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宝章:说不尽的凤凰岭

2013-04-29张越

中关村 2013年7期
关键词:财主老爷高粱

张越

说起凤凰岭,著名的古典园林和明清史地研究专家张宝章先生有说不完的故事。

早在1958年,张宝章先生就与凤凰岭结了缘。先生正是从这一年起在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宣传、文教和政协工作,曾任海淀区副区长和海淀区政协主席。而正是这一年,凤凰岭山后的北安河路北那一片土地,由昌平划归海淀。张宝章先生特地为此来到凤凰岭及周边地区考察。

来到这片并不出名的青山绿水之间,张宝章先生却即刻被这野趣天成的风景所吸引:奇峰千姿百态,争奇斗异,神女峰荡气回肠,雄师峰龙盘虎踞;怪石林立,行神兼备,如玉兔凌空,如石猴戏天,如情侣私语,如仙人足迹;神泉绵甜爽口,元素丰富,加之古松、古柏、古银杏等各类古木参天,大自然这鬼斧神工般的造诣让人不禁感叹!

此后,张宝章先生曾多次到访凤凰岭,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先生还到凤凰岭中龙泉寺的天王殿住过半年,不仅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风土民情,为其后来对海淀史地民俗文化的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老爷山变身凤凰岭

凤凰岭位于海淀区聂各庄境内,解放前,当地人都叫它“老爷山”。山上有座龙泉寺,寺里的正殿、配殿中,除供奉有如来佛、弥勒佛、观音菩萨、地藏菩萨之外,还有一座偏殿名叫“魏老爷殿”,殿里供奉的神仙叫做“魏老爷”。提起魏老爷的故事和传说,方圆几十里的老年人们大都能讲出一二。

相传魏老爷是个扛长活的出身,因家境贫寒,他自幼便在山下的一个财主家当长工。这样一干就是几十年。魏老爷身高力大,大手大脚,能吃能干。一年夏天,魏老爷给财主家种高粱,足足三十亩地,可他一个人挥大锄,一会儿便种完了。原来,魏老爷在这块地里只种了五棵高粱苗——地的四角一角一棵,土地中间一棵。财主知道后,赶到地里一看,气急败坏地狠狠说道:“你、你……干脆就给我剩一棵苗子算了!”魏老爷一听,便抄起锄头砍掉四角上的四棵高粱苗。此时,财主已经气得倒在了地上,而魏老爷却指着地中间那棵高粱苗说:“东家您放心,到时候保证不会给您少打粮食的!”

春去秋来,财主地里魏老爷种下的那棵高粱苗长了足有几丈高,又粗又壮。只见高粱头上成熟的大穗子通红通红的,远远望去,那棵高粱好似一棵参天的大红树一般。这天,财主派了派了三挂大车到地里收高梁,只见魏老爷挥起棍子只敲打一下,一挂大车就装满了。就这样,一天过去,也不见高粱粒子少。财主看到后,露出了无尽的贪婪之心。于是他抢过魏老爷手中的木棍,可谁知,高粱粒一颗也不掉了。此后,他不但不对魏老爷心存感激,反而更加薄情。终于,魏老爷离开了财主家,他来到西山上以后就不见了。当地村民们都来寻找魏老爷,却怎么也没能找到,而是在一块山石上发现了一双大鞋。大伙儿都认定魏老爷定是“坐化”了,成了神仙。于是便将魏老爷“坐化”的那座山称为“老爷山”,并在山上的“龙泉寺”里专门修建了一座“魏老爷殿”。

直到1943年,当时的北平国民党保安团司令田维村来到此地,寻找“吉壤”。他看到左边的山峰像虎,右边的河谷似龙,山坡黄土拥聚,若莲花托举凤凰起舞,实乃一处龙凤呈祥的风水宝地。然而,有位村民却告诉他,这片山地经常有豹子等野兽出没,岩石下的石匣和山洞都成了豹子的藏身之地,历来被称作“豹窝”,是凶险之地。田维村听后大惊失色,连忙赶回城里同岳父梁百万商量。梁百万沉思片刻,提笔在宣纸上书写了“凤凰岭”三个大字,并于1935年夏天,花去一百块银元请当地石匠田永胜、李进旺等人,将其凿刻在岩石上。据《北京文物词典》记载,这三个大字是北京目前发现的最大摩崖石刻。

田维村曾先后将其岳父母葬于此处。“文革”期间,墓穴被盗之一空,衣、发狼籍穴室。然而,梁百万当年书写的“凤凰岭”三个苍劲的大字,却遗存在峭壁上,成为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为游人津津乐道。

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张宝章先生再访凤凰岭,这一次游览后他写下一首诗《凤凰岭踏青》。诗云:

