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两性节目发展趋势
2013-04-29吴梦舟
吴梦舟
【摘 要】本文以《男左女右》为例,从栏目定位、动态追踪以及价值传播三个方面对当代两性节目的发展做出分析。
【关键词】《男左女右》 两性节目 发展趋势
在相亲类节目泛滥的时代,深圳卫视另辟蹊径,引进了原产地荷兰的一档两性话题互动类节目,加以本土化改造后,更名为《男左女右》。两性节目可以成为各种价值观的辩论场,但不应该成为非主流价值观的集散地。婚恋观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男性和女性放在两性节目这样一个共同的语境下,均衡着墨分析,进而建构和谐的两性形象。当今电视节目不应一味制造噱头,迎合某些低俗趣味,而应本着人文关怀的立场,弘扬先进性别文化,促成两性形象的立体化多元化。
一、摒低俗捧思辩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种种原因促成了“剩男”“剩女”这一社会问题,而两性节目的崛起也正契合了社会的需求,《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转身遇到ta》等节目因此应运而生。
2010年初播出的电视相亲节目,因“低俗、泛滥、造假”等不良倾向被整治。后两性节目时代是情感寂寞和商业化大背景催生整合下的产物,突破的途径多依赖于节目重新审视其深度以及视角,两者进行整合后才能予以媒介更为丰富的话语。媒介不再单纯扮演“电视红娘”的角色,而是为一些爱出风头的男女提供了展示自我、突破自我的平台。节目中女嘉宾的犀利点评、麻辣对话一改传统女性温良贤淑的形象,对求偶的男嘉宾评头论足,常令他们不知所措、尴尬不已。男女社会形象的扭曲颠覆了主流的性别观,一些出格的言论也颠覆了主流的价值观,节目不免流俗。根据拉斯韦尔的观点,大众媒体具有环境监视的社会功能,它帮助人们了解、把握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日本传播学者藤竹晓认为,媒体信息一旦进入了大众传播渠道,很快就会演化为社会流行现象,变成随处可见的事实。大众传媒担负传承文化的使命,应当自觉传播正能量、关注公平正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为构建和谐社会摇旗呐喊。
深圳卫视独辟蹊径,其《男左女右》定位为两性观念互动竞猜类节目,不再流于形式,而是注重观念的交锋。虽然内容核心都是探讨两性关系,但融入了竞技闯关、益智问答的元素。电视真人秀是“真”和“秀”的结合,观众一方面渴望被带入情境,另一方面要求看到真实的人物和真实的反应。节目围绕男人与女人各自不同的视角与观点展开,通过男队、女队两组明星嘉宾之间的一系列PK竞赛和互动环节呈现和表达有关男女差异的颠覆性的信息点。平时貌似不食人间烟火、习惯守口如瓶的明星们,一旦进入《男左女右》节目的特定场景就会敞开心扉,面对各种问题因为男女双方的不同视角而表达出南辕北辙的观点,不由自主地跟随着各自的队长,甚至产生激烈的辩论,而这些观点正是源自他们平时各自对异性的观察了解以及他们对生活最真实的感受。男女两队明星面对各种问题的真实激辩、真情分享,相信会让观众在感同身受中大呼过瘾。真实、放松的节目氛围,利于明星倾情投入,而节目的创新之处就在于,它的核心诉求并不是一定要争辩到底是男权当道还是女权逆袭,而是给光鲜亮丽的明星一个展示个性、分享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舞台。
二、追热点抛话题
极具戏剧张力的两性话题往往能催生很多热点。继《非诚勿扰》之后,一系列的两性节目继续活跃荧屏,例如针对已婚人士的《老公看你的》《欢喜冤家》以及针对年轻时尚群体的《幸福晚点名》。这些节目都为展示转型期中国的种种生活观念和心理之变迁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媒体窗口。
节目中,女队队长李湘的沉稳、大气和掌控力令观众念念不忘,以歌手身份出道的“好男人”代名词张宇作为男方领队强势加盟,大女人pk小男人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犀利大气的综艺一姐遇上幽默机智的综艺一哥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他们弱化了主持人的角色,各自率领男女明星队分庭抗礼,融入竞技的队伍里,在这个貌似充满对抗性的舞台上,引导着嘉宾分享各自真实、独特的两性观。某期节目中当问到在场几位女嘉宾谁更容易走出情伤时,一向大大咧咧的笑星贾玲袒露内心:曾经有一段恋情刻骨铭心,以至于失恋五年以后仍未走出情伤。李湘听罢连忙开导:“我想告诉电视机前的姐妹,包括贾玲,过去的就过去了,你放他一马,也放自己一马,未来还要重新开始。”主持人犀利的麻辣名言中夹杂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温情,可谓娱乐性和服务性兼备。
