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写是作文教学的阶梯
2013-04-29黄德幸
黄德幸
茅盾曾说:“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仿写对于写作刚起步的学生来说,充分利用范文就像给学生一根拐杖,让学生拄着拐杖学走路,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从而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仿写是学生在阅读与写作中筑起的减缓坡度的阶梯。那么,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应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呢?
一、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仿写精彩例句、例段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正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精彩例句、例段,让学生从中学到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学生的仿写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在不断对比、借鉴中汲取经验,触发灵感,提高表达能力。
如学习人教版第十一册的《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时,当学到老人喂海鸥时的动作和海鸥们一片翻飞的景象时,我与学生一起感悟当时海鸥和老人的心情,体会当时的热闹景象,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学生在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揣摩作者这样写的好处之后,我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平时见到人家喂鸡的场景,并让学生学着喂鸡人呼唤鸡来吃食时的声音。学生兴趣很高,有的在学唤鸡的声音,有的在学鸡听到声音时的反应,有的在学鸡啄食的样子。呵,真是热闹!此时,我便让学生来写一写当时的情景,然后再交流说一说。有学生这样写道:奶奶把鸡食小心地放到矮墙上,撮起嘴,“咕咕”地呼唤在外面到处乱跑的鸡群,鸡群一听到奶奶的呼唤声,马上拍动着翅膀,飞快地往奶奶这边跑过来。你看它们,由于跑得太快了,脖子伸得老长,屁股一甩一甩的,嘴里还不停地发出“咕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说:“我来了,我来了……”奶奶站在矮墙边,向鸡群撒鸡食,只见鸡群随着奶奶撒鸡食的手势,有节奏地起伏着,远远看去,形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乐谱。这个片断是学生根据课文中的例句进行具体的模仿写出来的,其他学生也写出了许多生动具体的句子。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信心,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技法仿写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学中,利用课文的写作技法特点指导仿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又一个有效途径。如人教版第十一册阅读课文《山中访友》,全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山中一山一石,一草一木的喜爱之情,文章围绕“我带着满怀的好心情”来写,把山中的一切都写活了。在引导学生深入品悟之后,再引导学生执笔仿照,以校园的景物为对象,写一个片断,表达一下自己的好心情。学生即兴而写,写出了自己满心的愉悦,一个个精彩片断展现出来,学生也为此而喜悦满怀,对写作更充满了信心。
三、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篇章仿写
有些阅读课文,很明显地抓住某些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语言的俏皮性使得读者深受感染,我以此为例文进行仿写教学。如在进行第七册课文《白鹅》一课的阅读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是抓住了白鹅的哪些特点进行描写的?然后,在课文中体会白鹅的“高傲”的特点,引导学生揣摩作者如何把高傲的性格特点写生动的,再引导学生品读文中描写白鹅吃食和走路时的高傲,品悟作者语言的俏皮与幽默。当学生沉浸在学文的愉悦中时,我顺势引导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写法,也来写一写他们喜爱的小动物。于是,有的学生写小狗,有的学生写小兔,有的学生写小鸡……他们都能把笔下动物的外形特点、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性写得具体生动。读了学生的作文,我感觉到篇章仿写是成功的,学生经历了“从读进到作品中去”到“再以创新的品味写出来”的练习过程,把握了仿写的真正内涵。这样的仿写,作文不再空洞。
四、引导学生仿中创新
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写到叶圣陶爷爷为“我”批改作文,在“我”的作文中圈、点了几十个地方,有些词由原来的“书皮”换为“包书纸”,这件事让“我”一直难以忘怀。在此,我引导学生在写人写事时,有选择性地写,更能体现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品悟文中几次出现的“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揣摩作者这样描写景物来衬托当时心理的表达手法的好处,鼓励学生模仿写一篇《我的老师》,学生写来也是洋洋洒洒,运用的景物衬托的手法还真是有模有样。有的学生这样写道:“记得有一次,我写作业时为了快点完成好去和伙伴们玩游戏,于是马马虎虎地做完就上交了。第二天,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翻开我的作业本问我:‘怎么回事,完成作业可以这样不负责任的吗?这样的题目你竟然做错了……老师当时的话语声不大,但却足以让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我惭愧极了……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认认真真地再做了一次作业,老师拍拍我的肩膀说:‘好样的,就应该这样!我望着老师,不好意思的再次低下了头……在走回家的路上,阳光照在路旁的小树上,每一片树叶都像是一个跳动的生命,绿得格外生动,格外耀眼……”
正所谓:“照葫芦画瓢。”这虽然是个“小把戏”,但在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却是非常重要的。在模仿中摸索,在模仿中领悟,在模仿中创新、成熟,这是小学生“在无法中求有法,然后再走向无法”的写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