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安石与司马光君子之争

2013-04-29阚博阅

群文天地 2013年7期
关键词:争论司马光王安石

阚博阅

摘要:历史中总会有先锋者来开拓新的局面,改变旧的制度,这个人便是王安石了,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方案改变现状,史称王安石变法。变法中有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变法提出之后,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的强烈抵制。

关键词:王安石;司马光;争论

宋朝,出现了一个“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①的人物,自幼爱读书的他,日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改革家,这就是王安石。“王安石的少年时代,皆随父在各任地上度过”。②因此培养了他做官的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一时期,一个和他旗鼓相当的人物也对历史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便是一时名臣司马光。两个人的才华是为世人所公认的,二人也在交往之中结下了情谊,但是政治上的意见不合,却使得二人不能携手同心为宋代的政府出力。在学习中国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弄清楚他们的不同之处,加以分析,看清历史的真相。

宋朝建立初就开始进行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对地方夺其权,收其精兵,在中央集中兵权,建立严密的制度。一开始,这些制度是使宋朝的政治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宋朝当时可谓是国富民强。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进一步强化,国家的各个方面的弊端都逐步显现,积贫积弱,冗官冗兵冗费的情况日趋严重,导致了人民负担的加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他对宋神宗说:“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强而已。”③他所希望的是财谷富足。青苗法的实施就应证了他这一目的,规定夏秋谷物未熟之前,国家贷款给农民一定数额的钱,五户或者十户结成一保。有物业抵当愿请钱者,每五家为一保,依青苗例支借”,每年分二期贷款,取息二分或三分,遇有“灾伤及五分以上”时,允许延期归还,其目的是达到“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趁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抑兼并、济困乏”的效果。④

而在司马光看来,这种看似减轻农民负担的规定,实际上是一种盘剥,反倒使得农民的生活更加困苦了。他说:“广散青苗钱,使民负债日重而县官实无所得。”“散青苗钱,名为情愿,其实抑配。或举县勾集,或排门抄札。亦有无赖子弟谩昧尊长,钱不入家,亦有他人冒名诈伪请去,莫知为谁,及至追催,皆归本户”。

他觉得不仅仅加重人民的负担,而且地方也无所得。他还对于常平仓的开放表示了极大的不满。对于常平仓,王安石倒是信心满满,他认为这样是把无用变有用,变废为宝了。二人在青苗法上的争执从未停止,这完全体现二人财政观点的大不同。

二人在募役法上的争论也同样激烈,王安石对于自己制定的免役之法抱有很大的希望“今一旦变之,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⑤在他看来,每家每户可以出人力保卫治安,平时加以训练,战争的时候可以进行战斗,这样节约了人力,同时还可以维护社会的秩序。

在他進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时,司马光毫不留情地反对着免役法,司马光认为,本来不应该缴纳钱财的群众,由于免疫法,现在必须交额外的钱,这明显是加重了人民负担,还使得人们家破人亡四处流离,敛财的人不顾民生,让偏远地区的人不能得到应有的利益。他条条列举募役法的弊端,想要及时废除。两个人的斗争在此愈演愈烈。

他们争论的原因有很多,也可以说是当时社会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有新法实施就必然有反对之声。对于青苗法,王安石的变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青黄不接的时候,贷给农民,救济他们,这种措施可以说是十分新颖的,刚开始实施的几年里,确实对社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后来,对利息的收取使得这个好政策开始走样,开始有些面目全非。至于募役法,王安石的失败更加明显,地方的人民平时根本疏于训练,也不可能做到维护社会秩序,在战争中也没有起到作用。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说明了他的许多内容是不成熟不完善的。

注释: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327列传第八十六。

②张祥浩,顾友仁.《大家精要王安石》.云南教育出版社,第五面。

③《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④张翊华.《从青苗法看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和效果》.《宋会要,食货》.

⑤张翊华.《从青苗法看王安石变法的动机和效果》.《王临川全集》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

猜你喜欢

争论司马光王安石
初夏即事
清官廉吏(二)
——司马光
司马光砸缸之谜
王安石修改过王籍的诗吗?
司马光砸缸
王安石的坏习惯
汉代今古文经之争
展望数字化未来:认识新学习平台重温技术的争论
司马光“警枕”夜读
争论让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