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皇帝即佛”——溥仁寺告诉我们的历史

2013-04-29郝志强

文史月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释迦牟尼天王无量

郝志强

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为取得中央政权的支持,也把清朝皇帝尊称为佛的化身:即康熙皇帝是无量寿佛转世,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

皇帝即佛,当蒙古、西藏各部贵族、宗教首领来寺内进香瞻礼时,既拜佛又朝拜了皇帝。

溥仁寺是承德寺庙中建成最早的,也是外八庙中现存的唯一康熙时建造的寺庙。

一、康熙即位后,奉藏传佛教为国教,采取了“因其教,不易其俗”和“俗习为治”的政策,以增强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边防。

提倡和推崇藏传佛教,是清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康熙即位后,奉藏传佛教为国教,采取了“因其教,不易其俗”和“俗习为治”的政策,以增强同边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巩固边防。

当时,沙俄不断派军侵犯我国边疆,并勾结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动分裂的阴谋活动。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在今河北省承德地区设置了木兰围场,并于每年秋季率领宗室亲王,满、汉、蒙古等民族王公大臣,行围射猎,借以训练军队,密切同蒙、藏等民族的关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沙俄的支持下发动叛乱。喀尔喀蒙古三部在喇嘛教领袖遮布尊丹巴的率领下投归清政府。

从康熙二十九年至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三次率军出塞,彻底平息了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同喀尔喀蒙古三部王公贵族,在木兰围场西北50多公里的多伦诺尔以“赐宴”的形式举行会盟。

多伦会盟期间,康熙应诸部王公贵族之请,在多伦诺尔建汇宗寺“以彰盛典”。

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漠南漠北,喀尔喀等蒙古地区一直呈现出安定的局面,生产得到发展,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密切。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帝六十大寿,又是避暑山庄兴建十周年,是时由科尔沁谢图亲王鄂尔吉图,喀喇沁多罗郡王色棱,浩齐特多罗郡王额尔德尼等蒙古各部共120位扎萨克王贝勒、贝子、台吉等“亲诣阙廷叩祝万寿,常贡之外,又贡进银20万两,请建庙于热河”(《万寿盛典初集》卷59)。

康熙皇帝批准其请求后,就所俸钱数和每旗派一名喇嘛,及一切费用均由蒙古各部负担的建议,并不完全赞同,曾令批复为“今蒙古等既公同额为联建造庙宇,准其建造。但银20万两为数甚多,10万两足矣。今在热河建造。将喇嘛等食用俱在此10万两之地,通融置地立产,伊等所安设之喇嘛不用伊等之物。”

溥仁寺建立的费用,只用白银10万两,剩余的钱费又修建了规模相近的溥善寺。

二、溥仁寺是纯汉族寺庙式样,规制简朴,朴素中不失皇家寺庙的华贵气派

溥仁寺位于景色幽美的武烈河东岸,坐北朝南,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南北约25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面积32500平方米。

溥仁寺的平面布局和建筑造型,是纯汉族寺庙式样,即“伽蓝七堂”式的传统布局。

“伽蓝”为“僧伽蓝”的略称,“七堂”指山门、钟楼、鼓楼、天王殿、东配殿、西配殿、大雄宝殿。

溥仁寺内建筑物沿南北轴线对称布置,前有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布瓦顶,内有两尊护法金刚,山门两侧设掖门。入门后,左右立撞杆各一。东侧为钟楼,楼内悬挂着一口康熙五十二年制造的铜钟,现保存完好。西侧有鼓楼。

正面是天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两侧砌腰墙设腰门于后部分隔,形成第一进院落。天王殿以北中为正殿“慈云普荫殿”。这是该寺的主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周围廊,单檐歇山黄琉璃瓦顶,是寺内唯一使用琉璃瓦的建筑物。前后檐明次间设隔扇门,前檐梢间置槛窗,后檐梢间封以实墙。檐下用重昂五跴斗拱,殿内中央三间的后老檐柱前,增设四棵金柱,金柱之间封以板壁,以此为屏,后面形成夹道,通往后院。

板壁前并列砌佛台,台上供三世佛及两大弟子像。左右沿山墙置坛,塑十八罗汉像。墙壁不用彩绘,井口天花以“六字真言”为图案,梁房施和玺彩画,枋心添以“六字真言”。

大殿前甬路两侧各立石碑一通,刻《溥仁寺碑文》,记述建庙的经过。大殿两侧为东西配殿,面阔各五间,进深三间。均为单檐歇山布瓦顶,规制简朴,但殿下梁柱皆彩绘描金,朴素之中不失皇家寺庙的华贵气派。殿内原各供佛像画50轴,后因殿宇坍塌,画像失落。

