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子介的传奇人生
2013-04-29金涛
金涛
舟山定海地区很多人从事航海业和远洋贸易,当地叫“撑船”。安子介的母亲性格独立而坚强,安子介最初人生奋斗的格言,便来自母亲口中那些浙东民间谚语:“刀在石上磨,人在人上磨”、“一事不知,学者之耻”、“童年下的种,一生有收获”。母亲用朴素的哲理,启发他学会做人的道理。安子介的父亲是一位满世界跑的商人,因此,安子介很早就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安子介早年就从事出口贸易工作。在抗日战争时期及抗战结束后辗转奔波在上海、重庆、香港等地。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与条件中,他用了三年时间,撰写了60万字的《国际贸易实务》专著,受到了著名学者马寅初的好评,称赞此书“说理透彻,罗才广泛,足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一座良好桥梁。”
安子介的人生传奇在于——他前半生经历战争磨难、颠沛流离,却砥砺奋进;后半生他更加发奋,以爱国爱港的赤子情怀,把人生演绎得绚丽多彩。
风范—香港著名的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1948年,年仅36岁的安子介到了香港后,就全身心地致力于发展香港纺织业。带领香港纺织业成为香港战后的支柱产业和国际贸易的重要品牌。1969年,安子介任香港南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在上世纪70年代,安子介经营的南联实业公司是香港及东南亚最具规模的纺织集团,安子介也由此成为香港的“纺织大王”。
此外,除南联实业公司外,安子介还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和记黄埔、九龙汽车、恒隆有限公司、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上海商业银行、邵氏兄弟影业、海南发展有限公司等众多公司的董事。
安子介先后出任了香港棉纺业同业公会主席、香港工业总会主席、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无疑,安子介在香港实业界是最有影响的领军人物之一。
其实,安子介不仅是位实业家,而且是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香港纺织品出口受阻,安子介率团前往欧美国家游说。他日夜奔走于十几个国家,创下了17天睡13张床的纪录。最后,终于以他的语言天才和不懈的努力,使香港纺织品顺利地进入了欧美市场。
在他担任香港贸易发展局和工业总会主席等职务期间,他还多次率团代表香港参加世界性贸易会议,足迹遍及五大洲。
“我始终为香港人民服务。”在这句安子介多次说过的话语中,充盈着他对香港和香港人民的一片挚情。
安子介信守“为香港人民服务”的诺言。1960年至1974年,他在出任香港立法局和行政局议员时,深入民间,体察民情,走遍港岛、九龙、新界和离岛。在九龙油麻地、观塘等地考察工业新区后,他提出了香港的整体规划城市建议,对香港社会的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他在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后,更是积极地参政议政,关心和支持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并为促进香港与内地的交往与合作作出了不懈的努力。1991年,他还在北京设立“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为中国国际贸易理论的教学研究作出了卓越贡献。
由于他在实业和社会活动中的突出贡献,安子介被授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名誉教授、清华大学名誉教授等。此外,他还获得了英国女王授予的BE太平绅士勋衔、法国总统授予的lOrdreNationalduMerite国家功勋章及日本天皇裕仁授予的三等瑞宝章。
非凡—破解汉字之谜
安子介在青少年时代,已有了语言学的天赋和爱好。有一次,在他很小的时候,作为商人的父亲,从海参崴带来了一些造型奇特的俄罗斯茶壶给他看。但是,让父亲意外的是安子介对茶壶的造型和美丽的釉彩图案不以为然,反而对壶上弯弯曲曲的俄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萌发了对语言文字学的爱好和研究。
出于语言学的天赋和长大后成为语言学家的理想,安子介青年时代就开始刻苦自学各种外语。而在上海圣芳济学院读书时,他就精通了英语,还掌握了法语和日语,并且自学了德语和西班牙语。为了把外面的世界介绍给国人,17岁时,他就以自己掌握的外语,翻译了美国的著名科幻小说《陆沉》,并在上海书店出版发行。上世纪30年代,他又翻译出版了日本经济学的一部专著《间接成本的研究》。
而当他全身心地致力于政务和商务之时,还以非凡的精力和毅力,从事汉字学的研究。从1979年至1995年,他出版了21本汉字学专著和创造发明了“安子介汉字六位数计算机”、“安子介写字机”。
安子介说:“有数千年历史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汉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外的第五大发明,对世界文化有重大贡献。”又说:“二十一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
安子介对汉字的研究,不仅仅出于天赋和理想,更是实践中的体验和需要。因为安子介在国际交往中,发现许多外国人对我国的灿烂文化很感兴趣,但为“符咒”般的方块字所困惑。因此,安子介先生决心要用英文写一本供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专著。
1983年9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由他撰写的世界上第一部用英文写作的科学解剖汉字的著作《解开汉字之谜》终于在香港出版了。此书的出版,不仅受到了想学汉语而又感到困难的外国人的欢迎,也受到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好评。时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特地来信表示祝贺,还风趣地说:“如果此书出版于我开始学习中文之前,我学习中文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了。”
