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的发明对教育的启示
2013-04-29王琪荣
王琪荣
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以替别人放羊来维持生计。一天,他们赶着羊群来到了山坡,这时,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的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儿子问他的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父亲回答说:“他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他的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们也能像大雁一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对父亲说:“做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下,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并没有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光看了看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飞了两下,也没有飞起来。牧羊人肯定地说:“我是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飞起来,飞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父亲的话使两个孩子产生想飞起来的梦想,并坚持不断地努力。一天,牧羊人带回一个小玩具,用橡皮筋做动力,使它飞向空中。两个儿子觉得很好玩,照着仿制了几个,都能成功地飞起来。他们因此兴致倍增,并引发了造飞机的想法。经过反复实验,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自古以来,像小鸟那样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就是人类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很多人都付出了锲而不舍的努力,甚至有很多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飞向蓝天,实现了人类的飞翔梦。莱特兄弟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成功地发明了飞机。有了第一架飞机的发明,才会出现神奇的载人宇宙飞船,才会出现后来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神十”飞天……莱特兄弟能够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从小就拥有飞翔的梦想,并且一直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对我们教师的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启示,教师在班主任工作和学科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小就拥有梦想,从小就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终身为之拼搏奋斗,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偏重书本知识,轻视实践活动;偏重学科本位,忽视社会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偏重模仿,忽视创新;偏重教师传授,忽视学生主动学习;偏重统一要求,忽视个性发展;偏重个体学习,忽视合作与交流。以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想象力很苍白,缺乏独立探索和独立思考的精神。我国现行的考试制度不但没有起到推动素质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作用,反而在发挥着破坏性的作用。对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的变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一项非常紧迫的重要任务。
想象力是引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是使科学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大多诺贝尔奖获奖者从小就具有一种自发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想像力,具有高度的创新性、独立性和求异性,具有反潮流精神。要让学生发挥想像力,关键是国家、社会、家庭、教师等多方力量为他们创造宽松的环境。教育部门和教师要提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开设适合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选修课程。学校应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应设法创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自由开放的氛围。学校首先要进行评价体系的调整,学习成绩的好坏是学生评价体系的重点,但其缺陷是压抑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适合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该能够鼓励学生每一个独特的念头,不论是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都应该让学生尽情地去想。
在课堂上,教师应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轻易下结论,更不要轻率地否定。教师要鼓励学生有独立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竞争;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和“纵横驰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行探究得出结论;教师要保护和激发儿童天性中潜在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要鼓励学生突破陈规陋习,摆脱原有知识范围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进行重组,善于从中发现想像的火花,对那些哪怕是稚嫩的创新萌芽进行细心的呵护;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举一反三的创新思维。
正因为人类有梦想才有创新,人类梦想着到天堂去遨游才发明了飞机,人类梦想着有千里眼才发明了雷达,人类梦想着有顺风耳才发明了电话,人类梦想着有飞毛腿才发明了汽车……有梦才会有企盼,有梦才会有拼搏,有梦才会有激情。千万别打碎学生的美梦,好好保护学生的梦,让美梦伴随学生的一生,让学生的梦想成真。
(作者单位:云南昆明市寻甸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