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历史课如何开展探究式教学

2013-04-29李健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3年7期
关键词:理念情境探究

李健

如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下面笔者就农村中学如何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谈一下个人的浅见。

一、农村中学历史课开展探究式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育理念滞后

新课标的实施,三维目标成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力地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但由于升学的压力,学校的教育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学校既想进行课堂改革,又担心影响升学成绩,探究性课堂教学又处在实验阶段,因此学校和教师对于课改心理上是比较矛盾的,不改不行,改革又有一定的风险,因此探究性课堂教学流于表象。

2.教师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由于身处农村,教师所获得的信息相对较少,外出交流不多,原有知识储备老化。教育理念滞后,缺乏进取心和创新观念,以“耗时低效”来管理学生,对于课堂生成问题、有争议问题采取回避态度。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教学缺乏民主气氛,所提问题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启发性,囿于陈说,不敢打破旧有的思维方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基础薄弱

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而言,农村中学学生的知识面窄、阅读量较小,对于文本以外的知识知之甚少,这成为他们探究的障碍。教师进行拓展的时候非常困难,同时学生无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又无办法上网,更别说探究了。

4.家长认识偏差

家长对孩子跳出农门的期望是非常强烈的,但对于阅读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读课外书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孩子都能自学了还要老师干什么?错误认识不一而足。

二、农村中学历史课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应对策略

1.更新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教学作风民主,师生平等对话,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参与者,学习的引导者,探究问题的指导者,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师生见解兼容的总结者,课堂氛围要相对宽松自由,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即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权利和学习个性,让学生有自己读书、自己找答案的机会和时间。开放、民主、轻松、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对探究试课堂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学生可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地选学感兴趣的、爱好的内容,去拓展想象力,去张扬个性、显示自我、表现自我、创出新的自我。要尊重学生在情境中的多样选择。置身情境一般都会面临某种冲突,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多样选择,重在使学生明确自己做出选择的知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分析为何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权衡利弊,不断地以问题情境冲击原有的价值观。要抓住真实情境,就需要教师具有敏感性,抓住生成具体问题情境的机会。及时抓住学生的问题来开展情景设置,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现有的问题。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知识更新加快,所以教师要不断充电强化自我,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读十几年的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一辈子学习,才能过好一辈子。教师要强化学习“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没有毕业、只有毕生”的意识,自觉把学习贯穿生命全过程,作为生活常态来坚持,做到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2.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一种具有敢于创新精神的宝贵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立性、开拓性、抗压性的特征。学习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创新,更新知识需要创新,运用知识更需要创新。教师要树立开放、创新的意识,注重改造思维系统,善于在消化吸收既有知识、前人成果和他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有切实依据的新观点、新认识,形成改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要确立学习力就是战斗力的理念。随着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和使命任务的拓展,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我们不懂、不会、不适应的东西越来越多。不加强学习,不善于学习,就会在社会变革中丧失核心竞争力。

3.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知识储备和对外交流的同时,更应注重教学素养的提升。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设置探究问题时应注重所设置的问题的启发性、趣味性,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和阅读兴趣,同时问题的设置要有梯度性、拓展性和连续性。注意课前、课中引导探究和课后延迟评价。对于课堂生成问题、有争议性问题不应该回避,既可以当堂评价,也可以延迟评价。重点、难点以启发性问题的方式布置下去,放手也是一种美丽。提高教师的能力素养,不仅关系着本人是否适应时代的要求,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成败和全民族素质的优劣。人民教师是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要力量,是实现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根本力量,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方针能否贯彻,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直接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4.学生应该夯实基础,解放思想、大胆开拓

课堂探究没有知识的储备是不行的,学生在知识储备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是“勤”。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没有不勤奋的,教师可举例进行励志教育。

第二是“谨”。就是要严谨,要具有怀疑精神。

第三是“好”。既是兴趣,也是习惯,鼓励学生博闻强记。

第四是“稳”。就是努力锻炼抗干扰的能力,使自己能够保持稳中进取的昂扬状态。

此外,就解放思想而言,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好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思维特征,大胆想象、主动探索,进行多向性的群体交流,使发散思维向纵深和广阔性发展。关注他人,利于培养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发表评论,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竞争意识更加强烈,使思维交流更为密切,求新求异的发散性思维在竞争中不断得以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新浦区浦南中学)

猜你喜欢

理念情境探究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