此后,安子介于1987年出版了《解开汉字之谜》的英文版简缩本。1990年,又出版了《解开汉字之谜》的中文版简缩本和索引中英文版,共计四大本。
而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还出版了《劈文切字集》《安子介现代千字文》的启蒙篇、书写篇、繁简篇等专著。1995年,他又出版了英文版的《汉字易学》,成为外国人学习汉字的热门书。
同时,由他们父子合作共同设计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部安子介写字机,于1986年5月问世了。现今,这部新型的安子介写字机,已获得中国及美、英、日、新加坡等国的专利。
坐落在宁波市镇海区庄市街道的宁波帮博物馆,在安子介的展区中有他撰著的《学习汉语》《国际贸易实务》《解开汉字之谜》等书册,以及一台安子介写字机。
贡献—在香港回归的日子里
正当安子介专注于商务和政务活动以及汉字学研究之间,在中国历史上一件伟大的事件发生了,这就是香港回归。
1985年,安子介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在此期间,一代伟人邓小平,曾多次接见安子介等香港各界知名人士。
邓小平与安子介的第一次会见是1983年6月23日。当时,安子介与霍英东等港澳知名人士站在前排,邓小平与安子介等亲切握手后,开门见山就谈香港问题。
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立后,在工作进行了一年零十个月时,邓小平又一次接见了安子介等人组成的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全体委员。这是邓小平与安子介第四次会见。安子介作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和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主任,被安排在邓小平的身旁就坐。这次会见后,安子介更加积极地参与基本法的起草和咨询工作,努力发动咨询委员们在香港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然后逐条逐项地整理成书面材料,如实地向起草委员会反映。
1990年2月17日上午,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委员。这是邓小平与安子介的第五次会见。邓小平满怀欣喜地说:“你们经过将近5年的辛苦劳动,写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说它具有历史意义,不只对过去、现在,而且包括将来;说国际意义,不只对第三世界,而且对全人类都具有长远意义。这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我对你们的劳动表示感谢!对文件的形成表示祝贺!”会见后,安子介对他的朋友说:“基本法确实是一部史无前例的法律。到1997年7月1日香港的主权交回中国,我们也就完成了历史任务,可昭示后人。”安子介比喻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如筑长城一般,是件十分伟大而艰巨的工作。
在香港回归的日子里,安子介以极大的热忱投身于各项工作。他创造性地提出“香港保持繁荣稳定16条”建议,并在香港报纸发表《保持香港繁荣之我见》等一系列文章,对稳定香港的人心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85年始,在将近5年的基本法起草过程中,他认真履行职责,怀着对“一国两制”的坚定信念,积极组织基本法咨询委员会,配合基本法的起草过程,开展一系列的推广和咨询活动。他先后主持了8次咨委会全体会议和30余次执委会,汇集各界人士对制订基本法的意见,共向起草委员会递交了57份报告。1988年,他因劳累过度,心脏病发作,入院治疗。在病床上,他仍然关心咨委会的工作。可以这么说,安子介为成功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这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0年,他积极参与筹建一国两制经济研究中心,集中研究香港经济如何发展和香港过渡时期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同时,他在香港社会积极推介基本法。
1991年5月17日,天气晴朗,年近八旬的安子介在阔別定海52年之后,重返故乡寻根、观光。他有说不完的亲近话,道不尽的家乡情……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自1993年开始,安子介在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过程中担任重要职务,不顾年迈体弱,频繁地奔波在香港与北京之间,主持各种会议,听取和反映香港各界人士意见,参与制订各种方案和政策。在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艰难历程中,他以满腔热情和真知灼见,为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和政权顺利交接作出了杰出贡献。
香港人民也没有忘记安子介长期以来对香港的贡献。1996年1月26日,安子介被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委员,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向安子介颁发了任命证书。1997年7月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将特区最高荣誉奖章—大紫荆勋章颁授给了安子介。乔石、董建华、安子介三位同为定海籍的中国政坛名人,共同为香港回归的伟大历史进程作出贡献,这真是流芳千秋的史坛佳话。
现今,安子介先生虽已仙逝,但他的诸多成就和历史贡献已载入史册,他的爱国精神和道德风范,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他是浙江及定海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