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目的论浅析儿童文学翻译

2013-04-29唐洪燕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简洁性幽默感目的论

唐洪燕

摘要:儿童文学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因此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有别于一般的文学翻译。译者在翻译儿童作品时,要始终记住作品的读者是儿童,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水平、人生阅历、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特征,才能翻译出童儿喜爱的作品。本文将以目的翻译论为理论基础,对英国著名儿童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三个中译本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儿童文学翻译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儿童文学翻译;目的论,童趣味;幽默感;简洁性;音乐感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一、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是由德国翻译家Han Vermeer发展起来的翻译理论模式,是一种较新的翻译理论模式。该理论完全摆脱了以源语言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认为单靠语言学是解决不了翻译问题的。目的论的核心概念是: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因此翻译是在目的的语境中为某种目的及目的的受众者而产生的语篇。目的论翻译理论共有三个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而所有翻译遵循的首要原则就是目的原则。

由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因此翻译也并非一对一的语言转换活动。翻译是有目的,且翻译的目的在翻译开始前就要确定。翻译时,译者应该根据具体要求,结合翻译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进行有选择性的翻译。

二、儿童文学翻译

儿童文学是专门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能培养儿童语言和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儿童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精神。自晚清以来,我国就不断引进了许多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以满足中国儿童精神食粮的需求。与此同时,儿童文学翻译也成了翻译家们关注与探索的焦点,因其读者的特殊性,不能生搬硬套一般的翻译理论及策略。

翻译目的论正好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翻译目的论强调在翻译时应考虑翻译的目的,具体到儿童文学翻译中,其作品是为了翻译给儿童阅读赏析的,因此译者要充分考虑目标读者—儿童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水平、知识经验、理解水平、思维特征、人生阅历及审美情趣等发面的特点,创造出适合儿童阅读的翻译作品。“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的作品来。”翻译儿童文学作品亦是如此。

三、个案分析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世界儿童文学的瑰宝,它一经出版就受到了读者们的欢迎,被翻译成多种语言,畅销至今。故事讲述的是小女孩爱丽丝荒诞而有趣的历险故事。爱丽丝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漫长而又惊险的旅行,最后与扑克牌皇后,国王发生顶撞,结果大叫一声,方从梦中惊醒。这部历险记不仅满足了小读者的好奇心,还在多方面激发了儿童的进取精神。自这部儿童小说被引进国内,众多翻译家及学者都相继为这部英文小说翻译或改写,市面上出现了多个翻译版本。本文将选取其中三个版本(王永年,贾文渊,黄健人三人的译本),浅析儿童文学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简洁性

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译者应该考虑儿童在生理、心理、理解及思维能力的特点,尽量使用儿童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的词汇,避免用难词、生僻词或地域性比较强的词。例如:

比较这两种译文,王的译文中用了“取出”,“困倦”,“招呼”,“交谈的开场白”,“腼腆”等一系列比较书面化,正式化的词汇,会增加小读者们的阅读难度。而贾的译文则使用“拿出来”,“慢吞吞懒洋洋”,“开始谈话”,“害羞”这样简单的日常口语,活灵活现得展现了毛毛虫和爱丽丝相遇时的情境。可见,为儿童翻译作品时,用词要具体、体贴,充分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帮助缺乏生活经验的儿童理解那些比较复杂的手段和感情。

2、译出童趣味

一部儿童作品失去了童趣,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儿童由于其自身心理生理发育还不完善,知识水平有限,生活经历缺乏,所以在翻译儿童作品时,不应该像翻译成人文学那样使用文绉绉的词汇。故事的描述应多采用叠词、助词和感叹词等符合儿童心理的词汇,形象生动地刻画每一个人物和故事。比如下面的翻译:

对于“well”的翻译,黄译成:“怪呀”,而王译成“好啊”,虽然都用了叹词“啊”,“呀”,但都不如贾的“哎呀”。在原文中,当爱丽丝看到那只猫慢慢地消失,只留下一张笑脸时,才顿时一阵惊讶。简单的一个叹词“哎呀”,虽然没有直接用表示奇怪的字眼,却能将爱丽丝当时的惊讶不已的表情,后知后觉的可爱样子表现得恰到好处。

3、译出幽默感

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英文原著里,作者使用了很多双关语,形成了本书一个特色—幽默,这种幽默的文字游戏适合儿童的心理,能够极大地吸引小读者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在翻译中,为了能让中国的小读者们也忍俊不禁,这就要求译者对这些词汇及表达仔细体会,尽量做到形式上一致,也能传达同样的幽默效果。

在原文语句中,作者用了一个双关语“tortoise”和“taught us”两个谐音词。这个双关的目的就是为了造成谐音趣味。黄的译文将tortoise译成“海龟”,“taught us” 译成“教我们”,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忠实于原句,但却没有了原句所蕴含的幽默感。而贾的译文却不拘泥于形式和内容,用“鳖”和“逼”这两个谐音字,不仅表达原句的谐音趣味性,而且将假乌龟的不满情绪和无奈都展现在小读者们面前。由此可见,做到形神皆似,译出幽默感,才能化抽象为具体,译出小读者们喜爱的文学作品。

4、译出音乐感

在原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多次出现诗歌,因此诗歌翻译成了译者翻译的重点。翻译诗歌注重节奏和韵律更胜于内容,尤其翻译儿童文学中的诗歌更该如此。因为儿童对音律具有很强的兴趣。为了押韵,必要时可以牺牲一些内容来达到音乐的效果。正如翻译大师赵元任所说,“如果要把原文所包涵的东西都照顾得一点不剩,免不了就会同时又带进来好些不相干的成素,结果就把译文弄得太长了。在这种情形之下,译者当然只能斟酌取舍,并且还不要忘记了音节方面是求信的一个重要幅度。”比如对下面这几行诗歌的翻译:

对比两者的翻译,贾的译文更注重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第一小节都押“an”韵,第二小节押“ang”韵,为了达到这种节奏感,省略了一些内容如“火漆,白菜,皇帝”等。虽然没有将内容一对一的翻译过来,但却不影响诗歌的整体性,反而增加了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满足了儿童对诗歌的兴趣。

四、结语

随着国际化脚步的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引进中国,目的论则为这些儿童作品的翻译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依据。要翻译出儿童喜欢的译本,前提是要牢记我们的读者是儿童。只有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和阅读经验等各方面的特点,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喜闻乐见,浅显易懂的儿童文学语言进行翻译,才能翻译出好的作品。并且要打破僵化不变的字、词、句等各层面一一对应的原则,把目的读者放在首要位置,用儿童的语言将原作风格和美感表达出来,创造出简洁易懂、富于幽默、蕴含乐感、充满童趣的儿童翻译作品。

参考文献:

1、陈伯吹. 儿童文学简论[ M] . 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

2、赵元任.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M ]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2.

3、王永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 M ] . 长春: 长春出版社,2009.

4、黄健人. 爱丽丝漫游奇境[ M] 杭州: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9.

5、贾文渊. 爱丽丝漫游奇境 记[ M ] . 太原: 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

6、徐德荣. 儿童文学翻译刍议[ J]. 中国翻译, 2004, ( 6): 33- 36.

猜你喜欢

简洁性幽默感目的论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
幽默感拯救计划
目的论视角下的宜兴特产翻译实践研究
为什么幽默感很重要?
从“目的论”三大法则谈外宣中古诗修辞的翻译
基于贪心嵌入的几何路由可扩展问题研究
追寻音乐本色,让活动趋向有效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特征及其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