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电视节目探析
2013-04-29邢雅纯
邢雅纯
摘要:
目前方言电视节目可谓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眼下广受好评的方言栏目剧,贴近百姓生活的方言新闻,个性突出的亲民主持人,在广大受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方言;方言电视节目;现状;发展趋势;反思
方言电视节目,特指那些由地方电视媒体推出的,融入了方言这一独特语言表达元素的节目形式,它将所在地区作为目标市场,以区域性观众为主要定位。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全国大、小电视台中蓬勃发展,受到部分观众的热捧和喜爱,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而各电视节目之间,节目质量可谓良莠不齐,发展态势也是各有特点。
一、方言电视节目的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方言电视节目自上世纪末产生到今天已走过了近二十个年头,与当时数量稀少的情况不同,如今的方言电视节目多产且形式多样:有方言栏目剧,方言新闻,方言频道,方言动画片等,受众具有很强的固定性和地域性。特别是方言电视节目的老大哥——方言栏目剧推出后受到百姓欢迎,一度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电视台发展。所谓方言栏目剧,就是用当地方言配音并由非专业演员参演的电视节目形式,所讲述的故事题材一般都取自真人真事,家长里短的情节能够很好地引发共鸣,因此吸引了大批的受众。
(二)方言新闻,贴近受众
方言说新闻是方言电视节目的另一个代表形式。众所周知,电视新闻类节目以宣传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主旨,严肃的政治经济新闻占了节目的大部分。过于单调的内容使其远离平民受众的日常生活,不易受到普通百姓的喜爱。因此,在内容方面,方言新闻节目的优势就凸显了出来。它关注的是社会新貌、邻里纠纷、人生百态这样的“民生新闻”,不少方言电视节目都以说街头巷尾的新闻为其内容,“说”指的是“一对一”的表达,具有亲近性、生动性、灵活性的特点,“说”新闻给了主持人一个即兴发挥的语言空间和环境空间,主持人可以利用形体语言来强化信息传播,它符合家庭收视的习惯,也符合人际间“一对一”的传播习惯。
(三)主持亲民,个性突出
电视节目主持人好比节目的“代言人”,方言电视节目从这一要素入手,使用的主持人不仅方言熟络,更要求面孔亲切并富有个人特色,在节目中对主持人的言行也没有过多的限制,力求生动自然以达到节目本身亲近性的诉求。方言电视节目就是以这样一位位贴近受众却不失个性的主持人,取代了传统“硬新闻”节目中的政治家、时事评论员和表情严肃的主持人,更加得到百姓的认可拥护。
二、方言电视节目的发展及趋势
(一)节目形式更加丰富
方言电视节目因自身的鲜明特色从诞生就获得相当不俗的收视成绩。但如今方言节目数量众多,依照市场经济“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原则,继续将“卖点”放在已有的节目形式上难以引起受众的长久兴趣,因此适时发展新的节目形式是十分必要的。方言杂志类节目可谓各地方言节目新形式的典范,它汇集了各方资讯和多样的演绎方式,内容丰富。
(二)节目高度得到提升
方言电视节目形式层出不穷,吸引着受众的眼球。但是,方言电视节目的弱点缺陷也暴露出来。方言电视节目无一打的不是“亲民牌”,但对社会日常的关注有时过于琐屑,甚至细化到了鸡毛蒜皮,就显得缺乏内容的深刻性和厚重的社会意义,琐碎而无力,庸俗化问题在方言电视节目中有泛滥的趋势。方言电视节目力求亲民的初衷要求节目更加通俗化,这是无可厚非的。方言这类乡土文化节目,俗的应该是符合当地风土人情的“外壳”,其“内核”即要表达的精神内容,则应该是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方言节目就像其他广播电视节目一样,要努力使自己更加通俗,贴近百姓,而不是让自身变得庸俗、低级。总之,节目是否有生命力不在于语言,主要在于节目的内容本身,语言只是交流的桥梁,“内容为王”是不变的准则。挖掘文化内涵、提高节目质量才是方言类节目的生存之道和发展之路。
三、方言电视节目的反思
(一)节目通俗与粗俗化的矛盾
方言的亲切源于它的质朴环境,朴实的生活赋予它纯真的性情。有学者认为方言尽管是地域文化特色和当地人的文化传承与文明,但是方言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俚语、俗称、习惯语中夹杂着一些低俗、消极的词汇和粗话,难登大雅之堂甚至有伤风化。比如在四川方言电视节目中,“老子”(自称)、“哈巴儿”(傻子)、“死翘翘”(去世)这些语言经常出现,这是当地方言的真实展现,也是社会的日常生活语言状态,但不可避免地带给外地观众四川方言很粗俗,甚至是四川人爱骂人的印象,后果可能是影响到全国观众对四川人整体素养的评价。
现代社会,以电视为代表的大众媒体是传承文明的主流载体,如果受众打开电视经常听到的是粗俗词语,或者节目主持人使用方言调侃过于油腔滑调,这样的节目即使一时受欢迎也不可能长久生存下去,因为它没有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二)方言与推广普通话的矛盾
关于方言电视节目与推广普通话之间的争议由来已久,有人尖锐地指出方言电视节目的产生就有违背法规之嫌。“推普”是国家的法定方针,普通话的法定地位是《宪法》赋予的,而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五十多年来,国家在“推普工作”上不遗余力,耗费财物是否因为方言电视节目而付之东流引发各界探讨。争议有助于矛盾的解决,但有一点必须明确:无论方言电视节目如何发展,方言都不可能取代普通话,方言电视节目也不可能逾越普通话节目之上。因为方言类节目的受众毕竟有限,难以形成收视优势,更没有主宰电视节目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振鹤,游汝杰,周谷城.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2]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播音学研究委员会.播音主持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5
[3]毕一鸣.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4]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文史要览[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5]孟群.“说新闻”式风格断想[J].新闻传播,2002(06)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