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的“活”与“实”

2013-04-29陈宝林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7期
关键词:当堂学案学困生

陈宝林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市教研室明确了要以“学”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能学不教”的基本原则,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展示欲,努力创设“活动的课堂,开放的课堂”,力争实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和爱好还给学生,把快乐和健康带给学生”。这就需要一个摒弃浮华,既能体现课堂的“实”而又“活”的课,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这种高效课堂下的“活”与“实”呢?

一、学习目标的定位

目标的设计要“活”,新课程提倡“三维目标”的设计,目的是纠正以往教学设计片面强调“知识性”目标的做法,使教学目标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依据课程总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需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灵活地设计学生的“三维目标”。

目标的达成要“实”,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一个以“人”的发展为核心有机整体,彼此渗透,相互融合,任何一个目标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存在。文本是死的,课程是活的,作为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应扎扎实实地落实三维目标。

二、学案的编制设计

学案的设计思路要“灵活”,学案的编制要注意梯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采用“问题导学”的形式,通过教师灵活设计的问题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出一些选做题、必做题,让差生能多学一点,中等生能够拔高,优等生能够拔尖,照顾到全体学生。学案的设计内容要“实在”,在导学案中,及早出示目标,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主动参与。目标出示后,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会主动地尽快打开课本,开始自学。

三、学习方式的选择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三种重要学习方式之一。要保证热烈有序的小组学习环境,就要事先搞好统筹安排,让所有小组成员清楚合作规则,明白各自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做到赏罚明确,同时还可增强学生的公平感,公平、客观地测量小组中每个成员所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之前,应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行细致分工,责任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强化学生的角色意识,增强他们的责任感,严格检查、个别测试验收和反馈,使学生感到虽然在小组中学习,但不能完全依靠他人,还要缩小小组规模,从而避免责任分散。

四、交流展示的方式

在展示的方式上灵活多样,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综合提高。可以口头展示,语言简短、灵活、平易、生活化。可以书面展示,如,公式的推导、探究的过程、题例的解答等。可以表演肢体语言展示,在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通过学习小组现场演示“相遇问题”“追逐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和”“速度差”的概念,还可以借助实物或模型展示。

交流展示要追求实效,可以采用以下做法:1.当堂做,当堂查,当堂改。2.在展示环节中,学生提问学生。3.指定和随机抽查相结合进行展示。在每个题目展示完后,给学生留反思的时间,让他们能够进行思路整理,找准错误的原因,进行剖析总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方法与技巧。

五、反馈练习的效果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不能图表面的热闹,而应有扎实的双基训练,通过双基训练,确保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反馈练习的设计要“活”:1.丰富题型,可以有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学生量力而行。2.设计有趣的内容。根据学生好动的特点,在做加减乘除口算练习时,只要得数是在100以内的都可以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计算的结果。3.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形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

反馈练习的矫正要“实”:优先辅导学困生,优先表扬学困生,上课优先提问学困生。学生基础检测,先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解决部分问题。对本组内仍存在的争议或疑惑再在班内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达成共识,完成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

“活”是一种形式,“实”才是最终目的。我们教师要处理好“活”与“实”的关系,做到从“活”入手,以“实”落脚。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基础上扎实高效。

(作者单位:江苏东海县黄川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当堂学案学困生
初中化学当堂训练现状分析与对策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乡愁导学案
不怕死的留下
小学高年级数学当堂练习设计有效性例谈
“当堂检测”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