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吕冰川
吕冰川
一、 案例教学与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特征
案例又称“个案、事例、实例”等,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称谓,我国教育家郑金洲对案例教学法的界定是:“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法就是通过对一个具体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在特殊情境中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护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学生掌握的相关基本知识技能为基础的,从临床实践出发,设计具体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引导下,有目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案例准备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目标选取相关案例,教师在亲自制作案例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融入其中,从而使案例教学更为融合、统一。
第二阶段是案例展示阶段。在课堂上,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案例展示形式,如文本、多媒体、角色扮演等。案例通常在理论知识,讲解前呈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学习欲望。
第三阶段是讨论阶段。是教师交互式的探索过程,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由简到繁,反复讨论,找出案例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方案。
第四阶段是课堂评价与反思阶段。教师对各组的同学和案例点评,总结出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并组织学生分析反思。是学生向同学及老师学习的好机会。
二、 中职《护理学基础》案例教学法实施的必要性
护理教育的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护理教育既要体现社会对本专业的需求和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也要体现专业对所培养的人才的期望及专业的理念和价值观,开展案例教学法可有效实现此改革要求。哈佛大学有句名言:“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差异,不是知识也不是经验,而是思维方式。”通过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多种能力。开展案例教学法则迫在眉睫。
三、 中职《护理学基础》案例设计及实施
1.以发展理论型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法
引导学生仔细案例后,查阅相应资料,自主合作,寻找知识形成规律,并运用掌握的规律和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讲解《医院感染》这一节时,选取典型病例,是使学生掌握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同时,又对此种流行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李先生,22岁,因发热、右上腹疼痛、巩膜黄染、食欲减退伴恶心呕吐3日就诊,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收入传染病区。
课前学生组织,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相应的资料,如下
(1)传染病的种类有多种,李先生的疑似肝炎病人,肝炎又分为甲肝、乙肝、丙肝等。
(2)不同类型的传染病的隔离措施不同,有严密隔离、呼吸道隔离、肠道隔离、接触隔离、血液-体液隔离、昆虫隔离、保护隔离。
(3)乙肝应进行血液-体液隔离,隔离措施有:
1.同种病原菌感染者可同住一室,必要时住单间隔离室。
2.工作人员有可能接触或接触血液、体液时需穿隔离衣,戴手套
3.被血液、体液污染或高度怀疑被污染的物品,应装有标记的袋中,送出销毁或消毒处理,病人用过的针头、尖锐物品因放入防水、放刺破并有标记的容器集中销毁或消毒处理。根据教学目的,围绕此案例提出问题:
问题1:如果您作为一位护士如何预防肝炎?
问题2:如果您作为一位护士如何预防肝炎的医院感染的形成?
问题3:如果您作为一位护士如何对肝炎患者的病房、用物等进行消毒、灭菌?
通过问题的讨论,得出适当的结论,再进一步的引入医院感染的其他相关问题。
学生在围绕案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时,教师应认真倾听、适时启发引导、组织调控,创造一个人人参与、充分民主、鼓励竞争的开放式课堂。对于同一个案例,每个学生可挖掘出不同的意义,有的只找到了浅层的信息,有的能得出透彻的结论,即使学生思考或回答是错误的,也不要急于评价或制止,可以让其自己反省、自我更正,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保证讨论沿着预期的教学目标进行,把讨论引导到问题的解决上去。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使讨论思路更加的清晰,在课堂上根据各组及同学们的发言,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记录,这也有利于课堂评价和反思。在此基础上教师介绍医院感染的概念,继续引导学生讨论医院感染的相关
内容。
2.以技能训练为目的地案例教学法
在《生命体征》的教学中,课前的试验准备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帮助实验室老师准备棉球,锻炼其用物准备能力;并联系以前学过的消毒、灭菌知识对棉球和器械进行灭菌。上课时,通过多媒体放映危重病人和昏迷病人的呼吸、血压、脉搏、体温的操作方法。联系自己的的经历,讨论不同病人生命体征的合理顺序及能被病人接受的操作方法、程度等;不同的病人如何应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和部位;如果自己是病人,希望护士如何给自己操作?等等。指导学生在试教模拟病人上进行练习,并且分组相互测量并思考讨论操作的程序是否合理,如何改进?练习熟练以后,学生彼此互为病人,进行真人操作,完成后,由扮演病人的学生说一说感受及不足,使操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四、 案例教学法的总体效果
1.案例教学法结合专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不受约束,又与真实的病人情境相联系,实现了学习理论和运用理论的目的,保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2.开展课堂讨论,活跃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讨论将思考过程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整理、表达,实现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形象化,缩短了学生与创造性思维的距离,消除了学生对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紧张感与恐惧感,从而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心。
3.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护理学科的进步,护理队伍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理论知识的学科带头人,更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护理人才。尽可能的把时间让给学生,鼓励学生更多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的作用仅在于引导学生,而非代替他们,剥夺他们进行这个过程的机会和权利。
4.案例教学法提高了协作能力
21世纪,护理专业的发展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既要有知识、技能,还要有团结精神,与人合作的能力要求”在案例教学法中,由最初的案例资料的查阅、准备,到课堂上的分组讨论,都需要同学间的相互协作,只有配合默契才能发挥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