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高校工作中的实践
2013-04-29王亚南
王亚南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对于密切党群关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群众工作在理念、方法及工作机制方面遇到了挑战,出现了问题。研究新形势下高校群众工作的规律和对策,是高校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通过理念更新和方法重塑,不断推进高校群众工作科学化、制度化。
[关键词]高校;群众工作;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图分类号] D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3)07-0031-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1]群众工作历来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切实做好新时期高校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这一最大政治优势,不断巩固群众基础和加强力量源泉,对于高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有着重要意义,是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关于高校“群众”及其定位
长期以来,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体——“群众”,无论在对概念的理解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认识误区和操作失误。可以说,“群众”一词是在我国历史上一般作为一个集合概念,作“人群”理解,没有赋予其鲜明的政治特色。在西方文化传统中,“群众”一词被理解为“乌合之众”——是一群缺乏文化修养、只顾眼前利益、盲从冲动的社会底层人物。而马克思对“群众”的革命性和颠覆性的阐述,向我们揭示了这么一个事实: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马克思高度肯定和赞扬了人民群众的意义,“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和十八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2]列宁也曾热情洋溢的称赞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象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3] 毛泽东则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更是用富于激情的语言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可见,马克思主义关于群众的概念,既不是特指某一集合概念,也不是一个法律意义的个人,而是从创造历史发展、推动历史进步的高度来使用一个具有政治意义的整体性概念。
为此,在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要厘清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高校中各民主党派的党员是不是群众?高校是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也是各民主党派发展党员的生力军。作为参政党,各民主党派都有自己的组织章程和运行机制,就政治身份而言,教师一旦加入某一党派,就成为了这一党派的成员,是应该区别于群众的。不过,我们这里将群众作为一个价值判断,也就是说只要教师没有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倾向,不从事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活动,也应该从属于群众范畴。二是高校中的党员是不是群众?由群众的价值内涵上出发,就历史唯物主义史观的标准,是否是群众,就是看个人是否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由此可以判断,在高校,包括党员、各民主党派成员在内的广大师生员工都应纳入群众的范畴。
新时期,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在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利益沟通、利益协调方面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利益分配、利益冲突、利益矛盾、利益分化等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因此,高校要做好群众工作,应坚持以广大师生员工为本,需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对于高校党组织以及各级领导同志而言,就是要认识到广大师生员工利益的重要性,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二、正确认识当前高校群众工作的问题与挑战
(一)工作理念定位偏差。目前有的高校群众工作组织及相关领导缺乏对本职工作内涵的深刻理解,忽略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没有将做好群众工作的作用上升到推动广大师生员工当家作主的高度,从而弱化了基层群众工作组织在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方面的作用。具体表现为:某些党员干部和党组织忽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群众意识淡薄,甚至觉得群众觉悟低、很难缠,看见群众就头疼,不愿意和群众打成一片;一些党员干部在群众面前处于一种无作为状态:不愿见群众、不敢见群众、不会见群众,不是把群众作为服务对象,而是当成管制对象,甚至是斗争对象,一出现问题就把责任推给群众,认为群众不听话、不配合,习惯靠命令来压服群众。
(二)工作方法更新缓慢。虽然中央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甚至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指导群众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但部分高校具体负责群众工作的领导或基层组织对于如何把中央精神、路线方针政策真正转化并落实到现实的群众工作,如何将成功经验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发挥群众工作更大的影响力等现实问题思考不够、研究或探索的力度相对较弱,或者对于实现这样的转化的自觉性还不高;有的高校群众工作者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工作创新,致使群众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要求,缺乏创新与活力。主要表现:靠经验,开展群众工作主要依靠或习惯于依靠传统的老经验、老办法,缺乏灵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靠金钱,认为所有的群众问题都可以用人民币“搞定”,甚至有的提出“一切矛盾都可以用人民币解决”的观点;靠权力,认为只要手中有“权”,开展群众工作就可以“快刀斩乱麻”。
(三)党群沟通机制欠妥当。虽然高校的群众组织机构已经建立起来,但在基层解决、处理群众问题的工作人员多是兼职,工作机制也未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人文关怀的政治功能部分丧失,“关怀人心”的工作少人问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被抛在了脑后,加之校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前高校群众问题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性,往往一个简单的群众问题因为没有通过有效的沟通途径或是正确的沟通方法,使得问题越变越大、越来越复杂,最后成为影响全局的问题。因此,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强烈的诉求与高校领导干部沟通机制不完善的矛盾仍然存在。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沟通主体动力不足,缺乏沟通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沟通渠道过长过窄,方法简单陈旧,而现代化的信访沟通工具还没能普遍使用;沟通的规则、制度也不健全和完善,对沟通的内容、程序、要求和方式方法缺乏系统而严密的规定。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做好群众工作,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高校党政领导必须真正掌握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凡是涉及到广大师生员工切实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帮助和解决,决不可冷漠待之,更不能熟视无睹。