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老年人的社会行为方式及其影响研究

2013-04-29钟丹华方付建

理论观察 2013年7期
关键词:老漂族

钟丹华 方付建

[摘 要]城市化和老龄化的加速推进使得城市老年人的规模日益增大。而老年人不同于年轻人的行为方式的呈现会对社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为此,利用现象归纳的方法,从家务行为、投资行为等角度对城市老年人行为方式展开具体分析,并对城市老年人行为的社会正负影响展开说明,从而为相关主体引导或管控城市老年人社会行为的负面影响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老年人;老漂族;抢购行动

[中图分类号]TS976.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7 — 0068 — 02

一、城市老年人的来源与现状

随着空间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化,城市老年人不断增加。当前城市老年人包括两个来源:一是城市原有居民老龄化;二是城市化、流动化诱生的老漂族。老漂族即移居老人,指在年老或退休后迁离原居地,搬到其他城市或地区居住的老年人。〔1〕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当前现有流动人口2.6 亿,按60 岁以上人口 1.7亿推算,老漂族不是某个城市个案。随着城市化加速推进、老龄化日益显现,老漂族总量会越来越大。〔2〕

由于家庭养老模式,在城镇或城市毕业后进城市工作并在城市定居的独生子女会将父母接到所在城市。而细致而言,老漂族包括两个亚类:一类是外来老年人与孩子一起生活,暂住在城市,帮助子女照看孙辈;另一类是老年人单独生活,不与孩子一起生活。有研究发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来老人大多数不与其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由此意味着这些老年人更可能在城市长期养老。 〔3〕

二、城市老年人的行为方式

(一)老年人的家务行为

城市老年人具有勤劳特点,在家务劳动中扮演着及其重要角色。老年人从事的家务活动包括洗衣服、买菜、做饭、打扫卫生、整理房间、接送孙辈上学等。这些家务活多属轻便活,劳动强度不大。另外,老年人具有早起特性,为抢购一天中最新鲜的蔬菜、肉类等,老年人会较早去菜市场。由于老年人的行为特点,因此,在早晨上班高峰期,公交车上总是挤满了送孙辈上学或外出买菜的老年人。

老年人之所以从事家务活动,一是因为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较低,家务劳动主要由家庭成员完成。与其他家庭成员相比,老年群体不用上班或上学,拥有较多闲暇时间,为让其他家庭成员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大多数老年人会挑起家务劳动的担子。〔4〕另外,由于老年人大多经历了较为艰苦的生活,习惯了忙碌,从事家务劳动不但可打发时间,还可减轻年轻人负担。此外,适当家务劳动可发挥锻炼身体作用,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而在从事家务活动过程中,老年人会感到自我的有用性,有利于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

(二)老年人的投资行为

随着证券投资市场的火热发展,愈来愈多老年人开始进入证劵市场。当前,股票交易厅内走动的多是灰白色头发的老年人,甚至于有段时间,银行柜台服务需要长时间等待和排队,银行工作人员将这种情况归结为大量老年人申购基金,造成柜台服务变慢。〔5〕银行、劵商、保险等金融机构为投资者提供的理财产品中,较受老年人欢迎的有基金、股票和债券。现今,无论是银行基金销售柜,还是股市交易大厅里,或是证券交易中心大厅里都可看到排队购买股票、基金、债劵的老年人。

老年人投资行为大体源于三个因素:一是老年人有钱,随着社会福利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发展,老年人大多都有固定养老保险金、退休金及子女供给的赡养费,且不少老年人经过一生积累,拥有较多积蓄。此外,老年人用于投资的钱还包括子女由于工作忙而让父母代为投资的钱;二是老年人有闲,老年人退休后不再参加工作,除去家务活动时间,可在股市交易大厅或银行呆上一整天以了解股市行情,研究和制定投资计划;三是随着投资业务日益发达及社会投资化发展,越来越多人热衷于金融投资,所谓“人不理财,财不理你”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老年人也不再单纯将钱储存在银行,而更加热衷于将钱用于购买股票、基金、债券等可能带来更多收益的项目。

