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化与越轨

2013-04-29杨丽丽

青年文学家 2013年7期
关键词:萧红

摘要:萧红,是一位完全凭靠天才去创作的女作家。她没有接受过正统的教育,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背景,却创作出了很多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品。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全面,尤其在艺术方面,匠心独具、自成一体。萧红,以其诗化的行文风格,越轨的抒情方式,描写出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揭示出了一个又一个深刻的哲理。

关键词:萧红;诗化风格;越轨笔致

作者简介:杨丽丽(1985-),女,河北承德人,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2

萧红曾经说过:“我认为, 在艺术上是没有什么高峰的。一个有出息的作家, 在创作上应该走自己的路。有的人认为小说就一定要写得像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和契诃夫的作品那样, 我不相信这一套, 其实有各式各样的生活, 各式各样的作家,也有各式各样的小说。”1萧红,就是这样,以自己独有的信仰去进行文学创作。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描摹生活,以越轨的笔致去拼接苦乐。萧红小说宛如文坛里的一泓汨汨清泉,清丽脱俗、不拘一格。

一、诗化风格

萧红小说,从文体结构上,打破了中国传统小说主要依靠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枷锁,用印象与感觉来铺陈故事,具有诗化结构。《生死场》,无论是从标题,还是从故事情节的组织上,前后联系都不是特别紧密。故事中,没有什么核心的情节与人物,只是二里半、王婆、金枝等几户人家的繁琐生活以及生死挣扎。《呼兰河传》,大篇幅的景色与风俗描写,更多的是表现萧红对家乡的回忆与印象。这部小说,虽然萧红也写人写事,但更多的是记叙那些人和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和感觉。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祖父、有二伯、冯歪嘴子、小团圆媳妇,都出现在不同的章节,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除了萧红对他们的回忆与思念以外,着实找不出任何一条“红线”能够把他们给串联起来。就像作家自己所说的那样:“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优美的故事,只因它们充满我儿时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2

萧红小说拥有诗化的语言。小说常以“陌生化”的语言来描写日常生活中人们所熟悉的事物,并以此来让人们对事物产生新鲜之感。例如:《王阿嫂的死》中描述到:“穷汉们,和王大哥同类的穷汉们,摇扇着阔大的肩膀,王大哥的骨头被运到西岗上了。”原文中主语应该是“穷汉们”,然而在插入行为状语(“摇扇着阔大的肩膀”)之后,谓语的主语却变成“王大哥的骨头”了。显然,萧红在创作时没有刻意地去注意思维逻辑的合理性,而只是善于捕捉最饱含诗意的瞬间。这样,把“穷汉”、“阔大的肩膀”、“王大哥的骨头”这些意象的叠加,让人更加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沉重与价值的卑贱。虽然如此简单自然的语言给人一种陌生感,但也为小说平添几分诗歌的韵味,强化了作品的审美效果。

萧红小说充满诗化意境。《生死场》中二里半找山羊,金枝去柿子地摘柿子,王婆卖马的场景,萧红都不是一笔带过的,而是把它们都写的如诗歌一般。“仿佛是胰子的泡沫”、“大红的西红柿”、“深秋秃叶的树,为了惨厉的风变,脱去了灵魂一般吹啸着。”诗化描写中最著名的当属《呼兰河传》里面的“火烧云”了:“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白猪,变成小金猪了。”3作者以诗人的眼光,活化出一个极富鲜明色彩的北方乡村日落的风景,同时,融入自己的感情,将诗画交融,让读者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陶醉。

萧红在小说中,擅用象征手法。《生死场》中二里半家的山羊,出现在小说的首尾,而时间跨度恰好是十年,象征着农民一成不变的生活。告别了老山羊也就意味着告别了那种旧的生活方式和受宰割的命运。王婆家的老马,辛苦耕作,最后瘦弱不堪,但还是逃脱不了下汤锅的结局,象征了被压榨的农民的命运。《呼兰河传》中的后花园里,一切都有着鲜活的生命力。“花儿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飞上了天似的。……都是自由的。”恰恰是象征着萧红对自由的渴望。《小城三月》以生机盎然的春天开头,以凄凉的春景结尾,正像是翠姨美好开始而又悲郁死去的一生。萧红对象征方法的运用,增强了诗化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陈漱渝指出:“萧红小说是介于小说、散文和诗歌之间的新型的小说样式。”4确实如此,萧红小说有着独特的架构模式和清丽脱俗的诗化语言。虽然,萧红的小说,缺少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鲜见传统小说观念中的典型人物。但它的自由、清新、多彩,同样会引人入胜;它的曲折、沉痛、真实,同样会令人沉醉。萧红小说的诗化语言,诗化结构,感情洋溢,有如一幅壮丽的画卷。正像茅盾在《呼兰河传》的“序”里所说:“……比‘像一部小说更为‘诱人些的东西: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5

