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俗色彩与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2013-04-29陈敏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基金项目:2012年淮北师范大学项目“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民间文化构建”(jy12213)

摘要:色彩成为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还是高校艺术教学的重要环节。民俗色彩不仅是鲜明形象的代表,还是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强化民俗色彩的地位,不仅能使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还能让他们在理论的指导下把民俗色彩融入自己设计的产品中。

关键词:民俗色彩;艺术设计;课堂教学;民俗文化

作者简介:陈敏 (1977-),女,安徽淮北人,淮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2

色彩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色彩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内涵。人们看到某种颜色往往会习惯性地联想到某一事物,心情也会因色彩的改变而出现波动,色彩进而成为人们寄托情感的一种方式。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通过对民俗色彩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来强化大学生的民俗文化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也要通过学生自己的动手实践对民俗色彩进行分析、整理并加以运用,还要使学生通过主题设计的方式达到色彩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

一、色彩成为民俗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色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我们生活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赤、橙、黄、绿、青、蓝、紫一个都不能少,缺少一样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少了一份生机,缺了一份美感。小到我们的衣、食、住、行,大到节日庆典无一不和色彩相关。我们平时买衣、穿衣总会注意色调搭配,同时注意颜色和季节更替的关系。我们的饮食离不开各式颜色,在色调单一的冬季看到餐桌上的各色佳肴定会令我们食欲大增。我们住房的内部构造也和颜色关系密切。室内整体的颜色布局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情,色调搭配合理的布局不仅能使我们心情放松,还能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出行时看到蓝天白云就会心情愉悦;不喜欢乌云密布,因为那样会使我们感到心情压抑。我国的节日庆典如春节、国庆节等均以红为主流色调,本身就能说明红色所代表的喜气洋洋,人们心情愉快地沉浸在节日气氛中。色彩斑斓的奥运五环旗(蓝色、黄色、绿色、黑色、红色)在视觉效果上总能给人愉悦的感觉。我们春天看到小草冒出嫩嫩的绿芽,就会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因为这时的绿色已不是单纯的绿色了。冬天到来,枯黄的树木、凋零的百花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在越来越多的场合,颜色不仅仅作为一种色彩而存在,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象征而存在:心情的象征和意义的象征,它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色彩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民俗文化的内涵。我国对色彩的运用古来有之,早在几千年前就以五色象征不同的方位,同时配以不同的纹样。因此,古时有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说。东青龙五行属木,颜色为青色;西白虎五行属金,颜色为白色;南朱雀五行属火,颜色为赤色;北玄武五行属水,颜色为黑色。东、西、南、北的中央为天子的黄色,因此,颜色在我国古代就有特殊的含义。汉代及春秋战国时期女性化妆的流行趋势仍然是“粉白黛黑”,主要的化妆品有米粉、铅粉、朱砂和胭脂等。美女的标准是唇红齿白、头发乌黑。这里女性是否美丽的批判标准仍与颜色有极大关联,其中红、白、黑等颜色的使用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古代对颜色的使用规定也较为严格,以清廷为例,皇帝的朝服以明黄为主,而清廷规定官民不得使用黄色及秋香色,无论是领披、系绳还是荷包。另外,官民的帽缨还不得使用红紫线,民间连女子的头绳都不能使用红紫色。因此,颜色在这里俨然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进而成为某种身份的代表,如黄色就是尊贵的代表。我国青海土族服饰也有其特殊的内涵,邢海燕在《青海土族服饰中色彩语言的民俗符号解读》[1]一文中就认为五色是土族族徽的象征;尚白是图腾的象征;青色是禁忌的象征。这说明我国各个民族对颜色所代表的符号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颜色已经成土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所用的各种颜色都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二、民俗色彩的形象与情感依托

斑斓的色彩在人们生活中具有鲜明的形象。人们在生活中之所以对各式色彩情有独钟,是因为它们具有独特的象征性,每种色彩在人们心中都代表着一种鲜明的形象。人们具有很强的因果联想能力,看到某种颜色时,就会联想到物体的形状、数量、性质及功能以及环境及时空关系等等。以红色为例,虽然东、西方对于红色所代表的含义有所差别,但它所代表的形象还是非常鲜明的。在我国,红色是一种比较崇尚的颜色,象征吉祥和喜庆。我国过年贴的春联,给孩子的红包都体现了吉祥和喜庆的含义。汉语中的很多表述也表明红色的积极内涵:红色政权、红娘、红人、又红又专、红火等。由于文化差别的原因,我国和西方对红色含义的理解差别较大,它会让人产生 “火”与“血”的联想,象征残暴和流血。在对白色的理解上,东西方也有较大差别。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白色和红色代表的含义几乎相反,基本上是一种禁忌词。在我国古代的五方说中,西方为白虎,而西方是刑天杀神,由此我们就可看出这一颜色所代表的文化内涵。另外,有很多表述也说明白色在我国文化中所蕴含的消极含义:战争中投降的一方要举“白旗”;一个人如若智力特别低下往往被称为“白痴”;传统戏曲中白脸代表“奸雄”等。西方人则认为白色是高雅、纯洁的象征:雪花、牛奶及百合都是西方人钟情的颜色,就是因为它让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白色还是印度人崇尚的颜色,他们用白色的象或牛象征吉庆和神圣。因此,白色作为一种崇尚色,无论在西方还是在印度都有着鲜明的象征含义,虽然这和我国对于白色的理解有所不同。

