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今古文经之争

2017-03-10孙明姚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期

摘 要:自西汉以来,经学得到了繁荣发展,西汉刘歆校书争立古文经学,由此揭开了一场延续至东汉末年的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序幕。这是一场儒家内部的斗争,今文经学专讲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却注重训诂。今着重通过今古文的异同、今古文经的由来与划分、汉今古文经之争的实质与影响三个问题来深入论述与分析。

关键词:汉代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争论

作者简介:孙明姚(1993.3-),女,汉族,重庆市万州区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方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3--01

自西汉以来,主张古文经学的刘歆与主张今文经学的太常博士为是否立《毛诗》、《古文尚书》、《古文礼经》(《逸礼》:《仪礼》十七篇以外)、《左氏春秋》为太学而进行了多次激烈辩论,因而掀起了这场著名的今古文经之争。

一、今古文的异同

关于今文、古文,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曰:“今文者,今所谓隶书,世所传熹平《石经》及孔庙等处汉碑是也。古文者,今所谓籀书,世所传岐阳石鼓及《说文》所载古文是也。隶书,汉世通行,故当时谓之今文;犹今人之于楷书,人人尽识者也。籀书,汉世已不通行,故当时谓之古文;犹今人之于篆、隶,不能人人尽识者也。”那么何为今文?何为古文?所谓今文与古文,最初是指两种不同的字体。今文是汉代所通行的写于竹帛之上的隶书,而古文则是先秦保存下来的用六国文字抄写古本的字体。王国维先生在《战国时秦用籀文六国用古文说》中指出:“其书皆以东方文字书之,汉人以其用以书六艺,谓之古文。”

到后代,今古文就作为了学派的派别。那些传授先朝“经典”的人所持写本是古文字写的,就名之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就名之为“今文家”。今文家标榜“经世致用”,专讲微言大义,表明章句义理,强调经书直接的、简单的、实用的目的,宣扬天人感应,把儒学神化,带有些许迷信思想,为巩固现实统治阶级统治所用。而古文家学术型较强,力求对经书本身作确实地理解,多从通晓语言文字之意着手,注重训诂。

二、今古文经的由来与划分

要深入理解今古文经之争,首先必须介绍今古文经学之由来与划分。今文经学所讲的经典是用当时通行的文字写的,叫做“今文经”,而古文经学所讲的经典是用战国时代六国的文字书写的,叫做“古文经”。今文经学本无今文之名,只因后来古文经学的兴起,为了与之区分对比,才把原有的用当时的文字所写成的经典叫做今文经。今文经学为西汉政治统治阶级所服务,立为官学,古文经学通小学,明训诂,作为学问、历史知识流传于民间,以孔子为先师,用儒家经典作为史料来记载各类历史事实。

今文经的来历主要是口耳相传,著之竹帛。如《春秋》三传之中的《公羊传》就是经过公羊氏五氏口传,到了汉初才著于竹帛之上的。而古文经的来历则是流传下来的或是经过重新发现的古本经书,在汉代的文献中就有以下七种文献记载:一是鲁恭王在扩建王宫时拆孔子旧宅时,在孔壁之中寻得所藏的古文《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二是河间献王刘德从民间购得《尚书》、《礼记》、《老子》、《孟子》等多部典籍皆为先秦古文旧本。三是汉初,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旧本。四是鲁淹中之地出现了古文《礼古经》。五是昭帝时鲁三老向朝廷进献古文《孝经》。六是藏于汉代朝廷秘府之中的古文典籍。七是民间私下传习者拥有的古文经。

三、汉今古文经之争的实质与影响

今古文之争在汉代先后掀起了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西汉哀帝时刘歆争立《毛诗》、《古文尚书》、《逸礼》、《左氏春秋》为官学,这便是今古文经学之争的开端;第二次是在东汉光武帝初年韩歆、陈元与范升争立《左氏春秋》、《费氏易》为官学;第三次是在东汉章帝时贾逵推《左氏传》与李育推《公羊传》之争,这次争论使古文经学在学术上和政治上的地位迅速崛起。从西汉武帝采用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东汉哀帝时刘歆所要求的设立古文经博士,今文经学一直在西汉占据着主导地位。

實质上,今古文经之争是汉代经学发展过程中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学术地位之争。他们争的是学术思想上的大一统,政治生活中的独断专权。今文学派想要争的是由今文学所主导的思想与学术上的统一格局和经学在政治上的权威地位。古文学派也要强化古文经学的权威地位和政治主导功能。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两派各执一词,他们的主要分歧有以下四种:一是对孔子的看法不同。今文经学派尊奉孔子为“素王”,而古文经学派则尊奉孔子为“先师”。二是对“六经”的见解不同。今文经学派认为“六经”皆由孔子所作,而古文经学派认为孔子是述而不作。三是双方引申态度不同。今文经学派注重微言大义,在政治上主张改革;而古文经学派注重考证训诂,在政治上趋向保守。四是他们的传授方式不同。今文经学被确立为官学,师承系统,内容也清晰可考,盛行于西汉时期;而古文经学多流传自民间,师承多不明确,无法考证,盛行于东汉时期。

这短短二、三百年时间的经学争论,却对汉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是今文经学重微言大义,政治上又主张改革,这就有利于巩固和加强汉代的大一统统治。而古文经学重训诂,为我国的训诂学研究打下了坚实而又深厚的基础。二是经学两派学者为了今古文之争中站牢自己的学派的地位而博览群书,对自己学派的经学深加研究,促进了经学的繁荣与发展,也为后代的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资料和参考。三是经学两派学者为了争辩而旁征博引,利用各行各业的专业知识解读经书,这也间接地促进了汉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今文经学为上层政治建设进策献言,古文经学则促进学术发展,为民间推广奠基。二者都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皮锡瑞.经学历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孙钦善.汉代的经今古文学[J].文献.1987.

[4]朱翠翠.今古文经学之争的背景及动机[J].研究生论坛.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