后殿名“宝相长新”,面阔九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布瓦顶,檐柱皆描金彩绘,光彩夺目。殿内供九尊无量寿佛,两侧原侍立八大菩萨,现已毁坏,但基座尚存。在宝相长新殿两侧有配殿各五间,殿内原藏有《干珠经》、《丹珠经》共256部,还有鎏金供器,皇帝车舆仪仗等物品,现已无存。

三、康熙御笔题书的《溥仁寺碑文》

在主殿慈云普荫殿前有两通石碑,碑文详细记述了建造溥仁寺的历史背景和经过,碑侧和碑阴刻有乾隆、嘉庆所作诗文。

东侧为康熙御笔题书的《溥仁寺碑文》:

康熙五十二年,朕六旬诞辰。众蒙古部落,咸至阙延,奉行朝贺,不谋同辞,具疏陈恳:愿建刹宇,为朕祝厘。

朕思治天下之道,非奉一己之福,合天下之福为福,非私一己之安,遍天下之安为安。柔远能迩,自古难之。我朝祖功宗德,远服要荒,深仁厚德,论及骨髓。蒙古部落,三皇不治,五帝不服,今已中外无别矣。论风土人情,刚直好勇。自百年以来,敬奉释教,并无二法。谨守国典,岡感陨越。不识不知,太和有象,朕每嘉晋。鉴其悃诚,重违所请。

念热河之地,为中外之交,朕驻跸清暑,岁以为常,而诸藩来觐,瞻礼亦便。因指山庄之东,无关于耕种之荒地,特许营度为佛寺。

陶甓于冶,取材于山,工用无输挽之劳,金钱无逾侈之费,经始讫功,告成不日。

历观往史,遹溯前朝,版籍有区,幅员未广。慈热河之奥壤,乃紫塞之神皋,名号不掌于职方,形胜无闻于地志,朕以凉德,抚育万罔不同来。观我观民。思维此理。特题额日“溥仁”。将欲汪之泽,均沾率土;生恒之庆,广洽普天;遍覆含弘,民胞物与;咸跻寿考,各遂生成。借诸藩祝朕之忠诚,为万方祈纯嘏之锡。爱记斯文,勒诸贞石。康熙五十三年三月十八日。

四、四大天王变成了地道的中国神

四大天王是佛教传说中各护一方天下的神将,掌握着传说中的须弥山四方人类社会的东胜神州、南赡部洲、西牛贺州、北俱卢洲的众生和山河大地。所以又称为“护世四天王”。传说须弥山腰有一座小山,名为犍陀罗山,此山有四座山峰,四天王及其眷属就分住其上。

四天王各率二十八部夜叉大将,护一方天下,镇守释迦佛世界的四大部洲。

天王手执之物表示“地、火、水、风”四大劫,表示“四大皆空”之意。

手持宝剑的称为“南方增长天王”,名叫毗琉璃,藏名帕克济布,护持南方国土,能使人善根增长,持风;手持琵琶的称为“东方持国天王”,名叫多罗吒,藏名伊呼霍尔荣,护持东方国土,是乐神领袖,持调;手持一把垂有缨络黄伞的称为“北方多闻天王”,名毗沙门,藏名那目太斯列,护持北方国土,其福德名闻四方,持雨;手里绕一条蛇的称为“西方广目天王”,名毗留博叉。藏名占密桑,观护着西方国土,是龙群的首领,持顺。

四大天王足踏小鬼,以示护法。

其中北方多闻天王最为突出,据说他是古代印度教中的天神,即是北方的守护神,又是财富之神,相当于中国的财神爷。唐代时曾有毗沙门发威,在城门楼上大放光明,金甲神兵击鼓击退藩军,拯救安西城的传说。唐代时,毗沙门还曾是释迦牟尼的右胁侍。毗沙门还有五位太子,老三即是“哪吒”。后来,北方多闻天王与其它三个天王平等,逐渐汉化,今日佛寺所见四天王形象,据说本是中国武将“佳梦关魔家四将”,即:南方增长天王魔礼青、东方持国天王魔礼红、北方多闻天王魔礼海、西方广目天王魔礼寿。这四魔将死后经姜子牙开封神榜派去西方作四大天王。至此,四大天王变成地道的中国神。

至于托塔李天王、哪吒等经过《封神演义》、《西游记》等戏曲的不断塑造,已脱离本根,在百姓中家喻户晓的程度也远远超过四大天王。

五、释迦摩尼、弥勒佛和十八罗汉

殿内正中供三世佛。这里的“世”,指因果轮回迁流不断的个体一生中存在的时间。三世,即过去(前世、前生),现在(现世、现生),未来(来世、来生)三世。因其在时间上是相连续的,故俗称“竖三世”。在殿中的安排是:正中为现在佛,即释迦牟尼佛。左边为过去佛,即迦叶佛。右侧为未来佛,即弥勒佛。

