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入罪门槛降低,重在执行力
2013-04-29江镕
江镕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对环境污染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做出了新的规定。该司法解释扩大了污染物的范围,降低了入罪门槛,明确致一人重伤即可定罪,情节严重的可以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将严惩环境监管失职、单位犯罪及环境污染的共同犯罪,从而大大提高了环境犯罪的成本。
有关专家指出,该司法解释界定的严重污染环境的14项认定标准,以及有毒物质范围和认定新标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能有效解决以往此类案件办理中取证难、认定难等实际问题。该司法解释体现了从严打击的精神,例如,将之前的结果犯变成行为犯,即:过去认定环境污染犯罪的每一项标准都有个结果,现在只要有相应的行为,就可以定罪了。
纵观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危机也始终如影随形,呈加剧态势。环境保护部6月4日发布的《2012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平稳,但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全国共发生542起突发环境事件,包括5起重大突发环境事件,5起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并引发多起群体性环境事件。因此,严惩环境犯罪,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民心所向。完备而严厉的法律,有望成为“达摩克利斯之剑”,让排污企业有所忌惮,让监管机构加强监管,不敢漠视对环境的胡作非为。
但是,只在法律条文方面做到“硬气”还不够,还必须提高法律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今年以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各地公安机关深入排查污染环境犯罪线索。公安部更直接挂牌督办了辽宁辽阳“幸福河”污染案、山东桓台某公司非法处置工业渣土污染案、湖南株洲某化工公司倾倒化工废水案等一批重大案件,并派出多个督导组赴涉案地市现场协调督办。截至目前,各地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8人,其中已公诉待审判24人,已批准逮捕10人,刑事拘留48人,体现出从严打击环境污染犯罪的法律精神和实际行动。
因此,在为环境污染定罪门槛降低叫好的同时,我们也更加期待,公安司法部门通过强化与环保部门的衔接配合,建立健全信息通报、重大行动联合查处等协作机制,使法律规章真正发挥出打击和震慑作用,从而推动环境问题的加速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