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数学教学实践及其思考

2013-04-29蔡军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3年7期
关键词:思考数学教学新课程

蔡军

【摘 要】新课程改革给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只有立足双基,深挖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实践;思考

新课程改革开展已几年,在这几年的学习和实践中,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做好角色转换,更新观念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机会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空间。

(2)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过去,教师只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数学,怎么做数学就可以了,而新课程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置于问题情景之中,激励他们探索与创新。

(3)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要求教师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渐形成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中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材不再是圣经,而是教师创造和加工的对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就是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加工,选取更好的更贴近于学生生活素材,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时代色彩,符合学生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教材开创自由空间。过去的教和学都以掌握知识为主,教师很难创造性地理解、开发教材,现在则可以自己“改”教材了。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教师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力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中要更新评价观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同的机会,增设了许多弹性内容,以满足各类学生的不同需求。只注重期末成绩的终结性评价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相应的评价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发展。淡化考试的功能,淡化分数的概念,使“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流行了多少年的话成为历史。

(2)评价学生应该多几把尺子。尺子是什么呢?就是评价的标准,如在教学中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结合具体情况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有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意识等等,都应成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指标。

(3)评价中应遵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评价部分,以前我做的太少,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在教学中,应关注起每个学生平时的学习行为表现,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每一个孩子”这才是评价的真正目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标。

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教学改革已取得长足的进展。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迷茫和困惑:首先新课程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如何发挥?其次使用新教材后学生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明显不及以前同级学生,而这方面的能力又是必须的,怎样处理此类矛盾呢?新课程提倡学生学习“动”起来,其中包括“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情”,这样课堂是热热闹闹了,但在这轰轰烈烈的外表下,怎样做才能不忽略教学的本质呢?怎样处理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与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可见要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是一个丰富而复杂的过程,还有许多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张奠宇.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涂荣豹.数学教学认识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加涅.学习的条件和教学论[M]

猜你喜欢

思考数学教学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