据佛经记载:迦叶佛是过去古七佛之一,说他是释迦牟尼前世之师,曾预言释迦牟尼在经过81劫以后必定成佛。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被奉为现世之尊。他原是古代印度北部伽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国王净饭王的长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5年。他年轻时就离家修行,觉悟了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从而成正果为佛。

弥勒佛译为“慈氏”,蒙古语称为“迈达拉佛”,藏语称为“抢吧佛”。据说释迦牟尼曾预言弥勒在释迦牟尼圆寂后,经过天上4000年,人间56亿7千万年后才能下生人间,在龙华树下成佛,故称为“未来佛”。

在释迦牟尼佛两侧有两尊站像,即释迦牟尼的两个弟子——魔诃伽叶和阿难陀。

殿内东西山墙下的砖砌须弥座上,供奉着十八罗汉。据公元前三世纪狮子国(斯里兰卡)高僧庆有在《法注记》中记载:罗汉有16个,各有名号,是释迦牟尼令他们以凡人形象留在人间的传道者。五代以后,在16个之外,把《法注记》的作者庆友和翻译这本佛经的唐代和尚玄奘也列入罗汉行列,从此成为18罗汉。

令人惊叹的是这十八罗汉既不是木雕,也不是泥塑,而是采用中国传统的鬃漆夹紵法彩绘而成。“夹紵”又称“脱纱”或“托活”,是中国塑像艺术中最为精巧的技艺。工艺较复杂:首先用泥土塑成泥胎。等泥土干燥后,把紵麻或绸布用胶水一层层往泥胎上贴,直浸贴到半寸多厚,等全身干燥后,从泥胎背后预留的洞口将泥土捣碎,把碎土掏尽,称之为换胎。然后在内空的紵麻塑像上,涂漆彩绘,其面目形态远胜于泥塑和木雕,特点是体轻、不剥落、防虫蛀等。这十八罗汉色彩鲜艳,通体描金,精美致级,堪称清代塑像艺术中的珍品。

六、无量寿佛

殿内供奉九尊无量寿佛,含有极深的寓意。据佛经讲:无量寿佛又名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音、大势至菩萨合称为“西方三圣”,并奉为主尊佛。据称无量寿佛在过去世为菩萨,叫法藏。他曾发48宏誓愿以救众生,经长期修行得以成佛。在藏传佛教密宗中称无量寿佛为“甘露王”,据说众生只要一心念诵他的名号,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九尊无量寿佛端坐在高大的木雕须弥座上,佛像采用鬃漆夹紵工艺,通体贴金。佛像高1.5米,呈跏趺吉祥坐,容貌丰满,慈眉善目,神态安祥,头梳高发髻,胸前饰串珠璎珞,头部微俯,既有菩萨的温柔秀丽,又有佛的庄重严肃,整体造型优美,形象感人。

为什么供九尊呢?按过去阴阳家的说法,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阳数中最大的,称为“极阳数”,常用九象征天。溥仁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这一年正值康熙六十寿辰,因此以九数象征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天子”,祝福他万寿无疆。

当时,西藏政教领袖达赖喇嘛为取得中央政权的支持,在奏丧中也把清朝皇帝尊称为佛的化身:即康熙皇帝是无量寿佛转世,乾隆皇帝是文殊菩萨转世。乾隆皇帝在碑文中写道:“我皇祖圣祖仁皇帝(康熙),以无量寿佛示现转轮王,福慧威神。”皇帝即佛,当蒙古、西藏各部贵族、宗教首领来寺内进香瞻礼时,既拜佛又朝拜了皇帝。

随着清王朝的衰败,溥仁寺日渐倾圮。在军阀统治热河时期,拆毁了配殿、廊庑、僧房百余间:日军侵略时期又拆毁了山门、钟鼓楼,同时寺内文物被浩劫一空。1987年国家拨巨款对溥仁寺进行了彻底整修。修葺后的溥仁寺焕然一新,以崭新的容貌迎送着国内外的游人。

猜你喜欢

释迦牟尼天王无量
乌雷:无量之物
天王退役
Redefining Tour-guiding Interpreting:A Functionalist Perspective
Transference of Things Remote:Constraints and Creativity i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Jin Ping Mei
刘少白
论书绝句·评谢无量(1884—1964)
炳灵寺第70 窟无量寿经变辨识
“费天王”
释迦牟尼葬礼再考察——兼析传译者及解读者对涅槃经的重构
面对辱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