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钟惺诗歌中的关注现实诗作

2013-04-29梁琨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诗歌

摘要:钟惺诗歌不仅数量众多且内容丰富,但人们往往关注他的写景诗作,其实钟惺对于现实同样非常关注,他有不少关注现实、深入生活的文章,其中包括对国家战争、政局混乱、人民疾苦的关注。

关键词:钟惺;诗歌;关注现实

作者简介:梁琨(1983-),女,河南新乡人,新乡学院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元明清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1

钟惺幼年熟读古书,从小就立志长大为国尽忠,他的这番理想虽未实现,但是几十年来为之付出的努力确实是诚心实意的,十八岁补诸生,三十七岁中进士,寒窗苦读十几年就是为了能够进入仕途,建功立业。尽管他的官职不高,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现实的关注,很多诗歌都是都是对当时的现实有感而发的。

一、对国家战争的关注。如《悬军》:

闻道刑司马,悬军驻岛夷。圣人宽外惧,小国望王师。休戚关何事?恩威在此时。尔邦全仗汉,供亿莫言疲。[1]

这首诗作于万历二十七年,是《隐秀轩集》中有年代可考的最早的一首,根据这首诗的内容,估计是钟惺早年诗集《玄对斋集》中的一首。万历二十五年,日本统治者丰臣秀吉发动对朝鲜的侵略战争,战争刚开始朝鲜军队就溃不成军,由于当时中国是朝鲜的保护国,朝鲜便向中国求救。诗中的“小国”指的就是朝鲜,“王师”指明朝,万历帝知道后马上出兵支援,派邢阶为尚书,总督蓟辽保定军务经略御倭,“恩威”就在此时展现。由于朝鲜军队的战斗力太差,所以战争

基本上就是明朝军队与日本军队展开的交锋。这次战争异常艰苦,日本军队在人数上占绝对优势,有些战场甚至出现过以一敌十的情况。在这种不利的形势下,明朝军队基本上是靠智取。战争最后以中朝胜利,日本失败而告终。从这场战争可以看出,虽然明朝的政局出现动荡,但是军队的战斗力还比较强。朝鲜方面十分感谢明朝军队参加战斗,“尔邦全仗汉,供亿莫言疲。”除这首诗外,钟惺还有一些反映战争的诗歌,包括后期抗击后金的诗歌如《辽阳陷后闻友人张任甫先赴参谋之召得书询知尚未出关欣慨交心勉其后图》、《丘长孺将赴辽阳留诗别友意欲勿生壮惋之余和以送之》等等都表现了他对于国家安危的担心。

二、对政局混乱的关注。如《邸报》:

日余生也晚,前事未睹记。矧乃处下流,朝章非所识。三十馀年中,局面往往异。冰山往崔嵬,谁肯施螂臂?片字犯鳞甲,万里御魑魅。目前祸堪怵,身后名难计。迩者增谏员,鼗铎略已备。褒诛两不闻,人人争幕义。请剑等寻常,折槛何容易?撩须料不咥,探颔何须睡?众响忽如一,一辞申数四。己酉王正月,邮书前后至。数十万馀言,两三月中事。野人得寓目,吐舌叹且悸。耳目化齿牙,世界成骂詈。哓哓自哓哓,愦愦终愦愦。雄主妙伸缩,宽容寓裁制。并废或两存,喧嘿无二视。下亦复何名,上亦复何利?议异反为同,途开恐成闭。机彀有倚伏,此患或不细。遘兹不讳朝,杞人弥忧畏。[2]

对于当时政局的混乱,钟惺也是深有感悟,如这首《邸报》。这首诗创作于万历三十七年,是万历初年到中后期政坛的真实写照。“三十余年中,局面往往异”几句是说张居正任首辅期间对言官的高压政策,造成言路不畅。钟惺十分痛恨这种情况,他认为压制官员的言路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在张氏死后,无人能完全控制政局,终于言路畅通,但当时政局混乱,大臣们围绕着立储问题纷纷上书,到后来甚至发展成为朝臣之间互相攻击,甚至连首辅都被痛骂,有些首辅干脆辞职不干,一度出现过内阁无人的局面。“迩者增谏员,鼗铎略已备”之后表现的就是这种混乱的政局。钟惺不喜欢张居正禁锢朝政,但是他更加不忍心看到朝臣为了功名利禄互相攻击,荒废国事。在这首诗中,钟惺批评了大臣以攻击为能事的无聊心态,同时也把矛头指向皇帝,讽刺皇帝荒废怠政。所以此诗一出,“一时耳日亦觉振动,后渐为人所觉,即被弹章”。[3]

三、关注民生疾苦。如《江行俳体》组诗中的一首:

虚船也复戒偷关,枉杀西风尽日湾。舟卧梦归醒见水,江行怨泊快看山。弘羊半自儒生出,馁虎空传税使还。近道计臣心转细,官钱曾未漏渔蛮。[4]

这首诗揭示了劳动人民的辛酸生活,晚明时期政治黑暗,统治阶级挥霍无度,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当权派给劳动人民摊派了花样繁多的税收。这首诗讲的是渔民为了躲避税收一直躲在船上不敢回家,可即使这样也未能逃过政府爪牙的魔掌,依然被追回要求交钱。这首诗歌是组诗《江行俳体》中的一首,这部组诗共12首,创作于万历三十六年,是钟惺首次离家前往南京路上的所见所闻,虽然这时他还未入仕,但是政治敏锐性非常强,《江行俳体》从各个角度去展现当时劳动人民实实在在的生活,观察入微,批驳透彻,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终年辛苦却被搜刮干净,无衣无食的贫苦百姓深切的人道主义同情和对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穷凶极恶、残酷压榨行为的严厉谴责。另外还有《元旦腊雪歌和苏弘家符卿》讲的也是贫民阶层的悲惨生活。诗中有“犹记楚中岁戊子,斗米二百钱未已。而时糴贷反能支,未见确然皆饿死。后一纪馀斗百钱,满眼郊原骨拄天。可见公私钱渐空,有年难于昔无年。”[5]表现了晚明时期人民的艰难生活、困顿无依甚至被活活饿死,另外国库也出现问题,严重亏空,折射出晚明严重的经济问题及社会危机。

从以上作品可以看出钟惺的确是心系国家,外忧内患、政局混乱、皇帝怠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他都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可是作为一个低级的官员他又无力改变什么,所以只有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作为知识分子的焦急与愤慨。后世有人污蔑钟惺不关心现实,只写“幽峭”的作品,从这里看出与其本人是极为不符的。

注释:

[1]、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卷第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2页。

[2]、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卷第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3]、转引自陈广弘:《钟惺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

[4]、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卷第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53页。

[5]、钟惺著,李先耕、崔重庆标校:《隐秀轩集》卷第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65页。

参考文献:

1、钟惺:隐秀轩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陈广弘:竟陵派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邬国平:竟陵派与明代文学批评「M].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诗歌
诗歌不除外
马元诗歌10首
诗歌写作怎样学?
诗歌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是光
每一个“远方”都唱出了自己的诗歌
跟着诗歌畅游道里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