。在《金瓶梅》中,潘金莲的形象的刻画大大超过了《水浒传》的刻画,作者有意把她塑造成当时妇女淫行恶霸的典型。有论者指出:“一淫二妒三善骂,是潘金莲全部性格的主要特征,也是她全部生活的基本内容。”那么,她的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作者把她放在一个“金瓶梅世界”中,通过她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的交往行为和关系来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她性格中有着太多的复杂性,她受压迫也压迫过别人,她被迫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内心严重地受到压抑和扭曲。慢慢地,在肮脏的西门府里,她成了一个心狠手辣、自私残忍的人,上演着一幕幕的悲剧。

潘金莲在生活上极其淫乱,与西门庆一样充满了淫心兽行。嫁给西门庆以后,她又与琴童私通,并与西门庆女婿陈经济发生奸情。她与西门庆纵欲过度,导致西门庆丧命。被吴月娘赶出家门后,直到临卖的前夜,她还与王婆的儿子王潮儿通奸。她像野兽一样追求情欲,不讲任何人伦道德。

而她的善妒之心也给别人带来悲剧——害死了李瓶儿,惊死了官儿。

同时,潘金莲更擅长骂架,言辞极其尖酸刻薄,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是最突出的。第六十回,李瓶儿之子死后,非常悲伤,潘金莲却是每日抖擞精神,百般称快,指着丫头骂道:“贼淫妇!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你斑鸠跌了弹了,嘴答谷了!春凳折了靠背儿,没的倚了!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老鸨子死了粉头,没指望了!却怎的也和我一般?”李瓶儿这边屋里,分明听见,不敢声音,背地里只是掉泪。

在看似豪华富贵的生活中,却是一种压迫人性的环境。这压迫首先来自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文化及其制约下的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别文化。封建性别文化把家庭建设成为女性的牢笼,断绝了女性从政、经商、治学等一切家庭之外的社会性发展之可能,使得像潘金莲这样极富创造欲、占有欲的美貌聪明的女性,也只能在家庭范围内构建自己的人生,施展自己的才能。

正因为如此,她对性欲的变态式追求才发展到了极致。

毫无疑问,她是一个淫妇,但她也是普通女性形象!张爱玲说过:“通往男人心的路是胃,通往女人心的路是阴道。”自从相识了西门庆,她就像中毒了一样,她以为这就是爱情,而西门庆只是把她当玩偶般看待。她不是个逆来顺受的女人,她的性格使她不肯甘居人后,于是,在求爱不得后她便转向求性。但是她的欲望从来没有得到满足,对性的追求给她的生活埋下了危机。最终,她就像一团烈火,既燃烧了西门庆,也燃烧了自己。

三、生不逢时

鲁迅先生对《金瓶梅》有非常精当的论述:“就文辞与意象以观《金瓶梅》,则不外描写世情,尽其情伪,又缘衰世,万事不纲,爰发苦言,每极峻急,然亦时涉隐曲,猥黩者多。后或略其他文,专注此点,因予恶谥,谓之‘淫书;而在当时,实亦时尚。成化时,方士李孜僧继晓已以献房中术骤贵,至嘉靖间而陶仲文以进红铅得幸于世宗,官至特进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少傅礼部尚书恭诚伯……而小说亦多神魔之谈,且每叙床笫之事也。”作者之所以要用性欲来刻画潘金莲的悲剧命运,与此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所要表现和所要暴露的是黑暗社会下人性的扭曲。

潘金莲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在“天下骚然”的晚明时代,人们还要求妇女恪守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成了一道套在广大妇女脖子上的沉重的枷锁。毋庸置疑,有压迫就有反抗,妇女的各种各样的叛逆意识和违规行径就像炽热的熔岩一样,潜伏在地表下,随时都有可能奔涌而出。作为潘金莲,她的反叛意识首先冲破地表,在她荒淫的表象之下也体现出了妇女自主意识的觉醒。人不可能分为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当我们拿起道德的武器批判她时,是否也应该对她的遭遇给予同情呢?余银娟是这样评论她的:“这一形象的全部深刻性和鲜明的真实性就在于她表现出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女人:她绝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在她的身上,真的、善的、美的追求与假的、恶的、丑的欲望是这样紧密地水乳交融地交织在一起。”很遗憾的是,她的觉醒和反抗与那个时代不相容,她的反抗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单凭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与男权社会抗衡的,等待她的只会是不可避免的悲剧,到最后也只能留下“生不逢时”的感叹了。

正如郑振铎所说的,“人是逃不出环境的支配的;已腐败了的放纵的社会里很难保持得了一个‘独善其身的人物。”在这种种的不幸中成长出来的潘金莲便不能片面地被理解为恶人了。

潘金莲的悲剧人生为我们深刻地展示了:社会的黑暗、环境的污浊是如何强化了一个人性格中的弱点;而在情欲膨胀的境遇中,人性的弱点又是如何导致一个人的毁灭的。

在晚明“骚土”中,潘金莲成为一朵罂粟花是必然的,在压抑人性的社会中,她只能开出了一朵恶之花,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别人。真是可恨、可叹又可悲呀!

不可否认,潘金莲形象具有其本身的劣根性,但是在她身上却体现着人性的觉醒,其悲剧结局又是令人同情的。

参考文献:

[1] 郑振铎.谈金瓶梅词话[J].文学,1933,1(1).

[2] 邱紫华.悲剧精神与民族意识[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 鲁迅.鲁迅全集(第9卷)·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5] 谭邦和.明清小说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

作 者:吴敏燕,韩山师范学院2011级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编 辑:张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

猜你喜欢

时代意义潘金莲金瓶梅
《金瓶梅》里的水产:餐桌上的游龙戏凤(下)
从“影写法”看《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与超越
如果武大郎没有错过潘金莲的排卵期
明清小说从欲到情的动态演变*——从《金瓶梅》到《红楼梦》
关于西柏坡精神的内涵以及其具有的时代精神的意义探讨
喧闹深处有寂静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
世纪末的赞歌——比亚兹莱插画艺术风格分析
潘金莲幻想一对一的情爱是悲剧
简析《金瓶梅》的思想及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