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魂 桑梓情
2013-04-29钟晓生
钟晓生
他是浙江戏剧界的领军人物,代表了浙江戏剧在任何时候回忆起来都值得骄傲的一段历史。
今年是当代著名戏剧家顾锡东先生逝世10周年。西塘人民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文化名人,自2006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越剧票友大赛,至今已连续举办了4届。作为这项赛事的倡议者和承办者,笔者深感名人文化在地方文化建设中的独特性和惟一性,对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顾锡东被誉为当代剧坛泰斗,这位在中国戏剧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艺术大家创造了浙派戏剧的辉煌。2003年6月29日,著名戏剧家离我们而去。今年6月28日,浙江省戏剧界在他的故乡嘉善县西塘镇举行纪念顾锡东逝世10周年大会。
一代宗师 成就斐然
西塘是一代宗师诞生的摇篮。
顾锡东1924年出生于嘉善县西塘镇。1954年,他以嘉善田歌为题材创作的越剧《五姑娘》公演后,在省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从此顾锡东走上了专业创作道路。
1956年2月,顾锡东调到省文化局剧目室工作,如鱼得水。多年孕育的戏剧种子,一遇上适宜的土壤,艺术之花便得以迅速开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经他整理加工的剧目,就有《三打白骨精》《龙虎斗》等16个之多。著有电影文学剧本《蚕花姑娘》《你追我赶》《唐伯虎》,电视剧剧本《孔乙己》《吕蒙正宝璧记》等,戏剧剧本《香罗带》《复婚记》《长乐宫》《火焰山》等。1957年他与七龄童合作改编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部电影一与观众见面,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时轰动了整个电影戏剧界。影片获1964年“百花奖”最佳戏曲片奖。1961年该剧赴京演出,毛泽东主席观看后特地撰写了《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诗一首。影片流传海外,也获得很高的评价。
顾锡东不仅在整理改编传统剧目方面成果丰硕,而且是一位现代戏剧创作的高手。他生活在江南的水乡。新时代的新生活,给他以激情,给他以素材。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他就写出一连串现代戏。其中《沈梦珍》一剧,取材江南水乡一位劳动模范的事迹,剧本写得生动,扣人心弦;《银凤花开》是反映杭嘉湖农村养蚕生活的现代剧,以生动的戏剧手法塑造了一群农村养蚕姑娘的形象。这两个本子,后来都改编拍成电影,为广大观众所赞赏和喜爱。
“文革”结束,冰雪消融,大地回春。顾锡东重新焕发了创作的激情,接连写出了《红叶经霜》《花落花开》《复婚记》《汉宫怨》《五女拜寿》《姐妹缘》《三救郎》《桃花井》等现代剧和历史题材的新戏。这一期间,他的创作出现了一个新高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就创作了二十多个剧本,多数剧本一上演就获得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五女拜寿》和《汉宫怨》均获1985年中国戏剧家协会优秀剧本奖,《陆游与唐琬》获1988年文化部文华剧本奖等奖项。他一生创作、改编上演剧目多达220部(其中电影剧本5部),两度获得全国电影“百花奖”和“最佳戏曲片奖”。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和十大精品剧目的《五女拜寿》《汉宫怨》《陆游与唐琬》等一批新编历史剧,在中国当代戏剧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顾锡东也被一些戏剧评论家誉为“当代中国戏剧界的关汉卿”。
顾锡东为越剧“小百花”演员量身定做了一批优秀剧目,是一位勤勤恳恳的“百花园丁”。他成就了以茅威涛为代表的几位青年表演艺术家。浙江“小百花”赴海外演出引起了轰动。
这位当代著名剧作家,曾任浙江省文联主席。1960年获全国劳模荣誉称号。同时,顾锡东还为扶持浙江越剧“小百花”,培养中青年戏剧影视创作、表演人才作出了杰出贡献。
凝聚合力 倾情打造
顾锡东是西塘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把“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这个品牌打响。多年来,我们通过举办大型艺术赛事、艺术节、学术研讨、整理出版文集、建造艺术馆等措施,广泛宣传、深入挖掘其内涵和载体,倾情打造名人文化品牌。
自2006年起,西塘镇党委、政府在浙江省戏剧家协会的鼎力支持下,已连续举办了4届顾锡东戏剧艺术“长三角”越剧票友大赛,两年一届,每届都经历“江浙沪的地市区初赛——省(市)复赛——西塘总决赛”这样的层层选拔,这不仅是宣传古镇西塘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推动群众戏剧活动繁荣的有力举措,更是打响顾锡东名人品牌的重要载体。据不完全统计,4届大赛初、复、决赛共达136场次,选手达6592人次,每届大赛都设立十大名票提名奖、十大名票奖及前三名金、银、铜奖,培育、挖掘了一大批有影响的越剧名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大学生参赛,为越剧在民间的普及和传承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我们把第四届大赛升格为顾锡东戏剧艺术节,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整合了省、市、县各种戏剧文化资源,安排了4项活动13场演出,异彩纷呈的越剧艺术盛会真正成为戏迷朋友的节日。
