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我监控”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2013-04-29朱彩云
朱彩云
自我监控能力是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而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很多事例说明,一些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学生往往不是智商高出一筹,而是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都较强,而一些比较灵活却自我监控能力弱的同学往往都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所以说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装置,是维持学习活动良性运行的保障体系,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才能提高学习效能。
一、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小学低年级段是孩子最淘气、调皮的时期,他们精力旺盛、体力充沛,似乎不觉得累,甚至玩得连吃饭、学习都会忘记,因此,常出现违纪违规现象,学习成绩也会跟着下降。
小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相对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第一,年龄是影响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小孩子的注意力相对较弱。儿童自我监控能力的基本趋势是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提高,低年级与高年级呈显著差异。第二,自我监控能力与其行为有以下联系:自我监控能力弱的儿童虽然大都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有的智力还较好,但由于行为方面的障碍,好动贪玩,自觉性较差,自信心不足,上进心不强,给学习带来困难,造成学习成绩欠佳。第三,父母受教育年限的长短、文化程度的高低,所营造的家庭环境的氛围也影响着儿童的自我监控能力。家庭为儿童生长和发展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其中母亲受教育年限的长短和文化程度的高低对儿童量表得分影响更大。这是由于母亲在家庭中和孩子接触较多的原因所致。
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以及人格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小学低年级段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黄金时期,在课中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方法
1.学习活动前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环境因素对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影响学生自我监控能力发展的环境因素中,家庭和学校环境变量对学生自我监控的发展具有全面而深刻的直接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环境方面为学生营造自我监控的氛围。
2.学习活动中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学习效能。根据自我监控能力培养的主体性原则,我们有必要向学生明确阐释自我监控活动的含义和意义,使学生认识自我监控的价值并促使其积极参与。但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抽象的阐释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我们为学生自我监控行为的展开提供了物化的感知材料,以具体的感知材料吸引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地进行调控、反馈,自然地投入到自我监控中去。
在课堂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提高学习效能。在课堂中运用游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游戏是最适合低年级段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学生不仅心情愉快,兴趣浓厚,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而且往往目的、任务明确,所以游戏时学生的注意很容易集中,因此应让学生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在游戏中教导儿童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地观察,训练儿童的注意,使儿童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接受成人的教育,提高自我监控能力。
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监控的训练。学生由于年龄小,不能认识到“自我监控”的优点,更无法自我监控,为了让自我监控意识真正为学生内化,我们要加强平时指导。
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同样的行为规则有些学生能较好地遵守,有些学生却不能。学生自控行为的表现除了受后天影响外,还跟遗传因素有关。教师在课中应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锻炼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从小把儿童培养成有自控能力、意志坚强的人。
3.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
影响自我监控的环境因素还包括社会文化价值观、家庭养育态度和方式以及学生所处的亚文化环境等。这些环境因素的不同角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自我监控表现。因而,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能力,也需要得到家庭、社会的配合。
综上所述,自我监控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它是通向成功的一种重要精神素质。良好自我监控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日之功,从培养自我监控能力人手形成良好的主体学习能力更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教师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就做起,坚持下去,培养好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效能。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竹山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