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庸》中的教育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2013-04-29李俊超

学理论·下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庸家庭教育

李俊超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中庸》经过漫长的时间验证,其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在教育方面尤其是家庭教育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丰富而宝贵的经验。认真总结和学习这些经验对于当前改善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庸思想;家庭教育;《中庸》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42-02

《中庸》作为儒家的经典之作,也是教育哲学的典范,其中蕴含着儒家几千年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庸》里讲述了很多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以及如何实现教育等主张。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教育思想,毫无疑问是我国教育遗产中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本文针对《中庸》中的教育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做一个初步探讨。

一、中庸思想

“中庸”所指的是儒家的一种态度,即采取一种中立的方式——调和折中。是处在“过”与“不及”之间的一种适度的把握,是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一种观念。

首先,中庸是一种思想方法。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认为中庸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准则的最高标准。“中”指的是正,合乎一定的标准,也就是不歪,即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没有超过之处,也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庸”并不是我们所指的平庸无为的意思,这里就是“用”的意思。关于对“庸”的解释,程子认为是指“不易”。不易,即不会改变。因此,中庸是指恰到好处的作为。简括一下,就是在思想上要在两端之间把握适度的原则。这是“中庸”作为一种观念上的指导思想所具有的意义。

其次,中庸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态度。中庸中讲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而其中与民,其斯以为舜乎!”就是说舜可以算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人,他喜欢向人提问请教,又喜欢分析研究那些浅近平凡的话语。对他人能宽容以待,包容错误,褒扬优点。他掌握着“过”与“不及”两个极端的偏向,采用中庸之道来治理人民,这就是舜之所以无人能及的原因吧。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得出,选择中庸之道,并且能一直在为人处世上坚持下去,与此同时,从“中”的角度出发去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至善至美的地步。这是“中庸”作为一种方法上的指导所具有的意义。

二、《中庸》思想中有关教育的内涵

(一)《中庸》思想中蕴含的教育目的

《中庸》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诚”(认识自我)和“至诚”(实现自我)。“诚”是实现自身品德修养的基石,贯穿在万物的始终。随着时间的延续,这个道理会一直流传下去并且最终得到验证,直至源远流长,承载万千事物,并且对人们生活和观念都有方方面面的影响。

(二)《中庸》思想中蕴含的教育前提

《中庸》的开篇讲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指出性就是上天所赐予万物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禀性,也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这说明,教育的前提是天道。第一,天赋和才能不是自身发挥出来的,人的价值的展现需要一步步的诱导和启发;第二,教育是一种辐射性的活动,把遵循本性的东西经过修饰后推广开来,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所在。教育应该在寻求解决各种问题方法的基础上遵从于人的内心,才能使天赋的善性发挥出来。

(三)《中庸》思想中蕴含的教育方法

《中庸》中对于教育的过程和步骤都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其中,“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十九章),就是说要广博地学习知识,详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析,切实地执行。仔细地讲,就是首先要广泛地学习分门别类的知识,涉猎各个领域,培养旺盛的好奇心。然后在这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对所学的东西加以质疑,经过一定的仔细思考,辨别其中的是非对错,最后脚踏实地地去做,使学以致用。“学、问、思、辨、行”如今也被很多的中小学作为校训所用。孔子也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荀子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可见这一道理在一定意义上都得到儒家学派人士的肯定。

“学、问、思、辨”,这属于“知”的范畴,“行”是实践的部分。因此,重视训练和实践活动是中庸思想强调的学习的第二大主要部分。“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以。虽愚必明,虽柔必刚。”别人一次能做到的,自己就是做一百次也一定能做到;别人十次能做到的,自己去做一千次也能做到了。学习就应该有这样坚韧的精神,即使是再柔弱的人,也能变得刚强起来。这和我们文学上讲的“水滴石穿”“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卫填海”等有异曲同工之妙,旨在说明只要坚持不懈,不放弃,不断地努力,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三、家庭教育

严格来讲什么是家庭教育呢?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在家庭中自觉地、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的教育。

家庭是人自降生以后最初接触到的环境。因此一个人一生中最先接受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建构及其身心健康的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为重要,因为家庭教育的时间要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同时,家庭的教育质量可能会决定一个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的重点应该包括下面几个内容。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第一堂课便是生存。生活、道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的习惯都非常重要,对培养孩子积极的性格和健全的人格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其次,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性格。性格是一个人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一种稳定的习惯和态度。再次,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一种心理品质。人格决定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调。只有拥有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形成健康的心理环境,继而才能建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因此,积极的生活态度、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孩子成长起决定性的作用。

