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学习国学
2013-04-29纪宝成
纪宝成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主编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一书,汇编了海内外国学名家与文化贤达有关以国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演讲文字。就全书的思想学术性而言,举凡国学的基本理论、学术概念、价值地位、具体内涵以及研究方法,皆有名师宿儒的精辟分析、扼要揭示,谓之指点迷津,启益人智并不为过;就全书的表述艺术性而言,则是基本上做到了历史与文学的融合,科学与艺术的统一,即厚实的学术功底、深刻的哲学思辨和饱满的文学素养这三者的有机统一,融汇一体。学有所长,术有专攻,我本人的专业是商业经济学,于国学并无专门的研究,因而对国学发表意见,理所当然应该持慎重的态度。然而,作为一位国学的真诚爱好者与国学教育的积极倡导者,我已经与国学教育的重振紧密相连,已经与传统文化的弘扬休戚与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自认为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的,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出来与大家开展切磋、进行交流。遂不揣谫陋,谈谈自己对领导干部学国学问题的粗浅认识,供大家参考。
首先,要科学认识国学的重大价值,这是今天我们的干部之所以要学习国学的基本前提。
国学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进行研究和阐释的一门学问,其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影响广泛深远。第一,就形式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中华文明中的观念文明部分,通过国学这种文化形态得以展现并传承,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珍珠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第二,就内涵而言,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像流水一样,滋润着中华民族的茁壮成长;像土壤一样,培育着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与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相当长的时段中引领世界历史发展的风骚。第三,就文化的承继性而言,国学是走向新的时代的起点,建设新型文明的资源。真正优秀的思想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生机盎然。第四,就文明的互补性而言,国学是中华文明和其他民族优秀文明开展对话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作用于世界新文化建设的强大动力。
其次,要深刻理解文化传承的历史延续性,这是今天我们的干部之所以要学习国学的逻辑依据。
国学是国魂之学。国学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不断变化的“中国形象”,清楚说明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告诉世界“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人。国学能客观地描述中国思想、文明和精神的真实状况,说明影响和决定国人行为的内在体系,以及它如何有效支持国家“硬件”的运行。为什么目前社会上是“国学热”,而不是其他学科的“热”?这最好不过地说明,国学适应了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重振国学是顺乎天,应乎时,合乎民。我们相信,随着国学研究和普及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会接受国学,国学会更好地发挥塑造民族之“魂”、“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的积极作用。
其三,要正确树立笃实理性的优良学风,这是今天我们的干部最终能够真正学好国学的有力保证。
国学本身毕竟是古代社会留下来的历史文化遗产,精华与糟粕并存,对于传统文化,我们绝不能因为她存在弊端而一概抹杀;自然,更不应不辨青红皂白地一味高唱赞歌,涂脂抹粉。这样对国学就有一个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问题,从而才能真正发掘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服务于时代的需要。更何况我们的各级干部都担负着重要的职责,有自己的政务需要处理,所以,不可能也无必要什么都读,什么都懂;而是应该有所选择,有针对性地进入国学的殿堂,追求最佳的学习效果。要贯彻落实正确的学风。
一是一定要潜心于对国学学理与文本的正确解读,掌握正确的国学知识,辩证认识国学的价值意义;二是一定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主动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发展,以务实开放的态度与立场坚持中华文明的主体意识,确立国学在我国新时期文化建设、综合国力全面提升中的战略基础地位;三是一定要提倡“经世致用”“知古鉴今”的学习立场与态度,注重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国学精华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实现国学文化资源的现代转型,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自己的工作,重视国学的社会功能;四是一定要注重立足于世界多元文化交流的国际视野下从事国学的学习与弘扬;五是一定要注重改善国学学习的社会生态环境为国学走进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率先垂范,树立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