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神采飞扬

2013-04-29黄文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朗读重要性语文教学

黄文芳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实施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及如何进行朗读教学,旨在给广大一线教师带来启示。

关键词:朗读;语文教学;重要性

在我们的印象中,语文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奇思妙想、神采飞扬,应该是最浪漫的课堂。一个学生,如果爱好朗、朗读很好,就能断定他(她)的语文成绩一定不错。学生喜欢朗读,投入的朗读几乎成了一节语文课成功的标志,是学生语文能力的具体表现。然而,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却常常听到教师们抱怨学生懒读书,不愿读书;读书的声音像蚂蚁一样,让人丧气。因而语文课堂气氛沉闷,一点也没有语文的浪漫气息。这是因为师生们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语文学习中,重视“写”而忽略“读”。对“读”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朗读教学没能引起高度的重视,学生也没有真正走进朗读境界造成的。

其实,朗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基本的能力,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始终贯穿在认识、理解、感受、鉴赏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另外,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要“读熟、背诵一定数量的课文”。可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在良好的朗读习惯中,学生的口语会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应重视朗读教学。

语文之所以要诵读,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汉语本是一种语言,古语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之中,才能实现识字及理解语义的目的。另一方面,也只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领悟词义的褒贬、文章的抑扬、语言的顿挫、句式的优美及作者笔尖流淌的涓涓真情,从而达到增知识、受教育的目的。如果忽视了这一点,那么就忽略了语言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说的功能、交流的功能及读者头脑中再创造的功能和教育的功能。再者,从阅读的本质来讲,阅读的过程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在于学生心智的开掘、人格的完善。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与文本的平等对话,还是学生再创造的过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朗读教学,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在“读”中收益、在“读”中成长。

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朗读教学。那么,如何才能抓好“读”这一重要环节呢?

首先,要从思想上树立起以“读”为本的理念。坚持课文的理解靠“读”,字词的掌握靠“读”,语感的领会靠“读”,主题的把握靠“读”,学生感情的融入也要靠“读”,让语文课堂始终洋溢着琅琅书声。要让学生自己去读,反复体味,融入内心。教师只须作恰到好处的指导,必要时范读,使学生如临其境,提高学习情绪,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

其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读的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专心“读”,用心“读”。要求读中有思,思中有读,读思结合,不要“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教师对“读”的教学也要提高要求,要循序渐进,有层次的进行训练: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心神领会。

再次,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从中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这样,在阅读中既让学生积累了语言,又提高了人文素养、终身受益。

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多读少讲

一节课四十分钟,让学生多读多悟,用二十分钟以上,教师抓住重点讲解,控制在二十分钟以内,坚持把课堂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如在教授周密的《观潮》时,教师几乎都在引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潮水的雄伟壮阔,感受大自然的伟力,感受人类的超人勇气,在脑海中形成钱塘潮的形象。如果只是一味的讲解,笔者认为学生是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的,唯有朗读,大声地、投入地朗读才能做得到。

二、必要时给学生一定的点拨

如杜牧的《赤壁》一诗,用了典故,难以明白其真义。这类比较深奥难懂的诗,宜于先把背景、诗意讲清楚,然后再让学生闭上眼睛诵读诗歌,仔细把玩诗中的复杂感伤无奈之情。学生自然可以不用多言也能意会。

三、给学生“读”营造一定的氛围

如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首现代诗,表达的是炽热的爱国情感。在学生朗读时,如运用多媒体播放祖国六十大庆阅兵大典的视频,配上雄伟的军歌进行曲做背景音乐营造气氛,一定可以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感,使朗读提升到理想的境界。

四、强化“读”的目的性,注意“读”的层次性,追求“读”的理想效果

如教学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时,就应听录音朗读,边读边讲,少讲多读,层层推进,最终诵读,在反复的诵读中,领悟那奇妙的意蕴。这样的朗读教学还特别适用于描绘奇山异水的文言课文,如《答谢中书书》等等,都应该在朗读中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提升语文能力。

“读”的功能与成效,不只体现在文言文与诗歌的教学中,在现代文的教学中一样是不可替代。特别是文质兼美的课文,只要教师引导得当,朗读是深入了解文本的好途径。如朱自清的名篇《背影》感情细腻,学生不容易领悟。因而过多的讲解也是无益的。应该指导学生调整情绪状态,进入角色去朗读课文,特别是对关于父亲背影的一段描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这时你会发现,读着读着,学生的脸色庄重了,声音低沉了,文中的父子深情打动了学生,激起了学生的共鸣。此时,无需做更多的讲解,学生自然领会到那份父子深情。

在这样的朗读中,学生还由此想到了炎热的夏夜,祖母端来绿豆汤的情景;想到了每个冬晨,母亲忙碌地准备早餐……明白了一直以为是理所应当的事,其实饱含了世间的挚爱。不但理解了课文,心灵也得到了净化。可见,经常选择精美的语段让学生朗读,会增强他们的语感,丰富他们的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

总之,朗读教学是我国语言教学中最传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朗读方面,古人也给了我们最好的示范。韩愈读书“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白居易读书更是“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如能引导学生做到反复读、大量读,有感情地朗读那些好段落、好文章,那么对于语文学习的各方面,都会有很大提高的。所以,我们要把握朗读这把金钥匙,还语文课堂琅琅的读书声。这样,语文教育教学就会成功在即。

猜你喜欢

朗读重要性语文教学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