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粳稻新品种(系)筛选及评判
2013-04-29周龙根等
周龙根等
摘 要:对15个晚粳稻新品种(系)进行单晚栽培筛选,并用灰色评判法对产量等8项性状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丙10-30、秀水134灰色综评值G>0.80,为优级;丙10-709(糯)、丙11-135、丙09-03(早)、丙11-121等4个品种的G值介于0.75~0.80,为良级;丙11-701、丙11-139、丙11-05、丙09-03(迟)等4个品种的G值介于0.70~0.749,为中级;11-737(糯)、丙11-33、丙10-139、丙11-107、丙11-115等5个品种的G<0.70,为差级。据此,提出丙10-30、丙10-709(糯)、丙11-135、丙09-03(早)、丙11-121为继续试验试种的优选新品种。
关键词:晚粳稻;新品种(系);综合性状;筛选评判
中图分类号 S51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07-67-03
秀洲区是浙北单季晚粳稻主产区,近年来平均单产已达560kg/667m2的高产水平。开展晚粳稻新品种(系)的引种筛选是鉴定出优良高产新品种的重要环节。推广种植的晚粳稻品种不但要求高产稳产,而且还要求分蘖强,多穗大穗,耐肥抗倒,熟期适中,抗病、优质等综合性状优良。为了筛选适于当地种植的优良新品种,于2012年开展引种试验筛选,并采用多目标灰色综合评判,为新品种的选择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品种(系)共15个,见表1。新品种(系)均由嘉兴市农科院选育提供。以生产上晚粳主推品种秀水134为对照[1]。选择最高苗、有效穗、齐穗期、株高、每穗总粒、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8个主要性状为筛选评判内容,并确定最优性状参考值。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嘉兴市秀洲区农科所实施。试验区土壤属黄心青紫泥,肥力中等,前作为小麦。试验于5月27日播种,6月18日移栽,行株距23.3cm×16.5cm,栽1.73万丛/667m2,丛插2本主苗,小区面积13.3m2,3次重复,随机排列,操作同天完成。试验区施化肥纯氮16.1kg/667m2、钾肥5.0kg/667m2。试验区内不防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
2.2.2 丙10-709糯 综合评判值居第3位,G=0.797 7,等级评语为良。试验平均单产611.8kg/667m2,居第1位,比对照秀水134增产12.92%,差异达显著水平。该品种高产稳产性好(HSCi=2.93),表现株叶略松散,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分蘖较强、穗数较多,穗颈直立,穗大,着粒密,结实率中等,千粒重偏小,灌浆略慢,熟色较好。试验最高苗22.4万/667m2,有效穂19.1万/667m2,株高93.9cm,每穗总粒166.4粒,结实率89.2%,千粒重21.5g,齐穗期比秀水134早4d,为早中熟晚糯品种。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2.2.3 丙11-135 综合评判值居第4位,G=0.778,等级评语为良。试验平均单产602.1kg/667m2,居第2位,比对照秀水134增产11.13%,差异达显著水平。该品种高产稳产性好(HSCi=-0.68),表现株叶较挺,叶略宽,叶色稍淡,半矮生形态,茎秆粗壮,株高略矮,分蘖较强,穗数较多,穗型中等,结实率和千粒重高,熟色好。试验最高苗22.4万/667m2,有效穗18.9万/667m2,株高88.8cm,每穗总粒125.2粒,结实率95.4%,千粒重27.4g,齐穂期比对照秀水134迟3d,为中熟偏迟晚粳品种。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2.2.4 丙09-03(早) 综合评判值居第5位,G=0.762,等级评语为良。试验平均单产595.9kg/667m2,居第3位,比对照秀水134增产9.99%,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品种高产稳产性中等(HSCi=7.83),表现生长较繁茂,株叶挺,茎秆粗壮,株高适中,分蘖较强,穗数适中,穗型较大,结实率较好,千粒重中等,着粒较密,熟色较好。试验最高苗21.9万/667m2,有效穗18.2万/667m2,株高95.4cm,每穗总粒152.7粒,结实率89.9%,千粒重24.3g,齐穂期比对照秀水134早4d,为早熟晚粳品种。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2.2.5 丙11-121 综合评判值G=0.755 9,等级评语为良。试验平均单产589.7kg/667m2,居第4位,比对照秀水134增产8.85%,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该品种高产稳产性中等(HSCi=7.68),表现苗色淡绿,繁茂性好,株叶较挺,株高适中,茎秆粗壮,分蘖与穗数中等,穗型大,灌浆较快,结实率高,千粒重略低,后期转色好。试验最高苗20.6万/667m2,有效穗16.8万/667m2,株高93.6cm,每穗总粒159.6粒,结实率94.7%,千粒重23.7g,齐穂期比对照秀水134早3d,为早熟晚粳品种。建议继续试验试种。
3 小结与讨论
应用灰色综合评判分析法进行晚粳新品种鉴定筛选,可将众多性状综合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克服了以往仅用产量评价品种的缺点,有利于育种者及试验者对新品种(系)的全面评判和选择。分析结果表明,晚粳新品种丙10-30、丙10-709(糯)、丙11-135、丙09-03(早)和丙11-121高产稳产性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适宜嘉兴地区单季晚稻种植,为继续试验试种的优选新品种(系)。
参考文献
[1]李老虎,严冬晖.晚粳稻新品种秀水134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6):84,87.
[2]严明建,赵正武,吕直文,等.HSC法与稳定性参数在水稻区试中的应用[J].作物研究,2002(1):17-19.
[3]郭瑞林,薛国典,宋长江,等.早代组合灰色综合评判理论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995,11(4):246-250.
[4]陈晖,周佳民,黄晖,等.中籼迟熟水稻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种子,2008(11):105-107.
[5]周杨.灰色系统理论在评估水稻新品种上的应用[J].浙江农业学报,2000(3):168-169.
[6]顾才东,李华,武绍湖.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综合评价水稻新品种[J].安徽农业科学,2003(1):98-102.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