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学的效率
2013-04-29王金杰
王金杰
上个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现代教育提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需要的人才培养要求,即“健全的体魄,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中,第一次将体魄健全视为教育中的首要标准之一。此要求将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地位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强了全世界对体育活动的重视度。此后,全国各地纷纷开始了对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我国高中体育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体育课程的内容开始丰富完善,体育教学方法也逐渐变得具有多样性。但是很多体育教育者没有受过专业系统的教育技术培训,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会出现偏重体育理论传输,轻体育实践导入的现象。导致目前实施到体育教学中的内容与方式有些许的不理想。高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一个过渡,更是步入大学殿堂的重要转折。在面临高考之际,学生肩负升学的压力,往往只关注主科成绩,而忽视掉其他学科。一般来说,体育课程的时间较短,一周之内安排2~3课时。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达到增强体质、发展个性的目的就成为当前体育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对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的分析和优化,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技术升级,有效开展体育活动实践,是当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教学重视不够,教学内容安排存在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大约百分之七十的学校存在对体育课不够重视的问题。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学习任务逐渐增多,学习时间十分紧张。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又得不到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升学考试必考科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很多地方的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而学生和家长自然乐于接受这种可以挪出更多的时间学习主科的结果,不予以过问。但是在终日笼罩在升学压力中的高中时代,体育课能带给孩子们的“身心愉悦”的意义是弥足珍贵的。
(二)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体育教学都是以教师传授体育理论知识为主,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在上课期间容易产生乏味、枯燥的感觉。导致学生在情绪上抵触听讲解、看示范的学习程序,无法真正接受专业体育知识,更无从提及规范的体育实践了。目前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个体的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学生发挥不出自己的优势,导致体育教学收效甚微。
(三)体育教师缺乏、教学设施不足等因素困扰体育教学的开展
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时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体育器材设施不健全。师资力量不足,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教学受到很大的限制,达不到理想中的体育课户外运动的效果。
三、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唤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体育兴趣是认识和从事体育活动的一种倾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体育(或某一个项目)产生了兴趣,表现出了一种求知欲望,这对体育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应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校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运动会上可以通过鼓励、竞赛、奖励等方式吸引学生关注它并积极参与到其中来。这样可以锻炼他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精神和不畏艰难的道德品质。
(二)创新科学体育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老师一味地灌输,学生自己习惯了这种“接受式”教学,不愿意动脑思考、亲身体验。我们改革的重点就在于推翻这种授课方式。“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就是讲授重点,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成为教学中的主人翁。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将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体会他们的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硬件设施
体育师资实力是改变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管理者和实施者。体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教师的素质高低。在硬件设施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加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配置,按照统一的场地器材配备目录进行规范化建设。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天星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