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课堂,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2013-04-29郝海景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交换律一节课预设

郝海景

小学数学 新课程 有效

一、导入要灵活多样

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环节,如同主持人的开场白,只有把它开好了,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俨然成为了老师们的共识。可是,纵观课程改革的这几年,一提到课前导入,似乎就让人联想到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竞猜比赛等华丽的形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撼。其实,导入环节的主旨在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思维矛盾,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驱动力。

二、教材要创造性地使用

教材是教師教学的蓝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它与教师的关系似如鱼水,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教学时只能拘泥于教材,我们完全可以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改进与补充,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著名教师张齐华老师执教的《交换律》一课中,让我们领略到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无限魅力。在这节课里,教师并不是把掌握加法交换律作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事实上让学生单纯地掌握“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一定律对学生来说并非难事),而是把“加法交换律”作为教学中的一个支点,通过教师恰到好处的引领,把学生带入一个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学生提出了“减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差不变?”“乘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除法中,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与“加法交换律”相关的富有价值的思考。当教师把这些新的知识点整合到一节课中时,我们看到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点,而是更深层次的数学方法,进而是数学思想的获得,从而彰显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要正确对待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其并未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因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间接经验的掌握,而不是直接经验的获取。教学中,我们理应深入地去研究知识的特性,在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方式中努力寻找最佳的契合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预设要尽量全面

当“生成”一词渐渐走进教师视野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它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也领略过它给课堂带来的无限精彩。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具有极强的丰富性和生成性。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认为课堂教学是无计划性的,抱着“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走进课堂,使得课堂教学呈现信马由僵、无法控制的教学状态。恰恰相反,我们应在预设上下功夫,在每一节课的重点处、难点处、关键处、学生思维的障碍处预设尽量周密的教学方案,所谓“运筹帷幄方能决胜千里”。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会走上“有效”的康庄大道。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段也许可让我们体会到教学预设的重要性。因此,教学前的预设应尽量全面。正如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所说,只有课前的充分预设,才能有课堂精彩的生成。

猜你喜欢

交换律一节课预设
我最喜欢的一节课
高远处立意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高观点立意 低结构教学
——特级教师周卫东苏教版四下《乘法交换律》教学赏析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纪实与反思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运算律,无论在哪里都适用吗?
斯诗私塾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