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马铃薯无公害种植方法
2013-04-29刘桂霞
刘桂霞
一、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马铃薯生产过程中的选种及其处理、选地、选茬、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及收获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富锦市,按此实施,正常年份,公顷产量可达到30吨。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1.选种
在选用脱毒种薯的基础上,根据用途选用适宜的品种。食用鲜薯生产可选用克新4、克新12、克新13、东农303、早大白等品种;加工淀粉、粉条等,可选用克新12、黄麻子;加工薯条、薯片等,可选用芽眼浅的品种。种薯选用幼龄薯、壮龄薯,不可选用老龄薯,龟裂薯、畸形薯、病薯。
2.种子处理
(1)牖前
15-20天出窖,放入室内近阳光处或室外背风向阳处,温度保持10-20℃,夜间注意防寒,3-5天翻动一次,催紫芽。在催芽过程中淘汰病、烂薯。
(2)切栽子
机械播种可切大栽子,每块重35-45克,人工播种可切小栽子,每块重30-35克,每块栽子保持1—2个芽眼。切栽子过程中,淘汰病烂薯,切刀用5%来苏儿或开水消毒。
(3)拌种及闷种
薯块切口风干后,用108生根宝20毫克加水60千克拌种,或用ABT生根粉5号或8号15毫克/1000克药液拌种,每公顷种薯用药液60-70千克,拌种后用湿麻袋覆盖闷种 12小时,然后播种。
三、选地、选茬
1.选地
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最好有深翻基础,忌碱性地块。
2.选茬
选择小麦、玉米茬,其次是大豆茬(前茬施用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不可种植马铃薯)、杂粮茬,忌用甜菜茬。
四、整地
伏秋翻后耙耪,起垄镇压或不起垄,达到播种状态。
五、播种
1、播期
当气温稳定通过6-7℃时,及时播种。
2.播法
采取机械播种或人工播种。扣种采取人工均匀摆种,然后破原垄合成新垄,及时镇压,防止跑墒;或垄上开沟,人工摆种后合上原垄;或采取平播后起垄。
3.密度
根据品种及土壤吧力状况,早熟品种及高肥力的地块适当密植,晚熟品种及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当稀植。密植公顷保苗6万—7万株;稀植公顷保苗5万—6万株。
六、施肥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做到氮、磷、钾及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1.底肥
公顷用15吨有机质含量8%以上的优质农家肥做底肥。
2.种肥
公顷用尿素150千克,二铵200千克,硫酸钾75千克,混拌均匀施于株间,避免烧种。
3.追肥
在初花期结合中耕铲趟追一次尿素;或在初花期、盛花期分别追施尿素,公顷用量100—150公斤;或喷植物动力 2003,1000倍液,丰乐宝1500倍液,康稼宝500倍液(膨大素)。
七、田间管理
1.查田补苗
小苗出齐后进行查田补种,做到全苗。
2.及时铲趟
出苗前可耢一遍,提高地温兼有灭草作用。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一遍,再趟一犁 (少培土)提高地温,减少水分蒸发。在发棵期铲二遍趟三遍,多培土,做到垄沟窄,垄顶宽,提墒松土,利于块茎膨大。
3.病虫草防治
在播种同时,可施用甲拌磷,每公顷25-30千克,或用辛硫磷颗粒60-70千克,防治金针虫、蛴螬等地下害虫。在初花期结合喷施叶面肥用500倍甲霜灵锰锌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每公顷用药液250-300千克。
播后5-10天,播后苗前进行土壤处理防除苗期杂草,每公顷可用70%赛克津0.5千克,或10%乙草胺0.6-0.75千克,或33%施田补3.3千克。
4.摘蕾
于初花期将花蕾摘去,减少不必要的养分消耗,提高产量。
5.拿大草
立秋后拿一遍大草。
八、收获
1.收获时间
早熟品种8月下旬,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旬收获。
2.收获方法
人工破垄,要求趟得正,不跑茬,不偏墒,搂净拣光,在田间堆放一定要盖好,防止晒成青薯。
(作者单位:151600 黑龙江省青冈县建设乡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