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课中任务驱动教学的前端设计分析

2013-04-29向磊李春燕

新课程·中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

向磊 李春燕

摘 要: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设置引导情境的创设,能有效地增强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前端设计和实践研究,从任务驱动的取向和学习目标的设计等方面入手,并以案例论证方式总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中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经验,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前端分析

任务驱动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教学设计前端分析而言,任务驱动教学会使我们的学习目标指向单一明确,从而达到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施,因此,任务驱动教学的前端设计理所应当地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学最前沿的话题。

一、任务分析应明确其设计取向

一进入信息技术课堂,在旁观者的眼中呈现的是较为松散的课堂,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都较为自由。其实不然,师生活动和想象空间越大,教学取向越容易发生偏移。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任务取向的设计要特别注意。

1.任务设计应通过呈现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任务取向的设计要以满足学生的主观愿望作为其教学任务的最终目标。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应提升任务的趣味感,从而引起学生主观愿望和任务之间的共鸣。以信息技术课程中对于声音设计的教学为例:以Goldlwave软件进行录制一段对话,通过声音特效的添加可以得到不同的声音效果,比如,调整播放频率可以得到不同的声音,添加回声可以得到颤音等等。那我们进行前端设计时,应了解使用音频软件的兴趣点和探究的意愿,然后将课本上声音的小知识设计成任务,这样就不会导致教学的偏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利用音频软件不断地尝试去录制一段声音并试听,通过教师教给他们的处理方法完善录取的音频,将达到教师布置任务的作业保存下来。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的方式以示鼓励,从而在充满趣味性的课程中完成任务驱动教学。

2.任务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教师要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所了解,这样对于教师任务的设计尤为关键,因此任务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这一取向,但也应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操作尝试,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在操作任务的设计上应多考虑学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问题。在任务解决中出现的问题应加以引导并给予鼓励,促进学生激发自己探究的欲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任务取向要兼有灵活性和具体性,不具有刻板性

任务的设计本身要兼具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操作为基础,不可能也没必要固化所有步骤,因此任务的设计不具有刻板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完成是以任务设计取向为目标,中间过程应该允许教师和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在设计任务取向时应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反应做出灵活的变化,在关键的步骤上,特别是在特定的操作和不可回避的步骤上,一定要给出具体事例进行说明,否则学生会产生认知上的困惑,影响学生对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课堂上的实际情况调整任务的取向。

二、依据大纲合理设计任务,将任务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合理设计任务,使课堂上的任务目标成为学生的学习目标,这样就可以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达成一致。

1.任务的目的性要明确

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有明确的说明。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平台将任务目标与课文的教学目标同列,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确。且任务不论大小,其应有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容量大小、步骤模式,都应与课程大纲进行结合,应体现新形势下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学得明确,有益于其身心发展。

2.任务的设计应以解决教学重点、难点为主

在这一点上,任务驱动教学与问题教学比较类似。任务设计要考虑到学生可能遇到的难以掌握的重点、难点知识,所以在任务布置前应针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必要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引完成任务的途径。在任务的设计过程中,应利用现有的手段为学生设置“暗示”,避免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现学习上的茫然感和心理上的时间差,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特别针对教学重、难点内容进行任务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认知的负荷,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少走

弯路。

3.任务的设计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任务的设计与驱动需要一定的硬件条件和软件环境的支持,因此环境的创设成为教师利用任务驱动教学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当信息技术环境缺失时,教师是无法完成任务驱动教学的。当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设环境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利用智能导师系统进行任务布置教学;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和光盘进行授课教学;利用计算机网络环境进行实时答疑和情境探究等等。学生可以在解决任务的同时丰富其学习条件和手段,也为教师的任务设计提供及时的信息反馈。

4.任务的设计应兼顾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设计的难度会由班级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变得难易把握,因此任务的设计也应有扩张性。学生带着任务走出课堂时,不应感受到因教师对任务的扩展和细化造成的差异性,这样会形成其学习上的自卑感。因此,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进行评价时也应注意其难度的区分,尽量做到平衡、适度。因此,任务的设计也应注意到弥补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差异。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的意义不仅对传统的教学起到了形式上的丰富,还真正地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观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实际上,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将任务设计得好一点,那么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就能更加贴近其学习过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为主。

参考文献:

[1]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杨明超.浅谈“任务驱动”学习法[J].技术与市场,2010(7).

[3]徐进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J].中国科技信息,2005(15).

(作者单位 向磊: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李春燕:四川外语学院成都学院)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设计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在中职课堂的探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