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初探

2013-04-29周声高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3年7期
关键词:综合性语文课程目标

周声高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会学习”已成为全球共同呼唤的主题。然而在我国,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地区的语文教学尚处于封闭状态。为了扭转这一局面,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并把综合性学习列入基础教育的各个学段,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课程的新型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沟通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语文教育新体系,旨在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听说读写能力。

一、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对传统语文教育综合性进行否定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对偏重语文分析的做法的纠正,其特点主要表现为:

1.彰显人文性

建构主义课程理论认为,师生是平等的个体,整个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双方交流互动的动态发展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不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字一句的剖析上。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师生之间的平等互动是展开教学的前提,教师应重新审视学生的角色,尊重他们作为主体的存在价值;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引导他们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及学习内容,给予他们选择的自由,从而使学习成为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探究过程。

2.突出综合性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以学习语文为出发点,充分运用各科资源,开展跨学科的教学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语文学科内部的综合,即强调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2)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提倡跨领域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通过语文与音乐、美术、体育、思品、自然、数学、劳动等相沟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综合性地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3)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融合。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儿童的社会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因此,我们必须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观察表达、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实践性

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人获取客观知识的过程应有主观知识(经验)的参与,应该通过学习主体的实践,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发现,积极建构,而不是直接接受。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及各地区的资源,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学”和“用”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切体验、感受生活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4.发挥创造性

新课程标准在“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可见,教材中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相反,它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区域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的。这就为教师开发、利用语文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设计活动提供了条件。正如陶行知先生说过的: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会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去观察自然、社会;解放孩子的嘴,让他们会说……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我们一定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设计

根据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发挥综合性学习的作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可以从目标、内容等方面来对综合性学习进行设计。

1.学习目标的综合化

其一,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的整合。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属于显性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则属于隐性目标。显性目标重在成“才”,是外在的;隐性目标重在成“人”,是内在的。两者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产生于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不能机械地分开,也不能分步实现,而是要有机结合,综合考虑。其二,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的整合。长期以来,我国比较注重预设性目标的确定,对教师的教学进行周密的安排。然而,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预先设计好,显然违背了教学的生成性,漠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此,综合性学习要求将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整合起来,使一些有价值的课堂生成资源被开发成预设外的生成性目标,进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2.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一个系统只有不断地和外界进行物质、能力、信息的交流,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走向高级。因此,在对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时,我们必须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联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沟通。

学科间知识的整合。综合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跨领域学习。因此,在设计学习内容时,我们必须体现跨学科性,找准学科间的契合点,大胆整合,让各个学科发挥特长,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科学,激发其学以致用的意识。

校内外资源的结合。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社会活动紧密结合是综合性学习的又一特征。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民情、日常生活话题等都可以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学习方式的合作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全方位的课程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无疑,综合性学习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出了合作化的趋势。

语文综合性学习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它需要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强调让每一位学生都主动动手,使教学成为智慧交融、碰撞和升华的过程。对一个学生而言,他作为班集体的一员,不可能孤立存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合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整体素质提升的过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从而促使个人的创新潜能与集体智慧相互补充,相互调节。

4.学习评价的过程性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是通过考试进行的,以成绩来论优劣。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综合性学习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强调会学,而不一定要学会。所以,评价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全过程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具体获得了什么样的体验和经验,提出了哪些问题,以及是否有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当前,许多国家开始采用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法,使评价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具有连续性。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定侧重于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学生作为主要的决策者,可以据此判断自己的学习质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每个活动小组制作的成长记录袋必须包括开题报告、结题报告、活动记录表、调查表、访谈表、实验记录、学习体会等与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料,这些将作为小组成绩评价的主要依据。由于信息资料全面、连续,这种方法具有真实性。

21世纪是全球呈现一体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时代,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在价值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课程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语文综合性学习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蓬勃兴起的。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综合性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们应该积极提倡。

猜你喜欢

综合性语文课程目标
定制铺丝新工艺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性能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模糊PID在离合器综合性能实验台中的应用
我们的目标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的作用
综合性图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