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013-04-29赵宏姝
赵宏姝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应该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人际交往必然伴随着一定的情境和交际双方的互动,可以说,这是口语交际的重要特征。如何促进口语交际有效地互动,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关键在于培养表达的兴趣,使他们乐于表达。
一、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育教学中,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教材中的语言因素十分丰富,为我们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强化口语训练,尽量提高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在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关注学生的情感,创造交际机会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要激发、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愿说、爱说、敢说,教师要把握住学生的心理,对学生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给予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感到无拘无束。教师要加入到学生中去,成为学生的伙伴,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氛围,打造亲切、和善、民主的人际情境,让学生轻装上阵,敢于表达。例如,“学会祝贺”教学中的“生日祝贺”片段中:当看到小朋友带着礼物,祝贺自己的生日录像后,教师请这名同学说说当时的心情。这位同学说:“我很高兴,很激动”。老师进一步追问:“怎么个激动?”他说:“好几天都在想这件事。”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他内心深刻的激荡。这样的口语交际训练对他一生都有用,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会用祝贺去温暖别人,也温暖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这种情感的支撑与鼓励。
2.营造和谐氛围,创设交际情境
(1)创设情境,诱发表达动机。低年级学生情感丰富,最乐于扮演角色,又最易于沉浸在角色中把自己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教师需要发挥聪明才智,大胆创新,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地创设生动有趣的、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情境,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让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这样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师组织“我和你交朋友”的活动。课前将教室布置成交朋友的氛围。课始,让学生围坐一起,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教友场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想了解好朋友的哪方面情况,然后各自练习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情况,接着进行全班性的活动。一个同学站起来做自我介绍,并说出了希望教一个什么样的朋友,如果谁愿意和这位同学交朋友,就可以手拉手一起表演一个节目,最后进行个人活动,各自找朋友进行自由交谈。在这项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自由找朋友,自由交流,互相了解到了好朋友的年龄、性格、爱好、学习、家庭等情况,气氛十分热烈。他们在自主、宽松的情境中,既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又加深了同伴间的友谊,更认识到了语言表达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想说、乐说。达到了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的真诚交流。
再如,在教师节前,教师事先安排同学们每个人做一件手工,作为献给老师的节日礼物。安排做手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培养尊师品德,开拓生活面,便于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课上我创建这样的情境:“教师节,老师们收到你们亲手制作的礼物,心情十分激动,我代表老师们再一次向你们表示感谢!不过请问,你们为什么要给老师送这样的礼物?你的礼物是怎样做出来的?在制作中克服了多少困难?能告诉老师和你的伙伴们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他们说得既清楚又明白。
(2)示范引导,师生多向互动。利用现有课程资源,制作相应的电脑动画来引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交际需要。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视图。使学生掌握观察方法,要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弄清事与物、人与景之间的关系,借助文字提示,使学生明白该说什么,怎么说。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听、有说、有评、有议、多向交流,才能达到真正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教师也参与到活动之中,导而有序。这是师生间相互交流的一种沟通方式,是双方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
例如,为了教学“有礼貌”,我根据生活情境,把文中人物具体化。老师扮演图中成人角色与学生交流,这样既扩大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范围,又使学生处于与教师同等的地位,气氛更加融洽,更有利于学生自由发挥。通过示范、表演、问答、评价、辩论等多种方式,使学生明确口语交际要求和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此时,老师也要注意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走到他们身边,给他们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使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参与。在整个活动中,要求每个人竖起小耳朵耐心地做个“小听众”,倾听之中加以分析、理解、感悟。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楚或表达不准确,可以号召其他学生采用“我认为”,“可以这样说”等婉转的语言,启发、引导、改正。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训练的态度,培养其交流的意识向理想的方向发展,结果并不重要。
二、因势利导,拓宽交际渠道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还需放在大的语言环境之中进行,因为语言的实践过程需要大量的课外实践,使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口语交际在课外有着广阔的天地。因此,为学生拓宽口语交际渠道,创设更多的实践天地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中,注意捕捉口语交际的突破口,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思想感情的爆发点,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效果十分理想。
例如,一次我出差回来,一进校门就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他们那种高兴劲儿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搂着他们蹦啊、说啊,贴贴脸、击击掌,感情已到无法抑制的地步。于是我带着他们走向教室乘兴而“导”。以“老师回来了”为题,进行练说,他们急着向我抒发情感,汇报学习、生活情况,我也向他们讲自己的感受。
课程改革就应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学有用的知识,也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引导他们走进生活。教师随时留心孩子们的生活,从中捕捉最佳学习语文的契机,使语文交际指导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
一段时期以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发现孩子们生活中有严重的浪费现象(不爱惜粮食、作业本等)。结合新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学习,在口语交际课上,我首先请他们观看自制的录像片,然后引导比照“规范”分析本人和本班同学的不规范言行,引导他们就某一方面展开充分的讨论,提出各自的观点,然后要他们把自己的认识写下来。此次小练笔有不同的题目,从多个方面对不规范的行为进行剖析,大多数孩子的观点明确,而且能运用具体事例,引用名言警句,指出不规范行为的危害性。这样的系列活动不但对同学们的言行是一次净化,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和鉴别能力。从生活实践与个人的亲身体验中懂得了知识与生活之间密切联系,达到了寓教于乐,教书育人双成收获的目的。
此外,加强口语交际训练也可提前渗透语文写作知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训练。
1.自由练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有好的学习的愿望。多鼓励、少挑剔,也是一种有效促进的手段。
我利用课前三分钟,引导学生大胆自由演说,话题不限,方式不限。让学生把自己在社会、学校、家庭中看到、听到的或亲身经历的,联系自己的体会以“谈天说地”、“我的发现”、“你们说对不对”等形式无拘无束地谈谈、说说、问问、议议。例如,抗击非典时,针对当时的特殊环境,班组有的学生家长去支援工作,晨练中请他们发表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即使有危险,工作也要有人去做啊!所以阿姨上前线,我们同学和老师就是你在家的朋友,请让我们来帮助你吧!”多么富有人间真情的话语,它如一股暖流在每个人心中涌动。这真挚的言语不是精心的提炼,而是孩子们心底自然流淌出来的真实情感,有了这样的体验,又怎么不让人有感而发呢?
2.开展练笔
协调各科教学,根据学习与活动内容进行口语交际,抓住学生的生活实践设计练习小内容。如美术课上,他们制作“会动的小纸人”让他们说出制作过程,制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出其中的乐趣与感受。又如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周,要学生明确自己是学校一员,有保护学校设施的义务。对于“随地扔弃物”、“随手摘花”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学在交流、争辩的过程中训练口语,及时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
3.日积月累
教师应让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专门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可以把书刊、报纸或从电视、网络中听到看到的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充实自己的“词库”。
除此之外,利用各种主题班队会、联欢会、辩论赛等学生喜欢的话题,引导孩子们在活动中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还可以带他们走出课堂,参加社区文体活动及公益劳动,这些活动不仅对学生是一次次思想教育,更是一次次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绝好机会。与家长联系,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针对“校内”、“校外”情况进行双方反馈,这个反馈则由学生本人来完成,这本身也是一种自我评价,自我认识的教育过程。
一位诗人讲过:给镜子一缕阳光,它能映射出一片天空,给心灵一缕阳光,它能反映出一个美丽的天堂。语文学科有其特殊的人文性,一切发展都离不开锻炼。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乐说,从而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十分必要。
(作者单位: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