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困境及破解对策
2013-04-29刘永旭
刘永旭
摘 要:从学生、学校及社会三个层面入手,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困境及原因,提出了加强思政教学实效性的破解对策和提升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困境;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些都是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教学提出的明确要求。作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同样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思政教学;作为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教学则应紧跟形势发展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实际,与时俱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存在的困境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在能力素质方面突出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对学生的思想
品德、职业素养等综合素质也同样重视,但在实践中,思政教学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具体体现在:
1.学生因素
在对学生缺课原因的调查中,相对于专业课程,思政课缺课率要高得多。对此,学生坦言认为:一是思政课程“无用”,即思政课与专业相关不大,无助于今后的就业;二是内容枯燥,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没有兴趣。更有学生向学校提出少开或不开思政课程的建议,将思政课时让位给专业课程。
2.学校因素
高职院校在突出职业技能训练的情况下,教学安排上一般都会较大限度地满足专业及实训课程的需要,思政教学往往成为被压缩的部分。对于思政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情况。
3.社会因素
思政教育环境尴尬,功用倍受质疑。课堂上核心价值、道德文明等的正面教育,与现实社会中诸如毒大米、毒奶粉、地沟油等各种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等丑恶现象的对比,使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功用产生质疑。
二、原因分析
1.学生主体存在实用主义思想
当前,受到网络文化、市场经济的影响,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日渐多元化,他们关注周边环境,关心自身的发展,对学习的目的趋于实际和多样化,存在实用主义思想。许多高职学生以就业为目的,漠视思政教育的功用,唯专业是从,认为目前用人单位对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学好专业尤为重要,而思政课没有明显的效果,似乎上与不上都一个样。
与此同时,有些思政课教师无法将思政教育的内容与当今时代特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等结合,抱持“一本书讲十年”的陈旧教育理念,课堂上出现学生一片倒睡觉、玩手机、讲悄悄话等情况;在教学方法上,道理主义盛行,贯穿着“应该、必须、务必”,缺乏对学生处境的同情心,本应润物细无声的思政教育,造成“一般平常不见,一见就是倾盆大雨”,教育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对于思政课,许多学生视为可有可无之课,思想上产生不认同、逆反心理,行为上对课程学习不积极、不主动,缺乏学习热情,出现缺课现象。
2.学校层面重视不够,削弱了思政教学的力量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思政教育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就业“订单”培养、“2+1”等人才培养模式时,往往会与常规教学安排发生冲突和矛盾,于是思政等基础课教学安排往往成为被调整或压缩的部分。同时,思政教学队伍建设同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受重视程度较低,因此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提升,从而在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较为滞后,思政教育内容与形式较为陈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在高职思政教学中,相关内容大多都在中学阶段有所涉及,如果教师不能将政治理论知识与时事热点、学生实际情况有机结合,就很容易陷入老生常谈的境地,课堂没有吸引力,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3.社会环境变化给思政教学带来了冲击
当今思政教育环境受到外部因素的多重“冲刷”,互联网普遍运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多种价值观、人生观涌现,严重冲击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受到先入为主的主观认识和社会实践主观认识的影响,思政教育效果倍受质疑。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教育引导学生明礼诚信、甘于奉献服务,但遇到自身问题时却是另一种态度,未能做到言传身教,以身示范,直接影响到思政教育的效果。应该说思政教学与社会实践的反差是影响思政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高职院校思政教学实效性提升途径
1.加强教育引导,激发学习主体性
所谓学生主体性是指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主体性就是让学生成为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主动、有目的地获取信息来实现学习目标和任务,使学习进入一种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状态,使学生成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成为一个能自觉地完善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人。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提高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并成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求发展的社会主体。
因此,在思政教学中要尤为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针对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结合思政教学开展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学改革。
应把教育寓于各种形式的活动中,科学有效地管理及良好的人文环境氛围之中,从而经过实践证明创建切实可行的办法。
2.形成教育合力,营造育人好环境
(1)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的建设。高职教育具有既“高”又“职”的特性,决定了对高职学生的思政教育也要体现这一特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具备从事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还必须职业道德高尚、心理健康,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2)要形成育人合力
如何弥补思政课课内教学的不足,调动与集中思政教育的积极力量,优化思政教学的实效,是我们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要构建起专兼职结合、人员立交式流动的科学化模式,形成育人的有效合力。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让他们配合或承担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任务,逐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交互模式。要将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分子培养成思政课教师的得力助手,利用他们贴近普通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发挥思政课教师发挥不了的作用。
(3)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指导和职业指导
建立专业导师制度,发挥专业导师在学习生涯中的指导作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校友报告会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学风建设,选树各类先进典型,正确抓好舆论导向,形成风清气正、崇尚先进、比学赶超氛围。
3.创新教学方法,把握课堂主阵地
(1)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借鉴专业课行动导向教学法,创新思政实践教学的教学方案。研究表明,听课只能接受20%的知识,看音像资料可以接受30%的知识,动手做能够掌握80%的知识。可见,“在做中学”和“在学中做”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样适用于思政课教学。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就是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和教师的位置,使学生由被动学习的变为主动学习。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指导下,思政课教师不能继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传授思政课教学内容,而是按照学生在将来工作岗位需要的政治素质和社会沟通协调能力来确定学习领域、创设学习情境、组织学生教学。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再以听讲和记笔记为主,而是在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按照思政教师设定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目标进行主动学习。
(2)与专业有机融合
围绕高职教育的宗旨和目标,以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托,将思政教学内容与专业紧密结合。教师应了解所教专业、根据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实践教学与专业实习四方面,将高职思政理论课融入专业教育。
(3)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协调性和紧密联系,提升思政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思政教育教学不仅要有效延伸至大学生“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同时还应结合高职教育特色,借助校企合作,利用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将思政教育教学延伸到企业实践环节,在企业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训、实习基地,聘请企业领导或优秀员工为特聘思政课教师,为学生现身说法。
高职教育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和用人单位所认可的人才。因此,在培育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同样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通过树立诚信意识和敬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责任意识和集体精神,形成良好的团队合作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让企业和用人单位满意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安宇.德国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
[2]杨梅.浅谈工学结合下的高职思政教学改革.创新教育,2012(13).
(作者单位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