色彩寄托了人们的情感。色彩不仅是鲜明形象的象征,还是人们情感寄托的一种方式。闻一多先生的诗歌《色彩》就是典型的代表:“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1] 文先生通过颜色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就跃然纸上。在这首小诗中,他提及了数种颜色:白色、绿色、红色、黄色、蓝色、粉红色、灰白色、黑色。每种颜色对闻先生而言都有着极为强烈的象征意义:热情的红色、忠义的黄色以及高洁的蓝色等。他以颜色为题材探求了生命的意义、色彩的意义和生命与色彩的关系。“没有价值的白纸”说明生命本身并无任何意义,只有这张白纸上有了五颜六色之后,人的生命才有了存在的价值。我们的生命就会得以发展,我们就会有热情和忠义,在生活中充满希望,才会有生命中的喜、怒、哀、乐。在诗中,文先生把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精神价值的重视统一起来,而这都是他对生活与生命的深刻理解。热爱生命,就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而各种色调又代表了具体的含义。在这里生命不再是模糊的、抽象的,而是清晰的、具体的,具体到我们身边的每一种颜色。从文先生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作为情感寄托方式的颜色在生活和生命中的重要性。颜色在文先生生活的世界中已经不是单纯的一种色调,而是融入到他的生命之中和血液之中,成为他存活下去的一部分内容。因为,对他来说,离开了颜色,生命就会成为一张毫无价值的白纸。

三、在设计教学中强化大学生民俗色彩意识

要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强化大学生民俗色彩理论基础,增强民俗色彩意识。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而离开实践的理论则会成为空洞的理论。因此,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实现民俗色彩与艺术设计的结合同样如此。在大学艺术设计教学中,也需要把色彩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他们才能在作品的设计中做到有章可循,才能体现出更多的民俗色彩和民俗文化。教师在民俗色彩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除了必要的讲授之外,还应在课堂上穿插民俗色彩味道浓厚的实例进行解读,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去理解与体会民俗色彩。另外,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对民俗色彩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进行必要的讲解。既是民俗的,就是独特的,其背后必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此,把民俗色彩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便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有理论方面的讲解,也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有色彩和民俗文化的结合。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纯粹的理论讲授带来的枯燥。通过民俗色彩理论的讲授,不仅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直观的感受,还能剖析民俗色彩背后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样,学生就可以尽可能地把从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最大限度地运用到艺术设计实践中去,他们将来设计的产品既有民俗色彩的观赏性,又能体现民俗文化的特有内涵。

加大大学生民俗色彩的实践力度,提升民俗文化意识。有了一定能的理论基础,学生就可以在设计实践中以理论知识为支撑,结合民俗色彩和民俗文化的具体内涵进行设计。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民间美术的色彩结构既是一个物理性的视觉结构,更是一个精神的结构,是一种既可供人们欣赏,更求人们阅读的艺术。体现更多的是情感色彩。”[2] 因此,学生要在设计实践中学会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情感和作品本身结合起来。学生在民俗色彩方面的实践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实现:一是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理论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对民俗色彩的相关设计作品进行搜集(这当然也可以成为教师布置的作业),然后对搜集到的作品运用所学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就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就像教师在课堂上对色彩理论的讲授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在课堂上教师是这一过程的执行者,而这时剖析民俗色彩作品的执行者是学生本人,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加强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教师在课堂理论教学中所期待的效果)。二是学生可以把搜集到的民俗色彩方面的作品按主题进行归类,然后做进一步地梳理和分析,学会分析同一主题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以及每幅作品的优点及不足之处。把每幅作品的色彩对比进行较为详尽地讨论,在这一过程中,讨论得越细致,收获就会越大,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力也就会越强。三是可以让学生进行主题设计。有了前面理论方面的铺垫、对搜集到的民俗色彩方面作品的分析、对作品按专题所进行的分析,学生就可以动手对民俗色彩方面的产品进行设计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民俗色彩及其文化内涵的理解进行设计。由于民俗色彩具有鲜明的形象,也是传递情感的一种途径,因此,学生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也渗入了自己的情感,尤其对民俗色彩的情感。

作为艺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尤其是民俗色彩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色彩理论的讲授加深学生的认知深度。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通过课堂教学来加深学生对色彩与民俗文化内在关联的理解,使他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能够通过独特的民俗色彩体现出我国独特的民俗文化。通过强化学生对民俗色彩的理解力,逐步提升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以及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教师在高校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要逐步树立民俗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知识体系中的牢固地位,使他们理解在全球化的今天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注释:

[1]、邢海燕. 青海土族服饰中色彩语言的民俗符号解读[J]. 西北民族研究,2004(4): 160-166.

参考文献:

1、闻一多. 闻一多名作欣赏[M]. 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270.

2、张继东. 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包装设计教学的启示[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114.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艺术设计课堂教学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星.云.海》
《花月夜》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