霞光明,螺黛青,迤逦西山卧长龙。清泉常伴龙泉寺,展翅欲飞凤凰岭。潭碧悬飞瀑,塔高响铎铃。最是北魏立佛古,石殿千载古修行。

不久后,这首诗被《北京晚报》发表,凤凰岭名声远扬,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直到今天,凤凰岭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海内外的游客。其中佛、道、儒等宗教文化以及古东方养生文化的遗址、遗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厚,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时间推移,随着人们对凤凰岭自然风景区内涵及外延的不断理解,凤凰岭自然风景区的魅力早已超过地域的限制,而扩展到以凤凰岭山为原点,半径可以外延到阳台山、鹫峰,甚至与香山相连。这绵延数公里的土地,却贯穿起中国近千年以来的历史文明。

在金代,金章宗完颜璟在中都西山一代,选择山势高耸,林木苍翠,有流泉飞瀑,又地僻人稀的山林间修建了八大水院。这八大水院至今都还在,但说法不尽相同。一些学者认为这八大水院中六处水院都在海淀,有四处都在北安河地区。沿着驻跸山、金山、阳台山一字排开,由北向南分别为:

圣水院,现今称黄普院,位于凤凰岭风景区南侧,原为金章宗黄普院旧址;香水院,现今为妙高峰法云寺,俗称七王坟,墓主人为清道光帝第七子奕缳;金水院,现今为金山金仙庵,又名金山寺;清水院,现今为阳台山下的大觉寺;潭水院,现今为香山公园香山寺的双清别墅;泉水院,现今为玉泉山的芙蓉殿;双水院,现今石景山的双泉村北,称为香盘院;灵水院,现今为门头沟妙峰山仰山的栖隐寺。

从金章宗八大水院,到清朝皇家园林,再到今天这片古代遗址建筑群,近千年的跨度使这一片区域几乎成为中国文化历史的一块巨大的活化石。张宝章先生认为,保护并开放八大水院,并修复白沙滩的云翔祠堂,进而将地理区域拓展到植物园东边的曹雪芹故居和曹雪芹小道,并将诸景观串联起来,不仅能大力发展旅游事业,其对于古代贵族生活和事业的研究也将产生重大的贡献。

中法文化交流的溯源

除了鬼斧神工般的自然景观和载满历史之凝重的人文景观,以凤凰岭为中心的北京西山一代还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溯源地。

2005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大学的演讲中,追溯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渊源,尤其提到:“196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人圣-琼·佩斯的长篇杰作《远征》(《阿纳巴斯》)就是他在北京西郊的一座道观中完成的。”

是什么吸引琼·佩斯前来北京西山呢?这不禁要提到中国教育家李煜瀛先生。

张宝章先生介绍,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的李石曾先生早年曾发起和组织复发勤工俭学运动,从而奠定中法文化交流的基础。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李石曾先生随清政府驻法公使孙宝琦赴法留学。1912年李石曾和吴稚晖等人在北京创立留法俭学会。到了1917年,李石曾应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北大生物系教授。他一边教书,一边继续为赴法勤工俭学奔走。他和蔡元培等人在北京建立了华法教育会和留法勤工俭学会。1920年,李石曾在北京创办中法大学,校址就选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同年,他得到孙中山和广州政府的经济支持,在法国建立里昂中法大学。

李石曾无形之中在中国与法国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吸引许多法国人。由此一来,琼·佩斯的到访就并不偶然。

时光再次溯回,1912年,医生贝熙业来到北京,之后,他来到京西阳台山鹫峰脚下一个叫做牛鼻子山的地方租了一片土地,并与房主签订99年的租期,建造起了这个带有南欧风格且中西合璧的别墅山庄,以便工作之余来此休息。人称“贝家花园”。

当时温泉村西还有一座石桥,因年久失修自然倒塌,行人和来往车辆都难于通行。为了通行方便,贝大夫又出资修建了一座新桥,受到附近各村人们的赞扬,竣工后,在桥栏板刻上了 “贝大夫桥”四字。

当时贝大夫每次从城里来山庄,都会在路过的村中停下,遇到村里有人患病,他就免费诊治,诊断后,他还将药箱中携带的药品送给村民,附近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他居住的山庄为“老贝家”。

贝大夫不畏艰险,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全心全意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他承担起为共产党秘密运送药品的任务,因此他的住所东城大甜水井甲16号(今22-24号)和西山贝家花园就成了平西抗日根据地与北平城的秘密交通联络站。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之后。在北平燕京大学执教的英国林迈可教授(Michael Lindsay)因同情和帮助八路军而遭到日本军警的搜捕,逃离燕园,经温泉、黑龙潭就是先到达贝家花园,然后与八路军的游击队联系上,再翻过妙峰山,越过永定河,到达斋堂的马兰。在这里见到了领导平西抗日根据地的聂荣臻、萧克、吕正操将军。

在这一片土地上发生的中法友谊的故事讲也讲不完,而将这些人物和与其相关的故居、古迹串联在一起,正是中法友谊的见证!张宝章先生说:“保护、修复好这些人文景观,并向世界人民开放,以此来见证中法友谊,为世界和平作出最好的诠释,这才是这片景区最大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财主老爷高粱
我终于认识高粱了
高粱名称考释
高粱红了
财主的刁难
王勇智斗财主
厨师与老爷
目不识丁
忍耐富贵
大财主变乞丐文艺
土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