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源于昭潭

2013-04-29刘后昌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湘潭县湘潭湘江

刘后昌

湘潭这块土地,商周时为荆楚地域。战国属楚。秦置临湘县,今县地属临湘县,隶属长沙郡。西汉置湘南县,今县地湘河口(涟口)以北属临湘县,以南属湘南县,县治在今石潭镇古城村。新中国成立初期,古城村尚残存长约1000米、高2米、底宽5米的夯土城墙,其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00米,东南宽约200米。尚有护城河遗址,当地称“古城间子”。

梁天间年间(502-519),分阴山县置湘潭县,湘潭之名自此始,迄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唐天宝八年(749),湘潭县地大部分划归衡山县,其余部分南起凤凰岭,东至军山,北达金田,西至马家堰和茶恩寺一片土地与衡山县北部合并,新设湘潭县,县治在洛口(今易俗河镇)。至此,湘潭县名地一致。

“湘潭”之名,一般认为源于其地理特征。一种说法,因地处湘江弯曲地带且又多“潭”而得名;一种比较公认而广为接受的说法,得名于昭山下湘江中的湘洲潭,即昭潭(昭山下的深潭)。

昭山位于湘潭市东北约20千米的湘江东岸,地处湘潭北大门,为南岳七十二峰之一,长、株、潭3市交界处。相传周昭王南征至此,故名。周昭王,姓姬名瑖,西周第四代国王,《史记》称他为昭。昭王十六年(公元前980年)率大军南征荊楚,十九年攻楚国,全军覆没,“南征不返,卒于江上”。明末王夫之《昭山东省孤翠词》曰:“日落天低湘岸杳,近目笼葱,独立苍峰小,道是昭王南狩道,空潭流怨波光袅。”昭山海拔185米,并不高,却是旧时“潇湘八景”中的“山市晴岚”。每逢雨后初晴,万丈霞光撒在山间,色彩滨纷。北宋书画家米芾将此景观绘成《山间晴岚图》,列为“潇湘八景”之一,并题诗:“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醉从毛不须招。”明代周九烟曾以“山市晴岚” 为题赋诗曰:“蜃楼曾诧海门东,此处奇峰便不同。天宇诈收朝霞后,人家都在旭光中。金银气眩千岩丽,龙虎云凝七国雄。谁信湖南培此地,举头緲缈似瑶宮。”

昭山下临湘江,江有深潭,名为昭潭。北魏《水经注》载:“湘水北经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测,亦谓之曰湘洲潭。”晋《湘中记》称“昭潭其下无底,湘水最深处也”,古人甚至疑其为“石穴”,可“直通洞庭”。

昭潭在历史上的影响和名气不亚于昭山,“湘潭”源于“昭潭”有一定可信度。早在唐代,诗人杜易简就借昭潭描写爱情故事:“昭潭深无底,橘洲浅而浮。本欲凌波去,翻为目成留。愿君稍弭楫,毋令贱妄羞。”元代文学家揭奚斯亲历昭潭有诗:“灏色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清风人,吹笛昭山上。”明代文人陈贽对昭潭月色感慨道:“水滨何处问昭王,但觉澄潭景异常。月色一轮天上下,波光万顷夜微茫。”清代文人李有藻认为去昭潭泛舟有神仙般的感受:“白云飞向船头坐,我欲卧时云亦卧;起来云向水中飞,仿佛乘槎天上过”。

昭山因周昭王得名,昭潭因昭山得名,湘潭因昭潭得名,这正反映了地名命名的规律吧!

猜你喜欢

湘潭县湘潭湘江
湘潭县:致敬革命先驱 赓续红色血脉
湖南省湘潭县农村房有“身份证”了
湘江渡
悠然湘江上
湘潭是个好地方
红三十四师浴血奋战湘江之侧
湘潭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研究
湘潭大学艺术学院作品选
我的青春我做主 本刊在湘潭县举办初中生演讲比赛
湘潭县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声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