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2013-04-29李建勇

新闻世界 2013年7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新闻报道广播电视

李建勇

【摘 要】随着和谐社会观念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越来越呈现出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人文关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它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出发,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本文概述了人文关怀的含义和内容、广播电视新闻中的人文关怀,论述了在现阶段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中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广播电视 新闻报道 人文关怀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媒体尊重他人,保证受众本位,展现职业素养的方式。媒体通过自身责任感的提升,增加了人民群众对报道的关注度,获得其对广播电视事业的支持。

一、人文关怀和广播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起源于西方人文主义传统,其主要内容是肯定人的价值,号召人性的解放,宣传人生而平等,宗旨是尊重人的理性思考,注重精神生活。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人文关怀指的是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给予认可,通过深入了解个体需求,来激发人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人的自由发展。人文关怀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是承认人是一种精神和文化存在,而不仅仅限于物质存在;第二是承认人的核心和支配地位;第三是承认人渴望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有机统一;第四是承认人的主体性以及需求的多面性;第六是保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广播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是人文关怀思想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的充分体现。具体来说,广播电视新闻的人文关怀是指新闻媒体站在“以人文本,与人为善”的立场上,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维护群众人格尊严等。在新闻报道中,人是主体,所反映的事虽然有时与人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也必定是围绕着人而发生的。现代社会提倡“以人为本”,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精神与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运用与体现。广播媒体重视人文关怀,不仅可以充分赢得群众和政府的信任,为自身发展奠定基础,而且还能真正发挥自己桥梁纽带、上传下达的作用,更好的将民情民意传达给政府决策部门,然后再将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及时传达给百姓,上下传通之后,各项工作的开展就会简单很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是新闻媒体的一种责任与担当,是必须在实践中加以充分理解、把握、运用的。

二、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的不足

虽然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被提升到一个相当高的高度,但是还有一部分媒体人缺乏相应的社会责任感,给广播电视新闻报道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1、在采访过程中批评方式不当

媒体对于社会不正常现象有着监督的权利,但是,很多媒体过分的夸大了这项权利,在一些负面报道中,部分记者采访态度恶劣,甚至对被采访人使用暴力,严重影响了媒体人的社会形象。2010年3月,一位女记者在采访违反交通规则的车主时,由于车主不配合,女记者使用了“是否觉得给贵阳丢脸”等带有一定侮辱性的语言,激怒了违章车主,导致了违章车主动手打记者的情况。此事一经报道,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声讨的矛头对准的不是违章车主,而是女记者,他们认为女记者缺少应该有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虽说女记者可能是好心,但是采访言语的不恰当,不仅拖延了采访,还给媒体人带来了不良影响。

2、对弱势群体缺乏保护意识

现如今很多记者,在采访他人的时候,缺少对被采访人的保护意识,尤其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意识。一些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关注的只是如何提高收视率,而不是考虑被采访者的切身感受,这样不仅给被采访人带来了二次伤害,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对媒体人的反感。例如,在2011年10月发生的深圳联防队员强奸案,一些媒体记者在了解事情经过后,大肆的对受害人丈夫进行访问,很多记者用咄咄逼人的口吻评判受害人丈夫的不作为,说其懦弱无能。同时在报道出来后,对被害人面部未做任何处理,给受害人及其家属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3、缺乏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在新闻报道中,很多记者无法坚守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为了提高收视率,不惜挑战人们的道德底线。例如在车祸现场报道中,在记者赶到事发现场的时候,死者已经被盖上白布,进行了简单处理,但是记者为了获取感官刺激,竟然未经他人同意就掀开白布拍摄,同时,还对处于悲伤中的家属进行采访,问其感受,这是极不道德的行为,是对人性的冷漠和无视。在相关报道播出后,人们会对新闻报道产生愤怒的想法,这本身也降低了新闻的针对性。

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要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媒体人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在采访中做到心系被采访者,在后期工作中做到有情有理。

1、采访时要学会换位思考

记者采访他人的时候,要关心他人,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通过换位思考,保护被采访人的尊严。例如在采访一些灾难事件的时候,记者不能漠不关心,更不能幸灾乐祸,要尽量避免被采访人一次一次的重复灾难经过,述说他们对离别亲人的想念。记者这时候更应该表现的是对被采访人的鼓励,希望他们可以重新振作起来,过多的回忆只会让被采访人陷入悲伤的情绪里。

2、注意报道中的措辞

很多编稿者在编写稿件的时候,不考虑言语措辞,导致了读者在阅读时心里不舒服。例如,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导致了惨剧的发生,有些编稿者利用讽刺的语气告诫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的后果,遭到了读者们的声讨。新闻工作者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人们的关注点,则会给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带来严重影响。

3、后期制作中要注意镜头处理

在新闻报道之前,后期制作非常重要,它是体现媒体人素质的主要环节。在进行镜头处理的时候,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画面质感,就将血腥或者暴力的镜头直接播出,这不是对人们负责,而是对人文关怀的亵渎。因此,在镜头制作的时候,该进行处理的要进行及时处理,该打马赛克的要打上马赛克,确保镜头播出后,不会引起社会大众的反感。

4、在新闻播报中注意情与景的配合

新闻内容是由新闻播音员来传递,如果在播音的过程中,播音员的感情不能和新闻内容一致,就会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协调。而如果播音员融入到新闻内容中,那么就会给新闻播报带来质的飞跃。例如,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朝闻天下的主持人赵普曾几度哽咽,观众在看到这个画面的时候,不仅没有觉得有丝毫不妥,还为播音员的真情所打动。

结语

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是舆论导向的风向标,它向人民群众传递了事情发生的真相,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不仅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践行,也是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切实执行。媒体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和职业素养,设身处地的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做好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工作。

参考文献

①杨小瑾,《浅析灾难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0(3):123-124

②肖丽秀、杨丽,《浅谈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传播》,2006(7):65-68

③王璐琪、《浅谈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世界》,2012(3):117-118

(作者单位:河南内黄县电视台)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新闻报道广播电视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浅析突发事件网络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与重构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