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面试付费
2013-04-29苏希杰
苏希杰
花600块钱参加一次面试,这个主意好像不那么靠谱。但是如果你的面试场景能被高盛集团或者哈佛大学看到呢?
2009年,美国人Terry Crawford和Gloria Chyou在北京成立了InitialView,专门为国外大学和公司在中国举办这样的收费面试。
InitialView的盈利模式很简单:对面试的人收费。如果想要参加该公司举行的面试,面试者需要支付600块钱。然後就可以把自己面试的视频发给心仪的公司,而且数量没有限制。和投资在培训机构的资金相比,“很多人都觉得600块钱已经非常便宜了。”公司创始人之一Gloria说。
另外,如果一些公司想要雇佣InitialView来为他们招聘做第一轮的面试,这些公司也得支付一定费用。
InitialView的面试是这样的:在大约15分钟的时间里,以英语为母语的面试官会对参与者进行即兴、个性化地提问,然後将过程上传至自建的视频平台上,如果面试者愿意发送出去,委托方可以通过给定的链接来观看面试者的表现。Terry给InitialView的定位为中立的工具——观看者了解面试者,面试者展示自己。
创立InitialView之前,Terry在美国一个律师事务所的中国代表处工作。“在中国面试新人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因为简历看上去都差不多。而且很多说自己英文很流利的面试者,在被雇佣後甚至连一句完整的英文都说不出来。”
他发现了这其中蕴藏的商机,“从公司的角度来看,如果有专业的团队能够将应聘者在放松状态下的真实实力录制成视频,自己再通过视频来做决断,可以更高效。”到目前为止,诺基亚、壳牌和高盛集团等大公司都接受过InitialView的面试服务。
如果说人力资源方面的业务看上去有些高端和小众,留学市场则蕴含着爆发的可能性。根据国际教育协会的统计,中国赴美留学生2011年总数达到了33.97万,并且保持着超过20%的增长幅度。
但让美国大学招生官员苦恼的是,许多能在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中拿高分的学生们,到了美国却根本开不了口。
Terry很适时地迎合了这个潮流。他花了很多时间说服了美国的佐治亚理工学院,让他们接受了InitialView。随後,美国七大女校之一的布林茅尔学院主动找InitialView寻求合作。同类大学的试水加上申请者的推广,让很多一开始持观望态度的学校也开始松口,几所常春藤名校表示可以接受申请者提供的面试视频。这一年,美国大学排名前50名中的38所大学都认可了InitialView的面试。
这反过来吸引了更多的申请者来参加面试。InitialView在2012年下半年有了一个爆炸性的增长:超过1000所的美国大学申请附加IntialView的视频。客户的快速增长让Terry和Gloria2013年忙得不可开交,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面试30个人。
不过,与留学中介一样,InitialView也会面临“包装简历”的质疑。Terry试图通过建立有效的面试规则来提高可信度:所有的问题都是即兴而且个性化的,面试官会对参与者的回答进行追问,从而避免面试者背诵;对面试进行全程录像,不采取任何後期剪辑;面试者必须间隔30天才能再一次参加面试……
Teny的野心不止在中国,他希望把InitialView做成一个“标准”。目前InitialView的团队会在不同的时间去往中国7个城市进行面试。预约平台也已经为韩国、印度等大量输出留学生的国家预留了位置。
“现在使用InitialView面试并且成功了的学生,以後找实习也很可能会在中国和美国,可以再次使用InitialView,之後还有找工作,还可以再找我们。这是一个Repeat business(重复业务)。”Terry很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