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

2013-04-29曹建新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7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设情境

曹建新

波普尔认为,“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启发新问题的问题。”高中数学问题式教学,就是教师在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习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训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问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课堂教学环节,收到逐层深入、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加强高中数学问题教学的措施

1.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数学知识常常具有很强的连贯性,一般而言,是一个由浅到深、先易后难、环环相扣的体系。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数学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一方面,数学教师可以从旧知识入手,结合新的数学内容,巧妙地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着手,把学生带入到一种与数学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再围绕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从生活体验中吸引到当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来。

2.利用多媒体,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

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来创设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多媒体集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于一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对于一些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视听效果,从而给学生带来一种全新的数学学习环境和对高中数学的认知方式。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中的排列组合时,数学教师可以引用体育盛会中篮球赛或排球赛互握手环节,告诉学生双方队员的人数,让学生计算握手的次数。这里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可能会让数学课堂变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唤起学生的思维与想象,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播放录像,生动形象地再现比赛情境,让学生如临其境,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构建合理的问题体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构建合理的问题体系,就是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围绕问题而组织起来。在数学课堂对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引发出更好的问题、更深入的问题,让课堂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数学课堂的问题设置和课堂效果有着直接关系,问题设置偏离教学内容,或是题目太难太容易,都不利于问题式教学,也是有违数学课堂教学规律的。问题教学是一个由浅到深,逐步深化的过程。只有能让学生解决,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问题,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的乐趣,从而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问题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数学问题要有新鲜感和很强的趣味性

教师要广泛搜集教学材料,再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筛选,争取教学的材料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唤起学生内心解决问题、探知事理的渴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问题要具有科学性,要有针对性

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设问,提难度适宜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积极思考所提出的数学问题。

3.问题要注重与实践结合

教师要注意课堂上所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现实意义,能够让学生在疑问和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地思考问题,探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圆满地解答问题。通过制造数学教学课堂中的高潮,把数学教学引向课堂教学的纵深处,进一步发挥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问题式教学为促进学生思考而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贯穿数学课堂教学的始终。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创设别开生面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求知欲驱使下,合作互助,完成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问题式教学寓教于乐,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获取成功的体验,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产生新的问题,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新疆博湖县博湖中学)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设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