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朝服饰里的民族文化

2013-04-29张旻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唐装服饰图案

张旻

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导师“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供养人服饰研究展望”项目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11—05

摘 要:服饰本来是平常之物,但是同时能反映出这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审美、宗教等意识形态。是民族文化的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产力的提高,服饰从以前最基本的遮羞蔽体的功能性上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最繁荣的阶段,这个时期政治的稳定带来经济的发展,和国外频繁的贸易往来以及纺织技术的进步,这些因素都让唐朝的服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局面。形成著名的“唐服”,本文将通过对唐朝服饰的样式、色彩和图案等方面分析唐服饰里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唐朝服饰;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在社会发展盛况空前的唐代,人们的思想,经济文化和审美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服饰上也受到了影响。华丽,柔美,妆饰奇异纷繁是唐朝服饰的特点。由于经济的发达、社会稳定、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形成了独特地唐文化,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唐朝服饰是中国服饰史上最绚烂的一页。

首先我们从唐朝时期女性服饰的样式来分析其服饰里的民族文化。众所周知唐代是个开放的朝代,当时的妇女有着前朝和后代妇女都没有过的自由,她们可以外出抛头露面,到郊外市里游玩,听戏,看球,也可以和男子一起外出踏青,她们没有笑不露齿,站不依门,行不露面的传统的束缚,这些同时也体现在了在服饰上。在二百多年的大唐服饰历程中,女性的服饰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样式纷繁多样。这个时期女性的服饰最主要的有襦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襦裙服是指女子上身穿短衫,下身穿长裙,身上佩披帛,加半臂(即短袖)的传统装束。襦,一般只长到腰,很短,是唐代女服的特点。裙,唐代妇女下身穿裙。裙腰上提高度,有些可以掩胸,下身仅穿抹胸裙,外披纱罗衫,致使上身肌肤隐隐显露。裙的样式很多,其中我们最熟悉的莫过石榴裙了。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小长裙拖地,使体态显得更加苗条和修长。唐朝的这种上衣下裙的服装就是“唐装”,这个“唐装”是在继承前朝代服装的基础上发展和完善的。

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契丹和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上丝绸之路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胡服的特征是翻领,对襟,窄袖,锦边。在西安韦洞墓,以及乾县李仙蕙墓出土的壁画,中有大量反映。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的绢画中也有穿这类服饰的妇女。对照文献记载,这种样式的革带应叫“蹀躞带”,原先是北方人的装束,魏晋南北朝传入中原。盛唐以后,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个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的服装,都很宽大尤其是袖宽。这种样式在贵族的礼服上更为明显,很多重要场合的礼服,袖宽都要四尺以上,头上还簪有金翠花钿,这种礼服又被人称“钿钗礼衣”。

接下来,我们谈唐朝服饰色彩里的民族文化。中国历代封建社会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种独特的中华民族文化在服饰上也有明显的体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冠服制度。冠服制度是封建社会权力等级的象征,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把恪守祖先成法作为忠孝之本,强调衣冠制度必须要遵循古法制度,特别是作为大礼服的祭服和朝服,不能背弃先祖遗制,故称法服,有很大的保守性和封闭性。宫廷日常服装称为常服,常服具有时代的特征。在冠服制度里明确的规定某种颜色附丽于某种服饰而代表了某种地位和身份。

在唐朝以前,黄色上下都可以通服,例如隋朝士卒服黄。唐代认为赤黄近似太阳之色,日是帝皇尊位的象征,“天无二日,国无二君。”故赤黄(赭黄)除帝皇外,其他人都不能穿戴。把赤黄定为皇帝常服专用的色彩。唐高宗李治时期,外官和庶人可以穿一般的黄(如柠檬黄等),至唐高宗中期,怕黄色与赤黄相混,便官民一律禁止穿黄。从此黄色就一直成为帝皇的象征。

唐高祖曾规定大臣们的常服,亲王至三品用紫色大团花绫罗制作,五品以上用朱色小团花绫罗制作,六品用柠檬黄几何纹绫制作,七品用绿色龟甲、双巨、十花的几何纹绫制作,九品用青色丝布杂绫制作。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四方安定,国体昌盛,他提倡文治,赐大臣们进德冠,对百官常服的色彩又作了更细的规定。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三品以上官服紫色,束金玉带,十三銙。四品官袍深绯,金带十一銙。五品官袍浅绯,金带十銙。六品官袍深绿,银带九銙。七品官袍浅绿,银带九銙。八品官袍深青,九品官袍浅青,瑜石带八銙。流外官及庶人黄色,铜铁带七銙。古代用蓝靛多次浸染得到深青泛红色光,很容易与紫色相混,所以唐高宗龙朔二年怕八品袍服深青和紫色想混,改成碧绿。

