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广玉兰抗寒性研究
2013-04-29李杰张亚红
李杰 张亚红
摘 要:选取徐州地区广玉兰叶片为材料,在人工低温胁迫条件下,探讨其细胞质膜相对透性、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抗寒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广玉兰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随温度下降而呈“S”型曲线变化,与温度成负相关;不同温度处理下SOD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且与温度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人工低温胁迫;广玉兰;抗寒性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95-02
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属木兰科、木兰属,是常绿阔叶树种中罕见的优美观赏树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及园林绿化的新要求,为丰富北方园林树种,改善冬季园林植物景观,不少城市园林部门都在尝试着引进此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广玉兰冬天冻害现象比较严重,所以对该树种进行抗寒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在江苏师范大学(N34°15'48.37"、E117°11'16.35")校园内随机选择自然条件下长势较均一、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成年广玉兰。
1.2 方法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采用电导法测定[1];SOD活性测定采用NBT比色法[2];可溶性糖(SS)含量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3]。
1.3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3统计分析数据和应用SPSS11.5进行多重比较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低温处理下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广玉兰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随温度下降而呈“S”型曲线变化,与温度成负相关(表1);多重比较分析表明,该树种质膜相对透性随温度下降极显著上升(p<0.01)。由图1可知,广玉兰在10和11月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在对照和-5℃处理之间迅速上升,与对照相比差异明显。12月、1月、2月和3月低温处理前期(ck至-10℃)上升缓慢,达到一定温度(-15℃)出现跃升,之后变化又趋于缓慢上升。
通过比较图1发现,广玉兰在抗寒锻炼初期的10月和11月与抗寒锻炼后的3月从对照到-10℃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骤增,并且-10℃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都超过50%,在接下来的降温处理中,该树种的质膜相对透性不断增大,最后该树种的渗透率都在70%以上,表明该树种的细胞膜已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同时也可以看出膜的破坏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广玉兰经历抗寒锻炼的12月和1月与抗寒锻炼末期的2月却在-10~-15℃细胞质膜相对透性骤增,在接下来的降温处理中,变化幅度小,耐低温能力强。
2.2 不同低温处理下SOD活性的变化 多重比较分析表明,广玉兰在不同温度处理下SOD活性变化呈双峰曲线,变化极显著(P<0.01)。SOD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表2),除了1月相关性较低,其他月份相关性均较高。由图2可知,10月、12月和3月广玉兰SOD活性在对照到-5℃和-15~20℃,呈上升显著性趋势(P<0.05);在-5~-15℃和-20~-25℃显著性下降(P<0.01)。11月和2月SOD活性在对照到-10℃,呈极显著性上升趋势(P<0.01);-10~15℃,极显著下降(P<0.01)。1月在对照到-15℃呈上升极显著性趋势(P<0.01);-15~-25℃,极显著下降(P<0.01)。各个月SOD活性相对增大幅度的顺序为:11月>12月>2月>1月>3月>10月。
2.3 不同低温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由图3可知,广玉兰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下降而变化显著(p<0.01),该树种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由图3可知,广玉兰10、11月和1月的可溶性糖含量从对照到-5℃呈上升趋势,10月在-5~-10℃显著性上升(P<0.01),之后随温度下降显著性降低(P<0.05);11月在-5~-10℃急剧下降(P<0.01),之后随温度下降而显著性上升(P<0.05),最大值出现在-20℃,-20~-25℃又显著性降低(P<0.01);1月中-5~-15℃显著性上升(P<0.01),之后下降不明显(P>0.05);12月、2月和3月均从0~-15℃显著性上升(P<0.01),-15~-25℃缓慢下降。6个月中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增大幅度的顺序是:10月>11月>1月>3月>2月>12月。
相关分析表明,广玉兰多数月份可溶性糖含量与温度成负相关(表3),与温度相关性最好是在12月份。
3 结论与讨论
综上所述,抗寒性较弱期(10月份),该树种还处于生长较为旺盛的时期,对低温的抗性较弱。所以,随人工低温处理温度的降低,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下降或者最初的低温(对照至0℃或对照至-5℃之间)稍微上升后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在此温度期间显著性上升,之后变化平缓。抗寒性增强期(11月份),该树种处于调整树体内生理过程,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这时期人工低温处理下随温度的降低,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至-5℃或者对照至-10℃先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最后变化趋于平缓;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在对照至-5℃变化缓慢或稍微上升,-5~-10℃显著性上升,之后基本维持不变。抗寒性最强期(12~1月份),此时该树种的抗寒性都达到了1a中最强的时期,体内低温保护物质也达到最佳状态,这时期人工低温处理下随温度的降低,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至-10℃或者对照至-15℃之间先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最后变化趋于平缓;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在对照至-10℃变化缓慢,在-10~-15℃显著性上升(P<0.01)。抗寒性减弱期(2~3月份),该树种开始调整生理代谢,进入“脱锻炼”和开始生长过程,该树种对瞬间低温抗性最差,这时期随人工低温处理温度的降低,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在对照至-5℃或者对照至-10℃先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最后变化趋于平缓。
许多研究[4-6]认为,植物在低温胁迫期间的酶活性均增加。本实验结果表明,受到低温胁迫后,广玉兰叶片中的SOD活性均增加,在低温即将来临的11月份,SOD活性出现最大值的温度是-15℃,说明广玉兰低温刺激敏感。11月份的降温启动了树木体内的低温适应机制,所以能够在最低温到来之前将SOD活性调整到最高。广玉兰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温度降低而增加,从而使其有一定的抗性和保护细胞的功能,这与之前的研究结果[7-8]一致。
参考文献
[1]徐燕,薛立,屈明.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7,43(4):88-94.
[2]沈漫,王明庥.植物抗冷生理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7,14:1-8.
[3]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67-169.
[4]Schoner S,Krause G H.Protective systems against 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spinach:Response to cold acclimation in exeess light[J].Planta,1990(8):353-359.
[5]张泽煌,黄碧琦.低温胁迫对茄子的伤害及茄子的抗寒机理[J].福建农业报,2000,15(l):40-42.
[6]彭吕操,孙中海.低温锻炼期间柑桔原生质体S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19(4):384-387.
[7]姜卫兵,王业遴,马凯.渗透保护物质在无花果抗寒性发育中的作用[J].园艺报,1992,19(4):371-372.
[8]王淑杰,王家民,李亚东,等.可溶性全蛋白、可溶性糖含量与葡萄抗寒性关系的研究[J].北方园艺,1996,107(2):13-14.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