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2013-04-29古玉
古玉
摘 要:如何构建科学的人生观,塑造新型理想人格,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动力是一个迫切而重大的现实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科学地从理论与实践上解答了人生观的三个基本问题:人生价值目标、人生价值取向以及如何实现人生价值。这对于当代人们确立科学人生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重要启迪。
关键词:人生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045-02
当今社会经济化和个人金钱化的浓厚氛围下,有些人的“人生观”迷失和扭曲了:玩物丧志,对酒当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也有人目无法纪,蹂躏道德等。这些严重影响了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帮助人们确立科学的人生观,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发展,是一个非常迫切而又意义重大的现实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它充满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以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为人生价值目标;它融合了儒家的亲民思想和民本思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价值取向;它以“投身革命即为家”,强调在斗争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它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道德模范。例如,“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刘胡兰;“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等先进的典型。重温和学习其内在的精神意蕴,以指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实现社会与个人和谐发展。
一
个体人生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两种情形:第一,相互对立。此种情形普遍存在于私有制社会里,因为统治阶级违背人民利益和社会进步要求,所以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价值目标,都只是为个人或者为少数人的利益而置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痛苦不顾。“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第二,步调一致。当社会价值目标代表社会进步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时,个体人生价值目标往往会与社会价值目标步调一致,或者说社会中大多数人都能够自觉以社会价值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和标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基于救亡与启蒙,毛泽东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在我们,文艺不是为上述种种人,而是为人民的。……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1]855。从理论上首次阐明“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则是在1944年9月8日追悼张思德会上的讲演《为人民服务》文中——“我们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利益工作的。”[1]1004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在《两个中国之命运》的讲话中,着重指出:“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1]1027首次明确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概念。在《论联合政府》中——“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党的出发点。”[1]1095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283并且,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2]285同时,“解放个性,这也是民主对封建革命必然包括的。有人说我们忽视或压抑个性,这是不对的。被束缚的个性如不得解放,就没有民主主义,也没有社会主义”[3]。个性解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应有之义,但此时的个性解放是指人民大众的个性解放。不通过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就无法实现几万万人民的个性解放与个性发展。当时,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抗战不胜利,大家都得当亡国奴。因此,以建立新中国,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社会价值目标与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生目标的个人价值目标乃“天之云、地之雾”的关系,它引领广大人民群众为革命事业和实现美好人生努力奋斗。
二
人生价值取向涉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其一,个人利益至上。例如,“国家、社会、集体的事,再大都是小事;个人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其二,是一切从人民的利益、集体的利益、社会进步的利益出发,以是否有利于人民、集体和社会进步为根本指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集中体现了“先公后私、大公无私”的人生价值取向。首先,它是出于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对党、对人类的高度责任感以及为实现责任的伟大实践。其次,强调了广大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1031再次,明确了如何处理个人和群众的关系问题。“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857毛泽东号召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以鲁迅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毛泽东坚决反对那种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大力提倡个人利益服从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最后,崇高人格的意蕴。“它仍然如一颗宝石一样,自身就发射着耀目的光芒,自身之内就具有价值。”[4]不可否认,社会的发展总是或多或少地以个体的牺牲为前提的,但是在当时残酷恶劣的时代背景下,此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青山处处埋出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即是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当时衡量人们人格高低之唯一标准。
三
毛泽东认为,为了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第一,积极投身于革命实践,走与人民大众结合的道路。他认为,培养无产阶级道德情感,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必须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在革命实践中锻炼和陶冶自己的情操。“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1162 第二,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1]1004-1005第三,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内化为个人美德。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纪念白求恩》、《在延安文艺座谈上的讲话》、《为人民服务》、《给徐老的信》、《两个中国之命运》、《论联合政府》等著作中深刻论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和道德标准,号召大家向道德模范人物学习,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内化为个人美德。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生观,具有重大的现实启迪和指导意义。其一,理想社会是人们实现个体人生价值目标的首要前提。一方面,理想社会代表人民利益和历史发展要求,大多数人会自觉以社会价值目标来确定自己的人生“应当如何”的价值标准。另一方面,在正确的社会价值目标与人生价值目标引领下,人们必然会去为理想的事业和人生而努力奋斗。其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价值目标已经先在地决定了个体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把国家、社会、民族、集体的利益置于首位,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集体主义原则。所以,大多数人能够把是否有利于国家、社会、民族、集体的利益视为最高价值标准,自觉地调整自己的个体人生目标,在为国家、民族、社会、集体做出贡献的条件下来实现个人利益,并且以个人利益的实现促进国家、社会、民族、集体的发展和进步。其三,昭示了当代理想人格的蓝本。一方面,理想人格是社会为了实现其发展目标,对人的发展从远景上的个体规划,是国民人格的参照范式。另一方面,个体也会不断追求与向往一定的理想人格。它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体。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依然是我们当代理想人格的参照。即社会价值目标应代表社会进步与人民利益的发展要求以及人生价值取向应以社会、国家、集体利益优先为原则,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说和做的统一,在为国家、社会、民族、集体做出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39.
[4][德]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