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甫交游考
2013-04-29康扎西
康扎西
摘要:同晚唐大部分应举士子一样,李山甫与各色人等的交游经历也颇为丰富,全唐诗卷643李山甫卷的95首诗歌中,与交游有关的,李山甫的赠答诗即占了24首之多,占四分之一强,可见其重要性。通过交游考论,我们可以详细了解李山甫的生平经历,同时也可以看到他们对李山甫的诗歌创作和其诗风的影响。
关键词:李山甫;交游;裴渥;方干;齐己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7-0-01
1. 裴渥
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李山甫有《送蕲州裴员外》诗。《旧唐书·僖宗纪》乾符四年三月记:“……兵部员外郎裴渥为蕲州刺史。”[1]《唐五代文学编年史》:“……李山甫、罗隐在长安,均赋诗送之……”[2]罗隐《送蕲州裴员外》:“六枝仙桂最先春,萧洒高辞九陌尘。两晋家声须有主,六朝文雅别无人。荣驱豹尾驱同辈,贵上螭头见近臣。蕲水苍生莫相羡,早看归去掌丝纶。”[3]《全唐文》卷八九四罗隐有《投蕲州裴员外启》:“……所以远蜗舍,来谒龙门……”[4]罗隐的两篇作品,艳羡与干谒之意甚为明显,而李山甫《送蕲州裴员外》:“正作南宫第一人,暂随霓旆怆离群。晓从阙下辞天子,春向江头待使君。五马尚迷青琐路,双鱼犹惹翠兰芬。明朝无路寻归处,禁树参差隔紫云。”[5]与罗隐的同名诗作相比,李山甫的这首诗除了仍有希望对方举荐之意外,更有一种离别的“凄怆”和对自己仕途的疑忌。然而另一首难以考证获赠者的诗篇题材大体相同,但恭贺的意味更浓。《贺邢州卢员外》:“紫泥飞诏下金銮,列象分明世仰观。北省谏书藏旧草,南宫郎署握新兰。春归凤沼恩波暖,晓入鸳行瑞气寒。偏是此生栖息者,满衣零泪一时干。”[6]在李山甫的现存诗篇中,“卢员外”只出现了两次,不知这位是否就是前文提及之召他游曲江的那位。(《下第卧疾卢员外召游曲江》)
2. 方干
当时几乎所有的诗人,尤其是累举不第的诗人都向往过归隐生活,其中有不少人还把这种向往变成了现实。他们避开了战火的袭扰,远离了官场的喧嚣,在乱世中寻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寄托,方干就是另外的一位代表。
李山甫《方干隐居》:“咬咬嘎嘎水禽声,露洗松阴满院清。溪畔印沙多鹤迹,槛前题竹有僧名。问人远岫千重意,对客闲云一片情。早晚尘埃得休去,且将书剑事先生。”[7]
“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所住水木幽閟,一草一花,俱能留客。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干有赠凝诗云:‘把得新诗草里论。时谓反语为村里老,疑干讥诮,非也。干貌陋兔缺,性喜凌侮。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误三拜,人号为‘方三拜。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干早岁偕计,往来两京,公卿好事者争延纳,名竟不入手,遂归,无复荣辱之念。……方干,韦布之士,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8]
方干以隐居于镜湖而出名,被称为处士。他虽然以隐逸而闻名于时,但这却并非他的初衷。在他的大半生中,多次觅举应试,却始终困于举场,因而只好隐居于镜湖。即使在隐居中,为了为世所用,他也多次干谒权贵官吏,虽也曾为王龟所荐,但最终功败垂成,以处士终。由此可见,李山甫歌咏他的隐居生活,除了艳羡其洒脱外,更有惺惺相惜之意。他们经历类似,都是累举不第而暂时不得已而退避山林。诗中也就包含了他对方干的崇慕和祝福,这种诗人所向往的隐居形式,基本上是出世间而又不离世间。就归隐的形态而言,这不是以仕宦为意的朝隐,也非绝对遁世走向死寂的林泉之隐。
3. 齐己
从前文所述可以看到,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年)前后,李山甫隐居山林,隐遁于世外,过着清寂谈禅的惬意生活,除了主要与刘崇鲁的诗酬唱和外,他还有赠予诗僧齐己和隐者方干的两首诗,也可以看到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欣喜。
《唐才子传校笺》:“齐己, 长沙人。姓胡氏, 早失怙恃。七岁颖悟, 为大沩山寺司牧, 往往抒思, 取竹枝画牛背为小诗。耆夙异之, 遂共推挽入戒。风度日改, 声价益隆。游江海名山,登岳阳,望洞庭,时秋高水落,君山如黛,唯湘川一条而已。……至宜春,投诗郑都官云:“自封修药院,别下著僧床。”谷曰:“善则善矣,一字未安。”经数日,来曰: …别扫如何?”谷嘉赏,结为诗友。曹松、方干,皆己良契。性放逸,不滞土木形骸,颇任琴樽之好。尝撰《玄机分别要览》一卷,摭古人诗联,以类分次,仍别风、赋、比、兴、雅、颂。又撰《诗格》一卷。又与郑谷、黄损等共定用韵,为葫芦、辘轳、进退等格,并其《白莲集》十卷,今传。”[9]
李山甫《赋得寒月寄齐已》:“松下清风吹我襟,上方钟磬夜沈沈。已知庐岳尘埃绝,更忆寒山雪月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岂知名出遍诸夏,石上栖禅竹影侵。”[10]“可以说,齐己大师正因为心识清净无染着,所以才能‘高谢万缘,亦即拒绝一切外界因素的侵入。在这里,‘消有‘消释、‘消解之意,‘祖,即是指佛祖。……‘已知庐岳尘埃绝,更忆寒山雪月深两句就既是写高僧所对的纤尘无染的清净之外境,也是表现高僧那如同冰雪、朗月那样清净寒彻的心性襟怀。”[11]这里没有丝毫的名利和欲求,无尘亦无染, 无拘又无束,只有闲适自得,充分表现了诗人心胸的纯净高洁,对齐己乐观开阔心胸的钦佩。诗中体现出禅宗的宗旨,提倡修禅就要除去一切的尘垢妄念,去除一切的机心邪欲,而达到空诸所有万虑全消的状态。禅僧齐己和习禅的李山甫因此欣然自得于山林的修道生涯,这类首诗是清新脱俗的高品位的诗的代表之一,它把诗人自己和齐己都带进一个安静闲逸、清净圣洁的境界,虽然齐己唱和的诗篇已不可见,但参照齐己大量的类似诗作可以看出当时李山甫和齐己等晚唐诗人的普遍追求。
注释:
[1]、刘昫. 《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98页。
[2]、傅璇琮、陶敏编. 《唐五代文学编年史》, 辽宁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第657页。
[3]、雍文华校辑. 《罗隐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0页。
[4]、董诰. 《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339页。
[5]、彭定求.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363页。
[6]、彭定求.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365页。
[7]、彭定求.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365页。
[8]、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第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371-379页。
[9]、傅璇琮. 《唐才子传校笺》第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73-186页。
[10]、彭定求. 《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368-7369页。
[11]、胡遂. 《佛教与晚唐诗》,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291-292页。
参考文献:
1、[宋]刘昫等.旧唐书.北京: 中华书局,1975.
2、[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
4、[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
5、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北京: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