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探索
2013-04-29蒋利
蒋利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我国最早开设的素质教育载体课程,怎样充分利用这门课程,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是摆在每一位本课程教师面前的考题。学校在2001年开设本课程,经过十几年不间断的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获得了众多的成果。摘取其中的点滴,与同行共同研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目前在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创新思维培训的现状下,本文作者探索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从寻找研究课题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开展课题研究的第一步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目前,学生在确定研究主题时一般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这样就有了希望研究下去的动力。或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将学科学习中的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这样为了突破难点也有了强烈目标将研究进行下去。两种方式都是寻找课题不错的方法。但是本人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发现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最后确定的研究题目都比较单一,要么浮于表象缺乏深度,要么陈旧重复缺乏创新性。虽然这与“像科学家一样的研究”,体验和学习课题研究的方法是相符合的,
但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课程目标来讲,是很难实现的。
二、鼓励指导学生制作发明作品,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课上,学生学习了如何寻找研究课题后,进行小组讨论,自己最想研究什么问题。有个女生说她想研究自己为什么物理“加速度”这部分内容学不懂,他们班不少同学也都很为这事困惑。于是我鼓励她不要放弃这个问题。她找到了班上另外一个对这个课题同样感兴趣的学生组成了课题组。经过他们运用观察、访问、问卷等研究方法找到了答案,我们知道中学理化生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学习这部分时,老师用直线运动小车做的是课堂演示实验,他尽管坐在中间位置,还是不能清楚看到打点计时器纸带上的针孔,不够直观,而且他认为小车向前运动会受到纸带的阻力,实验结果误差很大。他们找到原因了,按说这个小课题就可以结题了,我没有急于让他们写结题报告,而是问他们能否针对现有的实验器材改进它的缺点,做一个新的实验仪器出来?经过他们反复实验和修改,最后借助磁性画板的原理发明了《直线运动实验仪》,不仅能很直观明显地验证水平运动还能验证自由落体运动。该发明获得了2012年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
银奖。
通过《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不但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程的学习,还有了众多的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问世。如,《安全防爆车胎》《磁性时空记录仪》曾获得宋庆龄基金会主办的儿童发明竞赛希望奖,《节能升降器》获得第二十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创造发明一等奖、首届重庆市科技创新市长奖(指导老师陈渝德)等。
三、开展发明技法训练,培养学生的作品设计能力
本人所在学校是科技教育特色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注重了发明技法的训练,组合法、移植法、缺点法……每年在学生中征集创意方案并进行评比。非毕业年级收到创意方案上千份,就连忙于高考冲刺的高三学生也经常有拿着创意方案找相关老师讨论研究他的新想法。结合知识产权教育,学校为符合申报条件的方案申报专利。2011年获得专利初审通过的有102项,2012年上升到127项。专利申报数量与质量的提升也体现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学生在经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后科学研究能力得到提升
《静观竹麻工艺文化探源》课题组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访问了传统手工艺人,当了解到购买老式草鞋的人越来越少时,课题组学生提出了将竹麻工艺进行创新,不仅做草鞋,还可以做成其他的工艺品。他们自己设计和亲手制作竹麻手袋、竹麻茶盘等,并于2011年区级科技竞赛小制作中获奖。
该课题结题时,他们对静观竹麻工艺的发展提出了独到的见解,使得该课题的结题报告有了较高的质量。
《静观地区竹麻工艺文化探源》该课题已经申请欧盟生物多样性公众教育项目的小项目。他们的研究资料已经被学校校本教材收录,正在审订中。学生小论文《脚上穿出的文化——北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静观竹麻草鞋”工艺现状调查报告》获得2012年首届重庆市中小学生科技社会实践活动高中组小论文一等奖,重庆市2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论文二等奖。
通过长期坚持,有的学生已经养成了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2009年,一次上课时间突然从窗外飘进来难闻的味道,使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下课后高一的何冬雪找到臭味的来源,原来是工人在维修学校的水管过程中用热熔器进行粘接,就产生了难闻的味道。一直以来这个习以为常的现象引起了何冬雪的重视。她经过研究知道工人维修的水管叫PPR管,PPR(三丙聚乙烯)是一种新型管道材料,它采用热熔接的方式,密封性好,但会产生一种难闻的有毒气体,对空气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发明了环保型热熔器,获得第24届重庆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首届重庆市中小学“科技之星”创新大赛二等奖。该学生获得北碚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中学生处在一个身心急剧发展、变化和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头脑灵活,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利时期,是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在学校没有专门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时,利用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引入创新教育无疑是切实有效的举措。
(作者单位 重庆市北碚区王朴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