为期一周的“2012古镇西塘顾锡东戏剧艺术节”还邀请历届金银奖获得者参加。来自宁波的俞祥是首届票友大赛的金奖获得者,在欣赏了本届选手的表演后,认为大赛一届比一届出色,西塘镇把顾锡东越剧票友大赛升格为顾锡东戏剧艺术节必将进一步扩大其在“长三角”地区的影响力,标志着西塘推动名人文化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
同时,西塘镇人民政府正在建造顾锡东戏剧艺术馆,借助西塘古镇每年400余万人次的游客量,让更多的人了解顾锡东这样一位成就非凡的西塘人,以本土文化名人的特色展示西塘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旅游文化魅力。顾锡东是西塘之子,是本土文化的典范和骄傲,在他的故里建造顾锡东戏剧艺术馆将为当代和今后的顾锡东戏剧艺术研究者留下最直观、最真实的宝贵历史资料。
这些年来,社会各界为打造顾锡东名人文化品牌作出了积极的努力。省文化厅、省文联和嘉善县委、县政府联合整理、出版了五卷本《顾锡东文集》,嘉善县政协和湖州市政协分别编著出版了《戏剧家顾锡东》《顾锡东与湖州小百花》等书籍。在多届古镇西塘国际文化旅游节期间曾举办顾锡东戏剧艺术成就图片展、顾锡东戏剧电影放映周,邀请浙江小百花、宁波小百花越剧团携经典剧目《陆游与唐琬》《五女拜寿》等来到顾锡东家乡演出、举行梅花奖演员赴顾锡东家乡演唱会等活动,更让我们深为感动的是顾锡东生前的一些老领导、老同事不顾年事已高,为收集整理顾锡东的戏剧艺术资料、筹建顾锡东戏剧艺术研究会、艺术馆等事四处奔走,积极呼吁的无私奉献精神!
人文辉映 传承千古
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数十年笔耕不辍、执著于戏剧艺术追求的顾锡东,创造的艺术成就是一座丰碑。打造顾锡东文化名人品牌,使文化名人与文化名镇相映成辉,这是千年古镇崇尚文化、尊重艺术、纪念顾锡东的最好行动。那么顾锡东戏剧创作之魂是什么呢?我们在打造品牌文化的过程中深深感到,顾锡东提倡剧作家要为观众写戏、为演员写戏、为剧团写戏,他的一生就是这样实践的。著名剧作家胡小孩曾撰文写道:“顾锡东剧作的成功经验是什么呢?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能根据自己的创作实际,很好地掌握剧作家的‘三有——有思想、有演员、有观众……通过戏剧舞台这个方丈之地,用自己的思想火花去点燃埋藏在万千观众心底的希望之火,将人们引入更真、更善、更美的思想境界。顾锡东就是这样一位识国情、知民情、有思想的剧作家。他写作《汉宫怨》和《五女拜寿》,不是单纯地写历史剧或古代故事剧,而是首先有感于今天当下的这个时代,有感于今天的国情和民情。”
“顾锡东同志以他多年的实践经验,深知一出戏的成功乃至一个剧种的繁荣,是一刻也离不开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如果说《汉宫怨》是见仁见智,以雅为先,那么《五女拜寿》则是同忧同喜,以俗为主,它们都是以雅俗共赏获得成功的。”顾锡东戏剧创作之魂在于为人民。我们在纪念他、打造他的文化品牌时就是要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彰显这样一位独具风格、德艺双馨、成就卓著,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人民剧作家。
殷殷桑梓情,拳拳爱民心。在西塘召开的顾锡东戏剧艺术研讨会上,大家把顾锡东喻为一棵参天的戏剧艺术大树。他是浙江众多越剧演员的园丁和伯乐,一直被粉丝和弟子们亲昵地称呼为“顾伯伯”。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和家乡的文化事业。原嘉善县文联副主席韩金梅追忆顾伯伯对家乡西塘的感情:“我们西塘的每一届旅游节举办的时候,都会邀请顾伯伯过来,他只要有时间一定会来的。来了还有准备,有时还请一些画家、书法家、演出班子来为我们助兴,为我们西塘的文化、旅游事业发展呐喊。我们要搞元代画家吴镇诞辰720周年的纪念活动,请顾伯伯帮忙请一些省里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美术理论家。当时,我们能够请到全国那么多著名的书画家,见证着顾伯伯的殷殷桑梓情。顾伯伯始终关心我们嘉善的文化事业,关心后辈人的创作,他总是满腔热忱、呕心沥血。我收到过他的一封信,写了23页,就是点评我的一个作品的。顾伯伯是从西塘小镇走出来的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家乡人民永远怀念他!”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回顾这10年来为打响顾锡东文化名人品牌所作的努力,我们深切感悟到这不仅是家乡人民对这位值得永久铭记的文化先辈的缅怀与纪念,更是建设美丽西塘、人文西塘,实现中国梦的亮点和起点。一代宗师的风范和业绩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为此而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