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课堂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3-04-29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
摘 要:课堂的教育目的就是紧紧围绕探究性实验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巩固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素养,使学生敢于实践,从而加强课堂上的全面教学互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物课堂;初中;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生物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究的过程,在学习中,应该引领和组织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并促使学生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养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主动获取科学知识的好习惯,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探究创新精神。
一、精心设计探究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探究实验的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在对某对象进行探究之前,应该设计一些能够使学生觉得新鲜、有趣的导言引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节实验内容的时候,上课前,给学生演示光合作释放出氧气的实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满氧气的导管口,木条复燃,在此刻,应及时提问:这个有趣的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说明什么道理呢?通过这样的方法导入课堂,学生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会有想弄明白、想理清楚的愿望,渴望自己也能参与到实验中来。
二、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过程,强调教学中学生得到的感受和体验。引领学生积极探讨、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探索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开展实验探究时,我们要逐步深入,教学过程中积极与学生互动,共同学习。例如,在教学“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每当学生看到视野中出现的细胞就会瞪大眼睛开心地说:“老师,我找到它啦!”但是一旦被问及是否看到了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的时候,学生就会一脸茫然,有时候甚至认为气泡就是细胞。因而,在教学初期,我会告知学生实验目的,然后介绍实验材料、药品、实验用具等,与学生一起制订实验方案,并展示学生观察、收集数据的方法,随着教学的慢慢深入,学生就能潜移默化地理解、掌握实验探究的过程,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后,学生就会乐于实验、勇于探究了,从而真正调动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并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三、引领学生改进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不提倡质疑实验现象、方法、材料,不管是分组实验还是演示实验,几乎都是验证性实验,只需模仿,不用研究。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学过程中需鼓励学生对实验的方法、步骤等进行改进、探究。如,在教学“光合作用”这节内容时,引领学生把教材上的验证实验和演示实验综合设计,改成一个多组对照的实验方案:选出两盆银边天竺葵,记为甲、乙盆,各盆选出一片叶子,用黑纸片遮住叶片上下两面的一半,使A盆放进装有NaOH溶液的水槽里,B盆放进装有等量清水的水槽里,然后分别放入两个玻璃钟罩面,再开展黑暗处理、阳光照射、脱色等实验步骤。通过这种别样的实验设计,可以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与信心。
总之,探究能力是学习生物的基础,积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引领学生主动创新,是提高学生生物素养、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章国灿.论新课程下生物教学中的导[J].教学与管理,2005(28).
[2]左洪儒,王广志.新课程下生物课堂教学的新思考[J].新课程:教师版,2007(01).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仪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