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唱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课堂设计模式初探

2013-04-29何丹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7期
关键词:歌唱教学活动原则

何丹

《音乐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要遵循全面性、启蒙性的原则,要在各领域内进行渗透交互,从不同角度促进孩子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教育的常规歌唱课存在着一些难以落实的问题,比如师生双方课堂上不能深入地沟通和体验共鸣,孩子缺乏热情,师生不能互动等等。那么,该如何上好基础教育歌唱课呢?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孩子歌唱活动的有效设计。

一、遵循音乐基础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把握时机培养孩子的兴趣

基础教育活动要遵循本身独有的设计原则,既能够使得孩子获得身心愉悦,又能让他们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高,这就需要遵循原则培养孩子兴趣。

1.在儿童原有基础上促进其发展的原则。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在其爱说爱动,新奇好玩的基础上促进其社会化的发展,让孩子能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发展个性,培养兴趣。

2.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相适应的原则。音乐教育活动本身就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引导孩子感受音乐的时候,要结合歌曲和活动的本体,不能剥离其中任何一个方面,也就是说要达到有机的结合,使孩子有切实的感受。

3.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在常规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儿童的相互作用非常大。这个时候教师和孩子类似鸡妈妈和小鸡的关系。师生关系,也会在彼此的亲近中得到发展和推进。

4.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音乐教育活动看似只有音乐本身,但它实际上牵扯到的环节和教育因素相当多,而且在每一个环节都会有相互的渗透和交替。比如活动环节发展孩子的身心,而歌唱和发声环节则是对学生个性,才艺以及习惯的培养。

5.面向全体儿童,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做到面向全体,对好中差做全面的了解和培养。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不但要善于欣赏和鼓励,还要多做补差培优的工作,使得孩子都能得到机会成长。

二、引导孩子正确发声。把握教和学的方法

教师在歌唱教学中,首先要把握好发声的原则,切忌不让孩子大声嘶喊,或者是随心所欲,干巴巴地发声歌唱。这是一种对孩子歌唱习惯的培养,同时也是对孩子审美习惯的一种引导。另外,在教和学的方法问题上,教师更要循循善诱,做到思路清晰。

1.教师教的方法。教师可以遵循歌唱教学的规律,根据不同的歌曲旋律以及歌词,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直观演示的方法,让孩子看到歌曲中的一些新鲜事物,并且增加一些知识。也可以根据节奏等音律,采用变换角色的方法,将孩子代入其中,和孩子一起走进去再退出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惯常的模式,就是谈话和讲解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些重点学习的内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2.学生学的方法。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的。作为教师更要注重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首先要从孩子的模仿能力入手,教师做师范之后,孩子就会跟着做各种学习。另外可以采用设疑的方法,让孩子进行预知结果,激发其兴趣。其次还可以让孩子进行整体感知,教师完全将歌曲演绎之后,孩子能够切实体验到美感,从而乐意完成音乐活动。

三、遵从教育活动的一般环节,符合儿童身心成长规律

1.开始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做听音乐做动作,并且进入活动室,这个时候主要作节奏、发声、听音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比如拍手,或者是跺脚等。

2.基本部分。这是音乐活动完成教育要求和任务的主要部分,包括学习唱歌、韵律、打击乐演奏、音乐欣赏等环节。这个部分要全面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审美等音乐素养,教师要投入其中,和孩子互动交融。

3.结束部分。结束部分一般可以利用基本部分的最后一项内容,自然过渡到结束,离开活动室,也可以专门选择律动或舞蹈动作来结束。

四、做好歌唱材料的选择,进行适宜的直观导入

在歌唱材料的选择上,有经验的教师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不能随心所欲。

1.歌词的选择。歌词一是要朗朗上口,或者比较简单浅显,能够让孩子很快记住并理解;二要让内容富于情趣,审美,爱的元素,对孩子的心灵有培育和净化作用;三是要让歌词内容和形式都能够较容易通过动作来表演出来。

2.曲调的选择。在曲调的选择上,要从孩子的身心发展出发,选择音域较狭窄、节奏较简单、旋律较平稳工整、词曲关系较单纯的一些曲调来进行歌唱教学活动。在导入环节还要注意符合孩子成长的规律,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在孩子歌唱教学中要遵循歌唱活动的一般模式,既让孩子充分享受快乐,又要给孩子提供创造性发展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创新改编。

(作者单位:江苏扬中市八桥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歌唱教学活动原则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歌唱十月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