(三)老年人抢购行为

近年来,各种类型抢购行动不断增多。2003年“非典”期间,抢醋、抢板蓝根、抢口罩成为潮流;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出现了抢矿泉水风潮,2009年“甲型H1N1禽流感”蔓延诱发了抢大蒜行动,2011年日本地震海啸,核泄漏传言导致抢盐事件,2012年12月,因为“2012年12月21日(冬至),地球将会有连续三天的黑夜”的留言,成都等地民众抢白蜡烛和火柴,2013年3月H7N9禽流感疫情爆发,抢板蓝根风潮再起,2013年3月底,听闻4月份天然气涨价,陕西等地民众又抢起了天然气,2013年4月中旬,听闻黄金价格暴跌,各地又上演了抢黄金大战。从新闻报道及各种现场图片看,抢购潮参与者大都是老年人。从态势看,老年人一旦听说什么东西要断货了或涨价了甚至是打折了,会带上各种设备,如板凳、盒饭、矿泉水、购物袋等,甚至有老人带上速效救心丸冲到超市或商店门口排队抢购。

老年人之所以乐于抢购:一是因为他们经历过计划经济时期的物资匮乏和此后的物价上涨,特殊的经历使他们更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愿意相信谣言,他们总担心食盐、天然气等商品出现短缺,害怕因此影响正常生活;二是老年人拥有闲暇时间参与抢购。调查显示,城镇老人平均每天闲暇时间为4.75 小时,仅次于睡眠时间(7.9 小时),高于家务时间(3.41 小时)和工作时间(0.64 小时)。〔6〕此外,随着社会信息化发展,老年人能够利用各种先进设备获取信息。而老年人的组织化,如加入舞蹈队、志愿者队伍等会促使各类信息在老年人中的组织化传播。由于老年人心理素质比较脆弱,缺乏判断力,只要一有传言,他们即会成群结队跟风抢购,甚至有些抢购行为被年轻人劝说,老年人还是义无反顾地参加。

(四)老年人的公益行为

随着2002年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积极老龄化”理论的提出,越来越多老年人为给社会作贡献和丰富自己精神生活,不要经济报酬,义务地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如居民服务、治安交通服务、治病育人、社团活动、参谋顾问等)。近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老年志愿者团队,他们活跃在扶老、帮困、助残、慰军、义演、义捐、义诊支教、公益劳动等公益事业中,如免费为社区居民理发,免费为病人看病,扯绳阻止行人闯红灯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秩序,自发组织为地震灾区捐款,阻止居民扔垃圾,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指导开展社会文体活动等。

老年人公益行为的增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老年人害怕孤独,他们会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希望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充实自我生活;第二,老年人公益行为产生的原因还与他们经历有关,老年人大都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在特殊历史时期,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过着集体生活,这种生活使他们更加愿意参与集体,更有国家感、社会感和责任感。

三、城市老年人社会行为方式的影响

(一)城市老年人社会行为的积极影响

一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促进身心健康。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可使他们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在参与过程中获得尊严,感受到生命价值和意义。此外,老年人参加社会活动还可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避免身心空虚和减少疾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可实现自我价值和增强对自身的认同感。做家务劳动的同时,还可得到家人更多尊重,使其在家里更具有地位和发言权。

二是为年轻人的生存发展提供帮助,减轻年轻人社会负担。老年人家务行动能帮助年轻人减轻压力,使年轻人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同时,老年人家务行为是对年轻人的帮助和关心,有利于改善家庭气氛和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此外,老年人正确的投资行为可使自己或子女财富增值,为家庭创造财富,还可促进经济发展。

三是使社会理念得以改进,促进社会公益。老年人发挥余热,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志愿组织捐款,维护社区环境,阻止行人闯红灯等,这些社会公益行为不仅对老年人自身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对社会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可促进社会公益,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法规,增强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老年人公益行为有利于社会理念改进,并促使年轻人反省自我行为,从而引导年轻人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二)城市老年人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

