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2013-04-29林燕
摘 要:专业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水平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实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针对当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从学校科学定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7-0087-02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依托,是高等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专业建设水平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实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显著特点是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其专业设置能更广泛地与地方经济及社会接轨,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更加适合全方位社会需求。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很快,办学水平有很大提升,但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学校发展,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今天,如何切实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这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切合实际的定位
专业建设缺乏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的思想,特色不鲜明,专业趋同性严重,定位不准确。片面追求“高、大、全”,没有在实质上对专业建设进行内涵改造。没有和企业组成战略联盟,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就业去向调整专业方向和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仅注重形式,对内涵理解的不透,缺乏深层次研究和探索。提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空洞,缺乏必要的措施保障,没有详细实施过程。有的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了制定方案而制定,不是为了指导人才培养过程。如有的院校提出的“3+1”人才培养模式,由于专业背后没有强大的企业群支持,没有一定数量的实践基地支撑,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多数认为就是时间上的“3+1”,在“1”这个环节上究竟要做什么,校企如何联合培养人才,怎么加强管理和进行质量监控等还没有好的办法。
(二)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专业教师数量不均衡,制约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有的专业特别是新办专业,教师数量少,整体水平低;二是师资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偏多,教师中高学历人数少,缺少“双师型”教师;三是教师到现场实践锻炼落实得不好,工作不实,真正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更少,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四是教师学术水平偏低,标志性成果少,成果档次低,有些已有的成果偏离从事的领域,缺乏稳定的研究方向,不能为地方经济和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专业中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五是教师的教风还须加强,有些教师缺少奉献和敬业精神。
(三)专业招生规模不稳定
有些专业不按教育规律确定学生规模,而是按市场情况定招生人数,学生人数忽多忽少。人数少时,教育资源配置严重不合理,办学效益不高;人数多时教师配备跟不上,资源不够,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封闭办学,资源不能共享
由于工作量等原因,专业存在着课程自我封闭、封闭办学的问题。专业的所有课程都自己开设,由于不是自己本专业的课程,配备的教师有限,有的一类课程就一个教师讲授,所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总看见一个面孔。这类课程最突出的问题是实验不好解决,没有课程建设过程,课程和课程之间的联系不清,使课程的整体结构不完整,效果很差,影响专业整体水平的提高。
(五)实践性教学质量不高
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这是当前所有教学环节中存在问题最多的。
1.实验教学质量不高。一是实验水平不高,有的专业实验基本是按照能开出多少来设置,表面上看实验开出率很高,但实际上有很多实验并没有开,特别是在专业方向课程中,很少有实验。实验水平不高还表现在综合性设计性试验缺乏,高水平的创新实验少,演示性试验多,学生动手的机会少,在专业课程中表现得更突出一些。二是实验设备老化严重,实验内容陈旧,实验手段落后,影响实验的开出和质量提高。三是新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少,有的学生已招进来,还没有相应的实验室。
2.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实习在走过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甚至已经丢失了已有的人才培养特色。一是认识实习普遍采用校内及听讲座等形式;二是生产实习有的变成了分散实习,甚至有的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地点,学生在实习期间失控。集中安排实习有的也成为参观,学生不能动手,更谈不上顶岗实习,实习效果大打折扣;三是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甚至已有的实习基地在萎缩;四是到外地实习路上和准备的时间太长,学生真正到现场实习的时间短,花了很多钱,效果并不明显。
二、专业建设问题的主要原因
1.各级领导对专业建设重视不够。领导、指导不到位,普遍缺少特色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理念,没有从服务面向和实际办学条件等出发,充分调研论证,做好自身专业发展的规划,专业建设缺乏深层次的研究和实践。
2.专业建设普遍存在重立项,轻建设的问题。质量工程的各种项目、教学研究项目,组织申报材料比较积极,但批准以后没有认真组织、研究、实施建设项目,建设工作不到位,成效不明显,效果不突出。
3.缺少专业领军人才,缺少大项目。没有载体,团队建设方向不明确,队伍带不起来。有的教师读书就是为了学历提高,学习的方向不支撑自己从事的学术方向,青年教师培养缺少针对性和方向性。有的年轻教师讲,知道自己有差距,急需要提高,但不知道怎么提高,有些老教师带年轻教师只能是带教学,其他还有差距。
4.硬件投入少,更新慢,软件方面建设投入多,硬件方面建设投入少,专业实验室的整体水平不高,也存在对专业实验普遍不重视的问题。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实验室水平上不去,学校整体水平就上不去,更谈不上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
三、提高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的途径
1.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需求为出发点,探索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上必须立足地方经济建设需要,使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对原有的已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可逐步加以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上,应强化实践,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课程体系,为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对已有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如“3+1”人才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等,要做好做实,总结经验,逐渐推广。
2.探索先进的专业建设管理办法。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和实践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发展。黑龙江科技学院采取专业建设立项的办法,其具体操作是把专业建设作为项目管理和建设,组建项目建设团队,确定负责人,在建设期内(3年一个周期),定任务、定目标,责、权、利明确,到期以后学校组织验收,验收结果作为团队和个人业绩考核的重要方面,到现在为止已经运行了两个周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从事业发展的整体战略来考虑师资队伍建设,教师要转型,以专业建设为载体,注重改善结构,提高,水平,突出“双师型”培养特点。加强对专业领军人物的培养,培养校名师、省名师、国家名师。坚持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到校外盯课制度,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把这项制度推行下去。教师要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到生产一线做课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一是加强对实验教学的管理,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建立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研究性试验等多种实验构成的实验教学体系;二是搞好校企合作,真正让企业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想方设法解决实习难的问题,要把各种实习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在专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创造有利条件;四是加大投入,保证所有教学环节的经费,保证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和建设水平。
5.加强教学管理。尤其是要完善质量监控体系,要对各教学环节全面进行质量监控,三级监控要落到实处。黑龙江科技学院多年来一直坚持对专业各个教学环节的评估制度,有专业评估、课程评估、专业实验室评估、毕业设计评估、生产实习评估等,通过评估过程的实施,肯定专业建设成绩,找出不足,对专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专业必须有特色。特色是专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特色要靠积累,靠文化积淀,有特色的专业,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总之,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建设水平,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工作,就当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来看,专业建设质量是龙头,必须花大气力做好这项工作。专业定位、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要靠长期的坚持和积累,这也是一所学校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林燕.普通工科院校实验室建设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
[2]代明君,张凤武,谭平.提高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10).
[3]郭建耀.关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强化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书育人,2012,(36).
[4]郭秀颖,刘玥,吕秋君.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