二、越轨抒情

萧红小说,有着越轨的抒情方式。首先,作为一位女性作家,萧红在其小说中表现了丰富的浪漫主义情怀。因为追求光明,渴望自由,萧红的抒情风格轻快明丽。《呼兰河传》,“我”与祖父常去的后花园,是热闹的、新鲜漂亮的,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上架上房都行,黄瓜随便开花结果,玉米长到天上也没人管。连晚霞也是随心所欲、变幻多姿的。“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的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萧红将这自然界的万物都写的生机勃勃,诗情画意,深深地表达了她对生命的自由渴望以及未来的美好向往。

因自身命途多舛,萧红在其小说中也常常会表现出一种明丽凄婉的抒情风格。《呼兰河传》里因婚姻不幸而自杀的女性,让人觉得 “冷森森的”,跳大神的鼓声“越听越悲凉。”人们感叹“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即使是放河灯的繁华景况,最后也是“荒凉孤寂的样子”让人的心“无由地来了空虚”。《小城三月》开篇初春原野的景色,宁静优美,清新温情。翠姨死后“坟头的草籽发芽了。一掀—掀地和土粘成了一片,坟头显出淡淡的青色,常常会有白色的山羊跑过。”凄凉的画面有哀婉的忆旧之情,又有人生如梦的伤感。对自然自由生命的热爱和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让萧红的作品弥漫着一种荒凉的意蕴。萧红平淡从容地诉说着人间的沧桑与不幸,无可奈何地表达着对人生的不解和困惑。“人生苦多乐少,变幻无常”,是萧红深刻而独特的生命体验,也因此她让她的作品拥有了明丽凄婉的风格。

萧红是有着“非女性的雄迈的胸襟”6的。所以,萧红在其小说中,突现出强烈的爱国意识。首先,作家写了很多爱国题材的作品。《生死场》,农民们自发的反抗日本人对其家乡的侵略;《北中国》、《旷野的呼喊》,耿大先生和陈公公的儿子都离家从军抗日;《孩子的讲演》九岁的小王根宣讲抗日的大道理;《腿上的绷带》老齐为了抗日失了爱人;《两个青蛙》平野和秦铮为了抗争付出代价;《朦胧的期待》金立之为了抗战最后都没能收到爱人给他买的香烟。在萧红的小说中,这些人物虽然都为保卫国家付出了代价,甚至生命,但是他们的灵魂都无比高尚。其次,萧红关注着“国民性”,并试图对其进行改造。生活在封建宗法制度枷锁下的人们,生活的痛苦不堪。《生死场》上的人“糊糊涂涂的生殖,乱七八糟的死亡。”《呼兰河传》里的人,整日的把自己的命运同鬼神联系在一起,终日只知道跳大神、放河灯、唱野台子戏。《马伯乐》里面的马伯乐,虽然接受过洋教育,却灵魂卑琐,天天就想着逃难。这些人都在活着,却没能活出一点人的尊严。面对着如此残碎的生命,萧红“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所以,萧红对其进行了极为辛辣的讽刺,并对存在于他们身上的劣根性进行了十分犀利的批判。萧红,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在沸腾、广阔的时代生活面前,能够保持如此的清醒与冷静,难能可贵。

三、结语

萧红研究者皇甫晓涛这样评价萧红的作品:“从来没有一个作家的出现曾使文艺界、批评界如此惊慌失措和难堪。人们搜肠刮肚,却难在既有的符号系统中寻找到恰当的词语来描述和评价这个作家的生命活动和她的作品内涵。”7萧红就是这样,以自己的独特的文艺理论和天才的写作能力来架构属于她自己的文学作品。她凭着生命的直觉,天才的灵性,现代的文学意识,以“越轨的笔致”,创造出一种唯独属于她自己的“萧红文体”。萧红的小说呈现出多彩的风姿,不是散文,却具有散文的从容和闲散;它不是诗,却充满诗的韵味和魅力;它不是画,却是别致的乡土风俗与风景画。它体现了萧红独特的探索与思考,在文学上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聂绀弩.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当代[J],1981(01)

2、萧红.《萧红全集—长篇小说(一)》[M].凤凰出版社,2010.323

3、萧红.《萧红全集—长篇小说(一)》[M].凤凰出版社,2010.155

4、陈漱渝.云霞出海曙,回应半边天.长城[J],2000(06)

5、萧红.《萧红全集—长篇小说(一)》[M].凤凰出版社,2010.125

6、萧红.《萧红全集—长篇小说(一)》[M].凤凰出版社,2010.114

7、皇甫晓涛.《萧红现象:兼谈中国现代文化思想的几个困惑点》[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 06

猜你喜欢

萧红
论萧红手稿手迹(评论)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萧红亮 作品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萧红作品中的中国文化
浅谈《呼兰河传》中萧红的“赤子之心”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