一是老年人行为对其他群体的影响。老年人一些不当的行为方式易招致后代反感。第一,由于老人睡眠时间较短,许多老人都有早起习惯,由此会造成宁静的小区出现咳嗽声、冲水声、漱口声等,这会影响到家里或小区内其他还在睡觉的年轻人,引起他们反感。第二,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会对子女表现出过分牵挂,即使子女都已成年,但老人依然把他们当成小孩子看待,喜欢唠叨,热心管事。心理学上把这种表现称之为“牵挂心理”,老年人这种牵挂心理会引起年轻人反感。第三,有些老人喜欢倚老卖老,如有言论指出,老人在超市排队购物的时候插队,仗着自己年龄大,觉得年轻人应该让着他们。第四,老年人喜欢在上下班高峰期挤公交,加剧交通拥堵,使年轻上班族挤不上车或无座位。

二是老年人的行为会加剧社会公共物品供给压力。城市生活成本较高,交通拥堵,医疗设施有限。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流动性增大,加剧了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城市老年人在上下班高峰期的出行行为,加剧了交通拥堵,给城市公共交通供给带来了巨大压力。二是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衰退,容易生病,给城市公共卫生物品供给造成压力。另外,老年人喜欢到公园或广场锻炼身体,或举行一些娱乐活动,给城市公共娱乐设施供给增加压力。老年人不当的行为方式和出行方式挤占了公共资源,导致原本紧张的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更加短缺。

三是老年人的一些行为对社会秩序和稳定产生影响。一方面,老年人抢购行为破坏了社会公共秩序,不利于社会稳定;另一方面,老年人由于年龄增长,身体机能发生了明显改变:导致反应时间延长,平衡感较差,增加了跌倒受伤风险。有文献统计每年有3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7〕近年来老年人跌倒事件层出不穷,自2006年彭宇案发后,又相继发生西安张衡案、重庆万鑫案、郑州李凯强案、江苏殷红彬案、天津许云鹤案等。案件中,好心扶老人反被诬告成肇事者的事件在告诉人们见义勇为行为未必会得到公众嘉奖,反而可能给自身带来不必要麻烦,由此导致了摔倒的老人无人敢扶现象。老人摔倒无人敢扶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公众对社会公益的失望,对助人为乐的害怕,对社会诚信的怀疑。

四、结语与启示

此前,许多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是怎样对这些不断增多的经济收入低、体弱多病、能力缺乏进而需要援助的人群给予相应援助的问题,以及为实现这些援助给城市、社会造成的压力问题,〔8〕然而却忽略了城市老年人的行为方式给城市带来的社会问题。在注意到老年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给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应重视其产生的一些消极影响和社会问题,不应盲目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而应引导他们合理安排时间,采取对社会和自身健康都有利的行为方式。比如尽量错开上下班高峰期出行,以免加剧交通拥堵和占据公共交通资源;外出晨练或购物应视自身身体状况而定,以免在外面摔倒、生病等引发公共事件;此外,老年人应给予年轻人更大空间和自由,掌握好与年轻人相处的方式。

〔参 考 文 献〕

〔1〕胡艳霞,龙理良,尹亦清.城市老漂族的生命质究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调查与实验研,2013,(01).

〔2〕刘庆.“老漂族”的城市社会适应问题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的策略〔J〕.西北人口,2012,(04).

〔3〕吴要武.关注老年人像大城市迁移〔J〕.中国社会科学,2013,(05).

〔4〕郭华.老年人家务劳动浅析〔J〕.老年学杂志,1988,(08).

〔5〕祁天平.老年人金融投资行为与老年人社会分化〔D〕.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9.

〔6〕徐梦凡.关于老年人闲暇生活的研究综述〔C〕. 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11).

〔7〕何畏.老年人为什么容易跌倒〔J〕.医学科普,2011,(06).

〔8〕陈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城市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J〕.社会科学期刊,2008,(06).

〔责任编辑:陈玉荣〕

猜你喜欢

老漂族
“老漂族”的纠结情怀
浅析中国老漂族的现状
社会转型期政策视角下“老漂族”幸福指数研究
1800万“老漂族”的“任务”
让“老漂族”成“享老族”需双向发力
“老漂族”生活适应情况调查
“老漂族”的“水土不服”
空间变动与“老漂族”的社会适应
再社会化视角下“老漂族”的城市适应与个案工作介入
老漂族城市适应问题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