而在嘉宾的设置上,节目组也是劳心费力。比赛的关键是作为异性能否读懂对方的心。首播期中新生代美女主播柳岩在解释“妖娆”含义的时候,不惜搏出位大胆放言“豪情壮志在我胸”,令宅男们鼻血四溅,女神效应一呼百应,效果可见一斑。而在竞猜画中人的环节中,当问到“是否是内地的女神”得到队友肯定回答的时候,她自信猜测“是我吗?”得到队友的否定时,更是扬言“内地女神除了我没别人了”。大胆犀利的言辞更是让收视和搜索指数节节攀升。“偶像剧王子”许绍洋、“小魔仙”刘美含、“百变五侠”队长大张伟,以及“槿汐姑姑”孙茜和蔡远航情侣档,每一位出场的明星都带着标签性和话题性来到节目。热播剧《陆贞传奇》的荧幕情侣陈晓和赵丽颖更是疑因情侣身份参与节目,而受到网友的广泛关注。在两队队长的带领下,全明星阵容在快乐有趣的对抗中,完成一场饶有趣味的性别换位思考之旅。
节目在话题讨论方面,既保持了原版的犀利风趣,以及与明星的真人互动,也增加了许多贴近中国社会现实的热点事件的讨论,令“舶来品”变得更贴近国人口味。音乐制作人包小柏成了最佳“语录帝”,发布的独家“包氏语录”往往令人喷饭。在讨论“男人和女人谁更爱说谎”话题时,包小柏坦言“撒谎是男人的本质,不是潜质”获得全场所有女嘉宾和女观众的共鸣。节目本身紧张刺激、诙谐幽默,节目同步开放的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也为受众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讨论空间。很多热门的人物和话题均植根网络,经电视媒体加工,再回到网络,三重趣味性叠加,让节目有二次甚至更为深度的传播。八成女士更钟爱优雅男士而非肌肉男、六成女人选择和李云迪谈恋爱、六成男士更爱独立型老婆、劲爽型男比胡须style更受女性追捧……有趣的话题点在明星们唇枪舌战中被引爆,电视节目出现不同以往的两性对话方式,促成了媒介性别形象的多元化,为电视节目中的媒介形象塑造与传播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三、话语的狂欢
全明星阵容罕见的观念分享节目模式,引爆了各种价值观的冲撞。一些毫不留情的批判和犀利观点的提出,颠覆了传统价值观中人际交往的法则,无疑增加了观赏性和戏剧性。纵观国内几十年的发展,一些思想被飞腾的经济大潮所蒙蔽,人们找不到宣泄的出口,而媒介为其提供平台。伴随我们成长的很多情感是被动的、隐忍的,而如今却将情感这个原本私人化的东西,在电视这个载体上放大曝光,媒体以它前所未有的包容性改变着情感的宣泄走向。人们都想追寻那些心有灵犀的美好,又都害怕深入骨髓的隔阂;既渴望做一个深知对方思想的知己,又往往因为无从得到答案的神秘感而难以对一个人一见倾心。男人与女人,到底是相濡以沫的天作之合,还是动静参商的白天不懂夜的黑?关于这些,无论是智慧卓越的哲学大师,还是引车卖浆的草根民众,都有自己的丰富细腻的感知和思考。
该栏目搭建了一个众生平等的狂欢广场,明星褪去光环站在舞台上,成了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普通人。两性节目关注当下渴望交流的男女的价值观和感情观走向,而观众作为被传播者有着窥视欲和审美期待心理,两者各取所需,碰撞出收视率。不同人不同的精神诉求和情感维度,各方的角力维持了节目的动态平衡,张扬却不过度,欢乐而不狂放。这种平等自由的对话氛围的建构,期待着参与者与观众平等的参与,符合媒体大众化、民主化的走向。试图用看似自由平等的舞台展示男女性别关系的变化时,突破传统并展示现代观念。
媒体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契合、媒体对于热点话题的追踪以及媒体话语权的开放,与此同时做好把关人角色,三者互相平衡牵制的正向博弈引领中国电视走出一条积极向上、可持续发展的新路。
罗素说,参差多态,方为美好。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正是因为男女双方的思维和审美常常有着出人意表的巨大差异,又总是能够以各种巧妙的方式表达出各自的立场与期盼,才会如此的鲜活和自然。成功的电视节目不同凡响的审美力,是一种让人欲罢不能的心灵吸力,格式塔心理学的术语便是节目产生的“电脉冲”,节目本身那种由声光电等物理力在一个演播室里将各路人士的心智和情感碰撞,转化为一种观众参与或接受时极具兴奋指数的生理力,最终构成颇具中国特色的狂欢化色彩的大众审美场域,这也是该节目成功的奥秘。
参考文献
①刘利群:《社会性别与媒介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
②孙信茹:《传媒与民俗生活变迁——甘庄的个案描述与分析》,云南大学,2001
③藤竹晓:《现代大众传播理论》 [M].东京:日本放送出版社,1968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责编:姚少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