由此可见,那时候对服装的颜色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古代服饰作为社会物质和精神的外化是“礼”的重要内容。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服饰的功能性提高到一个特别的位置,服装除了遮体的功能外,还被当作分贵贱,别等级的工具,是阶级社会的形象代言人。所以古代的服饰就如同一种符号,在当时的社会里有着严格等级的区分,不同的服饰代表着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也就是“礼”的体现。

再谈唐朝服饰图案里的民族文化,唐代服饰的纹饰图案繁华富力,种类繁多,色彩绚丽。甚至还有过渡的亮色,色泽艳丽犹如阳光刺目。唐代服饰图案,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用真实的花、草、鱼、鸟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这时服饰图案的设计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华丽的艺术风格。

唐朝时期的服饰图案中花鸟纹运用较多,创造了宝相花、团花、卷草等装饰图案,也长配以禽鸟、昆虫、蜂蝶等丰富画面内容。唐朝时期牡丹花盛行,因此宝相花图案多是牡丹花、莲花和大丽花相结合的花卉图案。卷草图案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卷草也被称之为“唐草”,是在忍冬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是唐朝服饰纹样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这些纹样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动物纹样大多用于官服,这也是前面所提到的冠服制度的一部分。图案内容有盘龙、凤凰、麒麟、鸳鸯、狮子、孔雀、仙鹤等,图案精美细致,堪称一绝。但不同的纹样代表不同的官职。《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唐代的文官服制花式,有鸾衔长绶、鹤衔灵芝、鹊衔瑞草、雁衔威仪、俊鹘衔花、地黄交枝等名目。唐代武官的官服花色,武德令中规定:“武三品以上饰对虎,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金吾卫饰对豸。又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对雁。后又规定千牛卫饰瑞牛,左右卫饰瑞马,骁卫饰虎,武卫饰鹰,威卫饰豹,领军卫饰白泽,金吾卫饰辟邪,监门卫饰狮子。”这类纹样大都使用刺绣的方式表现,一般纹饰都绣于胸背或肩袖部位。这些都成了当时社会的阶级标志,表现出当时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吉祥图案也是唐朝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唐朝时候牡丹图案在服饰中寓意雍容华贵,象征大富大贵;佛手象征多福;多寿用桃;多子用石榴、葡萄、葫芦等。还有龙凤呈祥、鹤鹿同春、九龙戏珠等都表现了当时人们追求吉祥、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中国人特有的民族文化经过之前的朝代的沉淀,到唐代已经形成了独特的唐文化,这种文化对服饰有着深远的影响。唐朝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很多因素。其吸收了前面所有朝代服饰的优点,而且当时社会稳定,经济发达,人们有心思花在穿衣上面,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比较发达的生产力给服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唐朝与国外的频繁往来,对各国文化采取的开放的态度,使各种文化在这个时期显出大融合的趋势,因而各种融合也使得服饰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现在唐装虽已不再像以前一样流行,但它独特的东方魅力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和中国古典文化发展的巅峰时期,所以唐装也是这个时期的一个表现体。唐装早期华贵,到了后期风格逐渐趋向古朴典雅,审美趋势向华夏传统和文化理念过渡,增添了传统文化的儒道禅学精神,风格飘逸随和,包含了宽和自然的精神理念。唐装不但融合了外民族服饰的精华,还结合了华夏民族自己的文化精髓,再融合的同时还将将各自的特点和民族文化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唐装对世界服饰的影响是深远的。现在日本的传统服装和服就是学自唐装,和服日语叫“吴服”,最初的雏形就是从中国三国时期的吴国传过去的,故称“吴服”。后来和唐朝的密切往来,经过融合和吸收唐朝服饰的特点,逐渐形成后来的和服。日本在平安时代以前是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的,穿着打扮与中国人无异,后来经过不断地融合和改进才渐渐的发展成了现在的和服。不仅日本,还有韩国,东南亚,印度,和很多亚洲国家,甚至欧洲的部分地区,以前和现在服饰都曾受到唐装的影响。

猜你喜欢

唐装服饰图案
动物“闯”入服饰界
听诸子百家讲“服饰穿搭”
雪人的服饰
我的唐装特别帅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唐装”不是唐朝人的服装
梦回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