第一,从领导群众到服务群众。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本质是服务广大师生员工。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党员领导干部应摒弃传统“官本位”的领导思想,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高度确立服务意识,摆正与广大师生员工的关系,把服务广大师生员工作为群众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转变工作理念,实现从单纯执行上级任务到为群众提供服务需求,从关门领导到开门服务,从群众跑腿找服务到党员领导干部上门送服务的转变。第二,从行政强制到民主法治。行政强制对于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效率具有强大的优势,但随着我们国家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依靠行政强制开展群众工作遇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有些做法甚至引发了党群关系的不和谐,导致了群体性突发事件。因此,按照我们党提出的依法执政和依法治国理念,要努力推进党的群众工作的理念,实现从依赖行政强制到依靠民主法治的转变。高校党员领导干部要通过民主法治来妥善协调广大师生员工的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党群关系矛盾,最大程度地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
(二)创新高校党的群众工作的方式与方法。习近平同志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同做好群众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对群众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把群众工作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5]结合新时期高校党的群众工作实际,要吸收借鉴党的群众工作的先进方式方法,重视总结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的新鲜经验,积极推进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创新。第一,继承发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优良传统工作方法。推进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方法科学化,并不意味着全部摒弃传统工作方法,而是要在重视传统工作方法的当代价值的基础上,继承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方法。比如,依托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推进党的群众工作,通过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广大师生员工切身利益问题等等。我们既要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好这些优良的传统工作方法,又要不断提升与创新,使高校群众工作方式方法不断适应社会变迁的形势与要求。第二,探索运用包括信息网络技术、心理学有关知识等手段和方法改进工作方式。由于高校的特殊地位,其思想阵地历来是各种力量比较关注的地方。随着新兴媒体的广泛普及应用,互联网和手机等成为人们交往、联系和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主动学习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效率。同时,了解广大师生员工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开展群众工作,还可以准确发现广大师生员工关心的实际问题,并及时疏导各种不良心理和情绪,这对于改进当前高校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三)科学推进高校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化。科学推进高校党的群众工作制度化是提高高校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础。当前高校群众工作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群众工作的某些环节、方面上的一些具体制度还不够完善,部分高校执行群众工作制度的力度还不够,降低和损害了高校群众工作制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通过推进高校基层群众工作制度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建立和实行更加严密、科学、实用的群众工作制度,使高校群众工作更加科学、更有活力、更富实效。第一,健全党群对话沟通制度。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的参与意识、表达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必须建立健全科学的党群对话沟通制度。完善高校基层教代会制度、听证会制度,充分发挥教代会联系群众、反映民意、了解民情、解决矛盾的主渠道作用;健全重大事项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群众意见、政务信息发布等制度,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进一步疏通和拓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渠道;健全完善群众团体参政机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与广大师生员工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群众组织在扩大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反映广大师生员工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第二,健全维护群众利益制度。坚持以广大师生员工为本,健全维护群众利益制度,充分反映广大师生员工利益诉求,推动解决广大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完善涉及广大师生员工利益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员工依法表达合理诉求,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合理合法权益;通过构建科学公正的利益整合机制,使广大师生员工充分享受学校发展的成果,从而调动广大师生员工参与学校发展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还有健全领导干部权力运行监控和权力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保证权力正确行使;还要加强对群众工作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进行有效监督,加强对群众工作机构权力运行的有力制约,形成内外结合、上下结合、专群结合的综合监督制约机制。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6]即善于做群众工作,特别善于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加强和改进自己的群众工作。面对高校群众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只有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不断推进高校群众工作制度化,才能充分发挥党的这一政治优势,以巩固党在高校的成功领导。
参考文献: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51.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25.
[3]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8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51.
[5]习近平强调做好群众工作[EB/OL].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2011-02-24)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1-02/24/content_753767.htm
[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418.
本文系上海市2011年度党建研究会重点课题“提高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思政教研部
责任编辑:姚东