四、中庸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物质文化的变化,家庭教育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第一,对孩子太过溺爱。父母是孩子的长辈,理应受到尊重,但是如今现实里父母的角色似乎并非如此,父母变成了孩子的奴隶。孩子要什么,家长就想尽办法达到什么样的条件,百依百顺,一味满足孩子。这样把孩子当作温室花朵,大小事情家长大包大揽的后果就是无形中把优越感渗入到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渐渐变得娇蛮跋扈,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同时这种教育方式剥夺了孩子自己思考的权利和机会,使其缺乏战胜挫折和打击的勇气和信念。这就是当今学生自杀事件屡见不鲜的最大原因。用中庸的思想来讲,任何形式的爱都不应该“过”。家长要把握好合适的度,让孩子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不应该让孩子失去自由翱翔的翅膀。中庸里讲的“过与不及”即是事物的两个极端,犹如天平一般。家长给孩子的爱和关心应该处在天平的合适位置,才能保持平衡,这样孩子才能健康自由地发展。只有适度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反之,便给孩子造成一种伤害。因此在这一点上,我国古代儒家的中庸思想告诉家长,爱和教育是一杆秤,有合适的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对孩子评价和要求的绝对化。“听话”“真棒”或者“太笨了”“不听话”“不是好孩子”是家长对孩子进行评价时使用频率较多的语言,这种判断标准是孩子是否达到了家长的要求条件。这种一直被很多家长使用的评价具有一定的绝对性。有的家长,甚至会对孩子实行一些强制的手段迫使孩子改变自己的本性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发展,这种方式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违背成长规律的。总而言之,极端的评价方式和绝对的要求忽视了孩子本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以及个性特征。中庸思想认为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应该是天性。天性是上天赋予的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依靠后天的诱导和启发才能发挥出来,过分的限制只能适得其反。这一思想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就要给孩子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平台,进行合适的引导,这样才能一步一步靠近预先设定的目标。

第三,对孩子要求过高。家庭教育要遵从孩子的生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如今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进步”,给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了许多诸如钢琴、奥数一类的课程。众多的课业负担压在孩子身上,但是家长仍旧不惜一切代价要达到把孩子培养成所谓的多才多艺的家庭教育的目标。诚然,“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但是如今的这种状况将中庸思想要表达的意思扭曲了。首先,这一过程里的实现是建立在第二点中“尊天性”的基础上的,家庭教育不能无视天性而一味地追求结果。其次,中庸思想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在于“明诚”即认识自我和“至诚”即实现自我。但是在无视天性的情况下,太高的要求使孩子逐渐失去了认识自己本身的能力,那么实现自我更无从谈起。在家长的辅助下,发挥孩子的天性,最终使得孩子的自我价值得到体现,这才是中庸思想启发下的家庭教育的最高目标。

五、中庸思想给家庭教育的启迪

家庭教育作为贯穿人一生的一种教育形式,其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中庸思想对家庭教育而言举足轻重,其作用源远流长。

首先,家庭教育要尊重孩子的禀赋,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来发展上天赋予的本性。每一个孩子都不是其他孩子的复制品,更不是家长实现愿望的机器人,因此成绩和排名不应该作为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每个孩子的天赋和才能都应该得到认可,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尊严,每个孩子的价值都应该得到体现。符合孩子自身特点的家庭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家庭教育。其次,家庭教育要培养孩子足够的自信和乐观。有了内在的品质才能成就孩子的幸福感。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相对自由的环境,使孩子具有乐观积极的品质,这是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点。

总之,中庸之道强调的关于教育的理念,是一种追求和谐的精神,对家庭教育的实施有着正面的指导性的帮助。研究中庸思想对家庭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戌国.四书校注——《中庸》[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3.

[3]贾璐.从中庸之道探析素质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6).

[4]丹明子.中庸的智慧[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6.

[5]张太石.论中庸之道的教育思想及启迪[J].科技信息,2008,(36).

[6]刘英为.浅析中庸思想[J].南方论刊,2007,(10).

[7]樊华强.中庸教育哲学思想探微[J].哲学研究,2007,(3).

猜你喜欢

中庸家庭教育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朱子《中庸章句》的诠释特点与道统意识——以郑玄《中庸注》为参照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